2月20日晚,伴隨《雪花》的悠揚旋律,國家體育場“鳥巢”上空煙花綻放、絢爛奪目,北京冬奧會圓滿落幕。
“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這是參加北京冬奧會的運動員們共同的感受。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盛贊,“非常成功”“非常滿意”!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全球綜合性體育盛會首次如期成功舉行。克服重重阻力,戰勝各種困難,中國為世界奉獻了一屆“真正無與倫比的冬奧會”,這是對“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奧林匹克新格言的成功實踐,是對國際社會莊嚴承諾的鄭重兌現。
從落實綠色、共享、開放、廉潔的辦奧理念,到突出“簡約、安全、精彩”的辦賽要求;從12個競賽場館全部提前完工、配套基礎設施建設順利推進,到全力做好各項賽事組織、賽會服務、指揮調度等工作;從嚴格落實“雙閉環”管理,到完善場館防疫措施;從覆蓋三個賽區的100多個醫療點的堅強守護,到18000多名賽會志愿者的默默奉獻……在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下,各地區各部門各單位各司其職、緊密協同,14億多中國人民齊心協力,與時間賽跑、與疫情斗爭,歷經6年多的精心籌辦、十幾天的精彩舉辦,交出了獨一無二、震撼世界的冬奧答卷。
精彩的中國答卷,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彰顯了中國共產黨卓越的治理能力,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中鐫刻下輝煌一筆。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不斷揮寫完善和發展“中國之制”新畫卷,開辟“中國之治”新境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黨和國家事業煥發出新的生機活力。
——堅定制度自信,“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
在“鳥巢”東北方向不到兩公里,矗立著一座紅色新地標——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去年6月開館以來,參觀者絡繹不絕。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一塊塊展板、一件件展品,勾勒出中國發展穩定奇跡背后的“制度密碼”。
經國序民,正其制度。
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中華民族之所以能迎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最根本的是因為黨領導人民建立和完善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形成和發展了黨的領導和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軍事、外事等各方面制度,不斷加強和完善國家治理。
從1957年毛澤東同志提出“我國的社會主義制度還剛剛建立,還沒有完全建成,還不完全鞏固”,到1992年鄧小平同志作出重大判斷“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時間,我們才會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回望非凡歷程,社會主義制度在探索中完善、在實踐中發展,日益顯現出蓬勃的生命力。
然而,在發展歷程中,也曾有一些人對我們的制度優勢缺乏自信、諱莫如深,總覺得“外國的月亮比中國圓”,似乎“現代化就是西方化”。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接過歷史重任,高舉偉大旗幟,堅定不移繼續寫好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篇大文章。習近平總書記以高度歷史自信和遠見卓識,發表一系列重要論述,旗幟鮮明指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根本方向,明確回答“堅持和鞏固什么、完善和發展什么”這個重大政治問題,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信。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植根中國大地、具有深厚中華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擁護的制度和治理體系,是黨和人民長期奮斗、接力探索、歷盡千辛萬苦、付出巨大代價取得的根本成就。”
“照抄照搬他國的政治制度行不通,會水土不服,會畫虎不成反類犬,甚至會把國家前途命運葬送掉。只有扎根本國土壤、汲取充沛養分的制度,才最可靠、也最管用。”
“不能割斷歷史,不能想象突然就搬來一座政治制度上的‘飛來峰’”。
“鞋子合不合腳,只有穿的人才知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好不好、優越不優越,中國人民最清楚,也最有發言權。”
……
真理來源于實踐,實踐檢驗真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新中國70多年發展取得的巨大成就,是我們堅定制度自信的最大底氣。
我們黨領導人民創造了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奇跡和社會長期穩定奇跡,用幾十年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進程,躍升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放眼人類發展史,放眼全球,中國之外沒有任何一種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能在這樣短的歷史內創造出這樣的奇跡。
在談到中國快速發展與巨大進步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今世界,要說哪個政黨、哪個國家、哪個民族能夠自信的話,那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系統總結13個方面顯著優勢,描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圖譜,更加彰顯我們的制度自信。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全面總結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充分顯示了我們黨高度的歷史自信,向黨內外、國內外展示了一個百年大黨的清醒和成熟。
“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走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寬廣道路上,我們無比自信、無比堅定,闊步向前。
——堅持和完善制度,“堅定制度自信,不是要固步自封,而是要不斷革除體制機制弊端,讓我們的制度成熟而持久”
2021年12月17日,北京中南海。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三次會議,審議通過《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等文件,進一步釋放出“從制度建設著眼,堅持立破并舉”推動各項事業發展的鮮明信號。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60余次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領導小組)會議,推動全面深化改革向縱深挺進,推進各項制度更加成熟定型。
9年多來,我們既堅持好、鞏固好經過長期實踐檢驗的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又完善好、發展好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不斷把我國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
2013年11月,中國共產黨歷史上又一個劃時代的三中全會——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
改革目標認識深化: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改革力度前所未有:336項改革涵蓋方方面面,打破利益的藩籬,促進各項制度機制更加成熟定型。
2014年10月,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召開,專門研究全面依法治國,作出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深刻回答了社會主義法治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改革和法治,成為新時代助推“中國之治”的“車之兩輪”“鳥之雙翼”。
2019年10月,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系統總結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建設的理論成果和實踐經驗,對新時代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出頂層設計和全面部署。
從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首次提出“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重大命題,到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為推動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明確時間表、路線圖,習近平總書記先“點題”后“破題”,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充分發揮,治理效能持續釋放。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一個嚴密完整的科學制度體系,起四梁八柱作用的是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其中具有統領地位的是黨的領導制度。
出臺《中共中央政治局關于加強和維護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的若干規定》等黨內法規;作出中央書記處和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全國人大常委會黨組、國務院黨組、全國政協黨組、最高人民法院黨組、最高人民檢察院黨組每年向中央政治局常委會、中央政治局報告工作等制度性安排;組建國家監察委員會、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中央審計委員會,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等4個領導小組改為委員會……9年多來,黨的全面領導在體制機制上得以強化,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作用進一步加強。
走進上海長寧區虹橋街道古北市民中心,展墻上的“彩虹橋”繪畫引人駐足:橋的這頭連著虹橋街道,那頭通向最高立法機關。
虹橋街道作為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首批基層立法聯系點之一,讓基層群眾的立法建議搭乘上了“直通車”。截至2021年10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共設立20多個基層立法聯系點,共對120余部法律草案、立法工作計劃等提出約7800條意見建議。這正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依法治國的有益探索、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生動寫照。
從“人民民主”到“全過程人民民主”,從“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豐富民主形式”到“堅持和完善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不斷健全,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全面推進。
圍繞各項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9年多來,我們著力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不斷與時俱進,為黨和國家長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備、更穩定、更管用的制度體系。
——治理效能充分顯現,“我國國家治理體系具有強大生命力和顯著優越性,能夠戰勝任何艱難險阻”
過去的2021年,盡管全球疫情形勢嚴峻復雜,中國經濟依然交出全年增長8.1%的優異成績單,連續多年穩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二大消費市場,中國經濟穩定本身就是對世界經濟的貢獻。
成功舉辦進博會等大型國際經貿盛會,與147個國家、32個國際組織簽署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經濟發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領先,承諾以全球最短時間實現從碳達峰到碳中和的跨越……“中國之治”展現出令世界驚嘆的能力和效率。
世紀疫情是一場大考,對各國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都是嚴峻考驗。
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具有非凡的組織動員能力、統籌協調能力、貫徹執行能力,黨中央一聲令下,全國一盤棋,從上到下同心協力。我們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確定“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總策略、“動態清零”總方針,疫情發現一起就撲滅一起;上到百歲老人、下到新生嬰兒,救治病患不惜一切代價;全程接種人數超過12億,疫苗接種率達87%以上,打好精準防控“組合拳”,筑牢了抗疫“銅墻鐵壁”。
反觀一些西方國家,政黨持續紛爭、央地關系不協調,無力管控疫情,被迫“放任自流”,因疫致死的悲劇不斷。截至目前,美國累計超過93萬人因感染新冠病毒而死亡,累計確診病例7800多萬例。疫情失控釀成慘劇,國會暴亂震驚國際社會,政治極化日益嚴重,種族歧視根深蒂固,世界更加看清美式“民主、自由、人權”真面目。
疫情之下,“中國之治”與“西方之亂”形成鮮明對比,充分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治理效能。
95%以上面積都是高山峽谷,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曾是“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之一。由1006名黨員干部組成的15支“背包工作隊”,風餐露宿、跋山涉水,在3個多月內成功動員3000多戶13000多名群眾搬遷下山。村民們從土窩窩住進了新房子,挪了窮窩,更拔了窮根。
中國共產黨五級書記抓扶貧、全黨動員促攻堅,帶領貧困群眾打贏了脫貧攻堅戰。中國2020年實現消除絕對貧困,意味著這個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提前10年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減貧目標。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高度評價說,過去10年,中國是為全球減貧作出最大貢獻的國家。
從歷史性地解決絕對貧困問題,到有效應對重大自然災害,從穩妥處理突發風險事件,到積極應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歷史一次又一次證明,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我國國家治理體系具有強大生命力和顯著優越性,能夠戰勝任何艱難險阻,能夠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重大貢獻。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獲得了最廣大中國人民的認可、擁護和支持。2022年1月,全球知名公關咨詢公司愛德曼發布的“愛德曼信任度晴雨表”顯示:2021年中國民眾對政府信任度高達91%,同比上升9個百分點,蟬聯全球第一,而美國民眾對本國政府的信任度僅為39%。世界上越來越多的人,看到了不同于西方的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中國方案、中國智慧給世界上那些希望以文明方式走上現代化道路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新的希望。
歷史照亮未來,征程未有窮期。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是一個動態過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也是一個動態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勞永逸。
“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新時代新征程,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斷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國之治”必將煥發出更加蓬勃的生機活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將譜寫出新的壯麗篇章。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ayzwhls.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杭州高達軟件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