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鋼市延續漲勢,供需改善支撐鋼價反彈。本周鋼材市場延續漲勢,偏強運行,市場信心良好,成交情況較佳,鋼價上漲刺激下游需求釋放,各地庫存持續消化。此外,5月18日,國家發改委召開定期主題新聞發布會,截至目前,鋼鐵、煤炭去產能分別完成年度任務的63.4%和46%;同日,環境保護部副部長翟青在“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強化督查第三輪巡查”動員部署會上強調,各巡查組要依據方案要求,依法督促地方各級黨委、政府履行環保責任,逐一核查督辦的突出環境問題。隨著去產能及大氣污染防治等政策推進,短期供給偏緊、全國鋼廠高爐產能利用率連續四周下降,同時整體庫存加速去化證明需求改善,預計下周市場整體趨強。
本周鋼材產品加權價格變動3.4%至3653元/噸;螺紋、高線分別變化4.62%、3.99%至3766、3859元/噸;熱卷、冷軋、中板分別變動4.37%、1.88%、2.47%至3238、3841、3323元/噸;另外無縫管、焊管、無取向硅鋼、取向硅鋼價格分別變動0%、1.52%、-3.54%、-0.95%至4000、3340、5450、10400元/噸。不銹鋼300系熱軋和不銹鋼400系熱軋分別變動-3.73%、-2.41%至15500、8100元/噸。
鐵礦石價格震蕩偏強。外礦供給端,上周(5/8-5/14)北方六大港口進口礦到港量1001.2萬噸,環比減少97.8萬噸。國產礦供給,根據5月12日數據,國產礦山企業產能利用率68.9%,環比下降1.1個百分點;需求端,鋼廠高爐開工率74.72%,降1.11個百分點,產能利用率82.19%,降0.87個百分點。本周鐵礦石市場情緒回升,成交價格小幅上漲,隨著一帶一路峰會結束,下周高爐復產將帶動原料需求釋放,加之鋼企利潤增加、下游出貨情況良好,預計下周市場維持偏強走勢。本周進口PB粉礦 61.5%、唐山鐵精粉66%分別變化1%、6%至470、585元/噸。
焦炭市場持續走弱,逐步轉向供強需弱格局。供給端,全國焦企平均開工率75.70%,較上周上升1.8個百分點;110家樣本鋼廠焦炭庫存減0.57天至11.43天。本周焦炭市場繼續走弱,限產結束使焦企生產恢復,供給偏強;鋼廠高爐產能利用率明顯下降,焦炭庫存仍處高位,鋼價雖回升,但鋼企壓制原料價格策略不變,市場格局逐步轉向供強需弱。本周山西焦炭、主焦精煤分別變化-2.99%、-1.41%至1625、1400元/噸。另外廢鋼、硅鐵價格分別變化-2.94%、0%至1320、5250元/噸。
噸鋼毛利上漲,長材利潤進一步提高。本周螺紋鋼、高線、熱卷、冷板、中板利潤較上周分別變化144、128、117、62、70元至732、726、128、225、162元/噸。
鋼材社會庫存加速下降。本周鋼材社會庫存變化-4.88%至990萬噸,其中熱軋、冷軋、中板、螺紋、高線庫存分別變化-3.67%、-1.44%、-3%、-7%、-4%至232、111、95、417、134萬噸。主要港口鐵礦石庫存較上周變化1.08%至13942萬噸。
本周4月BMI預覽值49.06,5月前瞻值49.99,繼續維持長期看多判斷。當BMI指數向上突破52時,即表示看多趨勢的確立,通常這個周期可持續一到一年半的時間;當BMI指數向下突破48時,即表示看空趨勢的確立,這個周期短可持續一年,長甚至可持續四年;當指數在48-52之間波動時,不會改變原有的價格運行趨勢。
7.1
京津冀城際鐵路現階段規劃投資3796億元
隨著京津冀一體化逐步深化,作為率先突破口的交通一體化進入收官之年。圍繞“京津、京保石、京唐秦”三條主軸,四縱、四橫、一環的軌道、公路、港口、航空等多種交通無縫對接的京津冀交通藍圖浮出水面。
交通運輸部綜合規劃司副司長彭思義表示,今年是京津冀交通一體化率先突破的收官之年,將加快打造“軌道上的京津冀”,推動公路重大項目建設、打造現代化津冀港口群,促進三地民航機場協同發展。
據悉,鐵路軌道網絡方面,將包括干線鐵路、城際鐵路、市郊鐵路和地鐵等四層軌道網。北京市交通委副主任方平表示,京津冀地區將按照不同的服務特征部署軌道網絡。干線鐵路網方面,將連接京津冀距京150公里及以上的區域。例如在建的京張、京沈鐵路將在京滬、京廣等既有網絡基礎上,加密三地間的溝通。城際鐵路網,將主要連接距京70公里至150公里區域,例如京唐城際、京濱城際、京霸城際等。
“市郊鐵路方面,則是解決30公里到70公里出行距離的需求。”方平介紹,30公里以內的出行依靠地鐵來完成。未來平谷線是一條具有典型意義的京津冀一體化市郊鐵路。
值得一提的是,考慮到新設立的雄安新區,日前,天津市與中國鐵路總公司簽署《關于推進天津鐵路建設發展的會談紀要》,在此前《京津冀地區城際鐵路網規劃》的基礎上增加雄安節點,京雄鐵路、津雄鐵路首次露面。
公路網絡方面,則重點打通“斷頭路”和“瓶頸路”,打造公路交通大動脈。河北省相關負責人此前介紹,今年年底前京津冀區域高速公路“斷頭路”將成為歷史。
除此前已經建設的京哈、京滬、京港澳等6條放射狀高速公路,京昆、京石、京臺、京秦、密涿等則處于建設、擴建或即將開工建設過程中。具體來看,始自北京門頭溝的太行山高速,沿線經過蔚縣、淶源、阜平、平山、井陘、贊皇等地,向南一直延伸至河南,串聯起了小五臺山、白石山、嶂石巖等自然風景區以及晉察冀邊區革命紀念館、西柏坡紀念館、八路軍129師司令部舊址等紅色旅游勝地。京秦高速將使唐山北部和秦皇島北部與北京實現高速直接連通。津石高速方面,填補了石家莊與天津之間沒有直接相通高速公路的空白。
“今年年底前京津冀區域高速公路‘斷頭路’將成為歷史。”河北省省長張慶偉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2014年以來,該省打通了京臺、京港澳、京昆、首都地區環線等12條高速“斷頭路”和干線公路“瓶頸路”,共計1400余公里,通車里程達到6500公里。
海港與港口方面將形成“八港”,具體包括天津港、秦皇島港、唐山港、黃燁港;北京機場、北京新機場、天津機場、石家莊機場。
在此背景下,京津冀交通投資規模甚為可觀。方平介紹,僅最佳運行距離70公里到150公里的城際鐵路方面,現階段規劃投資額已達3796億元。2014年底已經成立京津冀城際鐵路投資有限公司,由三地各出資30%,中國鐵路總公司出資10%。今年4月,京津冀城際鐵路發展基金正式成立,初步總規模高達1000億元。
有業內人士表示,除上述城際鐵路投資外,其余所需資金也超過了6000億元,因此,京津冀僅交通方面投資將達近萬億元。國家發改委綜合運輸研究所研究員董焰表示,他參加過多個京津冀交通一體化的會議,三地政府在交通投資上面下了血本,僅河北方面,按照四縱四橫一環和四大通道的規劃,近五年下來,投資恐怕不會小于5000億。
值得注意的是,京津冀交通除了將打破區域藩籬,還將整合不同的交通工具。天津市交通運輸委主任王福山表示,京津冀整體做到規劃同圖、建設同步,到2020年,形成京津石中心城區與新城、衛星城之間一小時通行圈,京津保唐一小時交通圈,相鄰城市之間基本實現1.5小時通達。建成北京、天津、石家莊、唐山、秦皇島五個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實現不同運輸方式之間換乘時間不超過10分鐘。
例如,環北京城際線路自新建廊涿城際終點香河站引出,并行北京外環線經香河、大廠、(香河至平谷段)三河、平谷,與京唐城際、京沈客專銜接。城際聯絡線北起首都機場3號航站樓,先后經過北京市順義區、通州區、亦莊開發區,進入河北省后在廊坊市西部接入廊涿城際,最終進入首都新機場。線路連接了2座機場、2座城際火車站,同時與8條軌道交通線路換乘。
此外,目前天津機場已設立10座城市候機廳(樓),除天津有兩座外,還在北京南站,河北的黃驊、滄州、唐山、保定、廊坊、白溝、勝芳等地開設了異地城市候機廳,京冀等地旅客可享受便捷的零換乘、遠程登機等服務。(來源:經濟參考報 編輯 曾巧巧)
7.2
德國鋼鐵去產能同樣很痛苦
中資企業在德國的綠地投資數量再次成為全球第一。經濟觀察報從德國聯邦外貿與投資署獲悉,該機構5月18日發布的2016年對外投資報告顯示,中國在2016年成為在德國投資項目數量最多的國家,達281個,這已經是中國連續第三年排名第一,比2014年增長了48%。
這281個項目均為綠地投資項目或擴建項目,收購與并購并不統計在內。統計顯示,預計中國企業會創造至少3900個工作崗位,這也刷新了中國在德國創造的就業崗位紀錄(2015年為1170個崗位)。中國企業投資項目的主要行業為商業服務與金融服務、機械制造與設備、電子與半導體行業、汽車行業。中國企業所投資的業務范圍最多為銷售與市場支持,其次為商業服務業、零售、制造與研發為。
德國沒有專門的《外資法》,外國投資者基本享受國民待遇,這一定程度上促使德國成為全球第二投資地。據咨詢公司A.T. Kearney4月19日公布的全球投資地吸引力調查報告顯示,德國成為全球第二大最吸引外國企業的投資地。而此前2016年德國的排名第四,2013年排名僅為第七。德國是中國在歐洲最大、在全球第六大貿易伙伴。據中國海關統計,2016年,中德貿易額為1512.9億美元。根據中國商務部統計,2016年,我對德投資流量為29.45億美元,同比增長258.6%。
經濟觀察報5月17日專訪了德國工業聯合會(BDI)主席肯普夫(Di-eterKempf),聽取他對中德經貿往來、企業合作的觀點。
經濟觀察報:2016年8月,BDI在北京設立常駐代表機構。9個月以來為中德經貿合作做的工作及未來工作方向?
肯普夫:中國去年在德國的貿易伙伴中排名第一,貿易額約為1700億歐元。德國5000多家企業在中國市場活躍,總投資約600億歐元。中國是我們重要的經濟伙伴之一,我們了解這里發生的情況至關重要。BDI正在密切關注中國發生的經濟轉型。我們的目標是在未來幾年更深入地了解中國經濟的改革進程和發展。我們需要更多面對面的關系。這就是為什么BDI決定在北京開設辦公室,我們已經看到這是一個很好的決定。
除了在中國代表德國工業外,辦事處的兩個主要任務是跟蹤經濟和政治發展,并加深與中國合作伙伴的關系。我們的首席代表HannaMüller女士及其在北京的團隊的活動已經對我們中國的相關工作產生了影響。然而,設立辦公室卻花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仍然是一個持續的過程。例如,目前我們正在適應中國新的關于非政府組織的規定,它要求所有外國非政府組織(包括我們作為商業協會)向公共安全局的官方政府發起人登記。
經濟觀察報:中國經濟轉型、增速放緩是否會影響到中德貿易?中德貿易合作前景如何?
肯普夫:中國的整體經濟放緩并不是我們太擔心的。盡管中國的增長率下降到6%~7%,但國內生產總值的絕對增長仍然高于過去。此外,較低的增長率是中國經濟轉型的一個組成部分。這是受歡迎的,因為中國依賴出口和投資拉動經濟增長的模式已經遇到了瓶頸。中國政府的目標是提高中國企業的創新水平和全球競爭力,以達到更可持續的增長模式。新一輪的戰略,如“中國制造2025”計劃,由于能夠提供優質、環保、資源節約的產品,從而對德國企業來說具有巨大的潛力。因此,中德兩國經濟關系更密切的市場潛力絕對存在。為了完全釋放這一潛力,我們應該做的是,為兩國企業互相開展業務提供更好的商業環境。
中國的鋼鐵和煤炭領域出現的產能過剩情況,德國在20多年前也經歷過,當時的整合也是非常令人心痛的。產能過剩的主要地區是魯爾區和巴伐利亞地區。目前德國產能過剩的問題還沒有完全解決,比如在杜伊斯堡的一家鋼鐵工廠面臨關閉,最近在抗議。因為相對于來自中國的鋼鐵來說,這家公司生產的鋼鐵失去了競爭力。所以就德國來說,依然沒有解決產能過剩的問題。當然,減少產能、關閉工廠的過程總是伴隨著痛苦。
實際上德國的鋼鐵在全球一直沒有競爭力,這是和德國的能源價格分不開的。另外還有重要的一點是,德國對環境的要求比較高,鋼鐵企業生產過程中在環保的投入較多,這就造成德國鋼鐵公司的生產成本相比其他國家高出很多。中國政府有強烈的動機進行結構調整,中國去產能的政策為兩國企業的進一步合作提供一個積極的信號。
經濟觀察報:請問BDI在促進“中國制造2015”與“德國工業4.0”對接,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促進中德經貿合作方面有哪些做法?中德雙方企業在高端制造、工業設計領域的合作現狀及前景?
肯普夫:我們倡導中德之間密切可持續的業務關系的方法很簡單。我們認為最重要的是為德國和中國企業創造適當的監管框架條件,在彼此的市場中茁壯成長。特別是較小的公司強烈依賴良好的框架條件,例如有效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透明簡潔的政府程序等。如果商業環境合適的話,德國和中國企業都會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合作,并且他們會給對方帶來效益。具體的合作方案可以有所幫助,但從長遠來看,合作只有在一般設置正確的情況下才有效。
關于“一帶一路”的倡議,作為出口業務份額較高的國家,德國歡迎“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基礎設施的擴建。基礎設施的改善將有助于進一步融入亞洲和歐洲。德國是首批宣布參加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的國家之一,在基礎設施及周邊地區分布著大量德國公司,這些公司擁有出色的技術,希望能夠抓住“一帶一路”的商機。
過去,中國企業主要通過擴大業務和增加產品數量而增長。現在,中國企業需要升級運營并提高產品質量——這是許多德國公司多年來一直遵循的戰略。國際上成功的德國公司通常不會在產品價格上競爭,而是在產品質量上進行競爭。中國企業可以從德國公司的經驗中受益,他們被迫在自由和開放的市場上與其他公司競爭,也可以通過具體項目或投資關系進行合作。
中國企業向質量生產和創新轉移,結合德國在研發方面的突出地位,為進一步合作提供了巨大的潛力。中德兩國能夠制定全球標準,并對合適的企業進行投資。為此,中國需要建立健全的知識產權保護經濟環境,提供數據安全。數字工業是德國企業的特殊實力,它是工業數字化工業4.0的先鋒,這是中德兩國深度合作的契機。德國的能源轉型和提高能源效率的努力也是重要的經驗,可以為中國提供借鑒。這些經驗可以讓政府和公司從德國的發展中得到啟示,走向更可持續發展的未來。
經濟觀察報:怎樣看待中資企業并購德企?中德企業未來的合作領域、合作方式?
肯普夫:德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投資地之一,而作為一個開放的市場經濟,它依賴于外國直接投資。對德國來說,外國投資為當地創造就業機會,促進企業競爭和經濟增長,這是創新的要求和全球競爭力的關鍵。
近期中國在德國投資的激增表明,德國企業和德國是有吸引力的。BDI顯然歡迎中國在德國的投資。目前我們看到中國企業在德國企業的很多投資形式,包括整體收購、部分入股,我們完全站在全球上的立場上,支持雙方企業的互相投資與合作。根據對外經濟法當中,只是針對國家安全方面的收購進行審核。我們機構倡導全球化,當然也不是每一個德國人都會有同樣的意見。德國是非常開放的,除了涉及到國家安全,其他都非常開放。當然也希望,德國企業在中國一樣,能夠投資不同領域的企業。
盡管如此,我們看到未來中德企業越來越密切的合作潛力很大。李克強總理在中國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宣布,外資企業平等獲得“2025年中國制造”計劃的優惠政策,這對我們極為重要。我們高度贊賞中國政府對德國公司中國子公司的平等機會,對在華公司的正式承諾。我們希望這些承諾能在未來幾年得到落實。
經濟觀察報:中德的初創企業、中小企業在雙方經貿合作中的地位?對中國的中小企業發展有哪些建議?
肯普夫:在德國,中小企業占經濟產出的最大份額,這些企業提供了大量就業機會和專業培訓,為德國的企業稅收做出了重要貢獻。很多德國中小企業在國際市場,尤其是中國市場上也是非常成功的,他們在中德經濟關系中發揮重要作用。
德國中小企業在國際上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是,他們對質量和創新的重視。這也是我給中國的中小企業提供的建議:專注于高產品質量、不斷創新和國際化。但中小企業成功的原因并不總是在自己手中。和所有國家的中小企業一樣,中國的中小企業需要一個公平的商業環境來發展和發揮自己的優勢。一般來說,社會保障、稅收、破產立法、競爭政策、產品市場監管、勞動力市場監管、金融市場、知識產權保護等任何經濟制度,都不應該成為中小企業發展的障礙。(來源:經濟觀察報)
申萬宏源鋼鐵
姚洋:18501626806
酈悅軒:18201798297
中金協涂鍍分會將與您一起,迎來新的篇章!
網址:http://www.ayzwhls.com/
地址:北京西城區廣安門外北濱河路甲一號310室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ayzwhls.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杭州高達軟件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