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時間以來讀了幾本中國管理學的著作,包括胡祖光寫的《中方管理學十三篇》、蘇東水寫的《中國管理學》和《東方管理學》、曾仕強寫的《中國式管理》、胡海波寫的《中國管理學原理》以及吳照云寫的《中國管理思想史》。通過研讀這些書籍,我對中國管理有了一個大概的理解,形成了關于中國管理的初步看法。
第一,目前只存在中國管理哲學,沒有形成全面系統的中國管理科學。歷史上中國只有管理文化或者說條框性的管理哲學,如管理的宗旨、管理的原則、管理的特點和管理的思路等,沒有形成類似西方包括決策(含計劃)、組織、溝通、指揮、監督、反饋等一系列的管理思想,也沒有發展出西方如組織架構方式等那樣具體的管理技術。傳統的中國管理只是一些管理思想和管理原則,具體管理的方式方法往往因人而異。
當代,受西方先進的管理思想影響,越來越多的中國管理者開始接受西方一些先進的管理理論和管理方法,比如開始重視管理的效率,學習引用西方的考核辦法,學習建立西方的財務制度等。但是這種學習、借鑒還只是在一定范圍、一定程度的上的學習借鑒,中國管理思想和管理文化仍然很大程度上影響和制約著中國人的管理行為,中國還沒有建立西方式科學、系統的管理制度。
從理論的角度上,關于中國管理學的書出版了不少,這些關于中國管理理論的研究還有很大的不足。一則中國管理學研究在試圖建立管理體系過程中借鑒了西方管理學中的一些內容,這些內容在中國的管理實踐中并不多見;二則中國管理學研究中國傳統管理思想和管理文化時,總結的很好,但這些總結在如何指導中國的管理實踐,如何面向未來上做的還不夠。比如早些年曾仕強先生寫的《中國式管理》,以“修己安人”為核心很好地概括了中國傳統的管理思想,但這些思想現在好多已經過時了,對于一些已經開始受西方管理思想影響的新形勢下的中國人來說,為了實現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他們并不嚴格秉承“修己安人”這些原則,這些東西不能指導他們的管理實踐,更不能指導他們如何面向未來。再比如,中國管理學集大成者蘇東水先生從三為(以人為本、以德為先、認為為人),四治(治國、治生、治家、治身),五行(人道、人心、人緣、人謀、人才),三和(和貴、和合、和諧)等,對中國傳統管理思想概括的非常全面,可是,這些用這些思想指導當前中國管理實踐遠遠不夠,中國管理需要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借鑒西方管理精華有所突破。
二、中國傳統管理思想
中國傳統管理思想我認為體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以人為本,包括以自己和他人為本。中國人的以為為本的落腳點體現在曾仕強先生概括的“人安、己安”。中國人做事一方面要做到自己安全、安心,通俗些講就是“明哲保身”,講究“中庸之道”;另一方面要讓其他人安,就是要給人家面子,大家要和睦相處,社會要和諧。
第二、注重人們關系的相互主義。中國人講究有差等的愛,做事經常是因人而異,同樣一件事對于領導和下級態度不同,對待親屬與不相關的人做法不同,對于朋友和路人的關心程度不同,所以說在中國經常是合理的事情但卻未必公平。
第三、注重變通。中國人做事非常講究變通,無論是執行上級的決定,還是遵守規矩方面,人們非常重視根據自己的情況及客觀形勢進行適當的變通,無論落實上級決定,還是遵守法律規章很少有一板一眼的時候,所以,中國人善于造假,喜歡陽奉陰違,都是變通的結果。
第四、中國人做事依次遵守“情、理、法”。人情放在第一位,如果不講人情,即使合理、合法也經常被人詬病;合情之后要合理才能夠被大家接受,最后才是合法,合法是做事最后的界限。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ayzwhls.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杭州高達軟件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