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技術發展司
工信廳信發函〔2023〕243號關于組織開展2023年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示范申報工作的通知
為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的重大決策,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全要素、全產業鏈、全價值鏈深度融合,加快制造業技術、模式、業態等創新和應用,現組織開展2023年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示范申報工作。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示范內容
圍繞深化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聚焦“數字領航”企業、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特色專業型工業互聯網平臺等方向,遴選一批標桿示范項目,探索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新業態和新模式,為推進新型工業化發展明確路徑和方向(詳見附件1)。
申報條件和程序
(一)“數字領航”企業方向申報主體是獲得過工業和信息化部制造業數字化轉型領域相關試點示范的制造企業,包括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示范、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試點示范、工業互聯網試點示范、智能制造試點示范等,不接受聯合體申報。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和特色專業型工業互聯網平臺方向申報主體包括制造企業、信息技術企業、互聯網企業、電信運營商、科研院所或其聯合體等,應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注冊,具備獨立法人資格,具有較好的經濟實力、技術研發和融合發展能力(申報書詳見附件2、3、4、5)。
(二)部機關相關司局推薦項目數量一般不超過5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推薦項目原則上不超過10個;各計劃單列市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推薦項目原則上不超過5個,且需經省級主管部門審核后報送。中央企業、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不占屬地指標,可直接報送,推薦項目原則上不超過3個。“數字領航”企業方向不占上述推薦名額,各推薦主體在本方向的推薦項目數量不超過各自上述推薦項目數量的1/3。推薦項目需按優先級先后順序進行排列。
(三)“數字領航”企業方向不支持已入選企業重復申報。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和特色專業型工業互聯網平臺方向不支持已列入前期同類試點示范的項目或仍在示范期的項目重復申報,不支持未建或在建項目申報。中德智能制造合作方向不接收僅購買產品但未進行實質性合作的項目。
(四)工業和信息化部對示范申報書進行評審,遴選認定符合要求的項目開展示范,示范期為2年。
報送方式及時間安排
請各推薦單位于2023年9月28日前將項目申報書(一式兩份)、項目推薦匯總表(詳見附件6)和電子版光盤(同步發至郵箱:miitxrs@163.com)報送至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技術發展司)。
附件1:
為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報告關于“推進新型工業化”的決策部署,走好制造業數字化轉型這一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的必由之路,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切實做好2023年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示范的組織實施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數字領航”企業
支持獲得過工業和信息化部制造業數字化轉型領域相關試點示范的制造企業,聚焦全要素、全流程、全生態數字化轉型,構建設備互聯、數據驅動、軟件定義、平臺支撐的技術底座,開展平臺化設計、智能化制造、網絡化協同、個性化定制、服務化延伸、數字化管理等業務創新,提升成本、質量、效益、綠色、安全等方面的轉型成效,打造技術實力強、業務模式優、管理理念新、質量效益高的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標桿,打造數字化轉型標桿,帶領更多制造企業開展創新實踐,加快產業整體轉型升級。
(二)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
鼓勵開展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的企業總結提煉貫標實踐經驗成果,按照兩化融合管理體系標準的導向、原則和要求,系統開展戰略轉型、管理變革、流程優化、技術創新和數據開發利用,深化中德智能制造合作,系統性構建、運行、優化數字經濟時代的新型能力體系,促進生產方式、發展模式和企業形態深刻變革,加快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與高質量發展,助力新型工業化建設。
1.面向數字化供應鏈的新型能力建設。鼓勵企業參考《兩化融合管理體系 供應鏈數字化管理指南》(GB/T 23050-2022)國家標準,開展供應鏈網絡設計、計劃優化、多元化采購尋源、訂單協同、智慧物流、倉儲管理與供應鏈金融等典型數字化場景應用實踐,推進數字化供應鏈全程追溯、風險預警與安全管控,實現以客戶為中心、以平臺為依托的數字化供應鏈網絡體系建設。
2.面向智能產品設計與服務的新型能力建設。鼓勵企業推動人工智能、5G、智能傳感、數字樣機、AR/VR/MR、自適應檢測等新技術與工業產品融合應用,開展產品仿真建模、協同研發、數字驗證、在線調優、預測性維護及產品全生命周期追溯等典型數字化場景應用實踐,實現產品全生命周期質量優化與價值挖掘。
3.面向生產制造數字孿生的新型能力建設。鼓勵企業以柔性制造系統、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為載體,開展生產計劃排產優化、生產資源靈活配置、生產現場智能管控等典型數字化場景應用實踐,依據《兩化融合管理體系 生產設備管理能力成熟度評價》(GB/T 23021-2022)提升生產設備數字化管理能力,推進基于數字孿生的關鍵設備數字化改造、上云用云、運行管理與績效改善,實現生產制造環節的互聯感知、虛實映射、精準控制與預測優化。
4.面向數字化轉型的數據管理能力建設。鼓勵企業圍繞數據戰略、數據治理、數據架構、數據應用、數據安全、數據質量、數據標準、數據生存周期等方面開展數據綜合管理,充分挖掘數據創新驅動潛能,基于數據模型或人工智能大模型,開展高效運營管控、創新研發生產、智能運維服務等典型數字化場景應用實踐,打造企業數字化管理駕駛艙,實現業務全過程的數據集約化管控與生產管理方式的數字化轉型。
5.中德智能制造合作。支持兩國企業、行業協會、科研院所圍繞產業、標準、人才培養、示范園區等領域開展合作,增強智能制造解決方案能力,推動智能制造標準體系互聯互通,提升中高級技術人員、企業管理人員、職業技工的智能制造技術和管理能力,發揮示范園區帶動作用和地區輻射作用,培育完整的智能制造產業生態。
(三)特色專業型工業互聯網平臺
鼓勵制造企業、信息技術企業、互聯網企業等建設面向重點行業的特色型工業互聯網平臺、面向重點區域的特色型工業互聯網平臺和面向特定技術領域的專業型工業互聯網平臺,開發和推廣基于工業互聯網平臺的解決方案,推動完善“綜合型+特色型+專業型”平臺體系,構建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支撐體系,推動產業鏈變革和優化升級。
6.面向重點行業的特色型工業互聯網平臺。聚焦原材料、裝備制造、消費品、綠色制造、安全生產等領域,鼓勵建設面向重點行業的特色型工業互聯網平臺,深化平臺在垂直行業的應用,推動技術融合應用、數據價值挖掘、金融模式創新和組織管理變革等,提升勞動力、資本、技術、數據等制造業全要素連接水平。
7.面向重點區域的特色型工業互聯網平臺。聚焦制造資源集聚程度高、產業轉型需求迫切的區域,鼓勵建設面向重點區域的特色型工業互聯網平臺。推動平臺在產業園區等“塊狀經濟”產業集聚區落地,為地方政府提供基于平臺的安全生產監管、“雙碳”監測、產業全景圖譜、企業畫像、精準招商等監測監管型或綜合治理型賦能服務,為企業提供基于平臺的備品備件管理、集采集銷、評估監測、工業設備上云等公共型或專業型賦能服務,提升重點區域數字化分析決策能力。
(一)申報主體
“數字領航”企業方向申報主體為近5年入選工業和信息化部制造業數字化轉型領域相關試點示范的制造企業,包括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示范、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試點示范、工業互聯網試點示范、智能制造試點示范等,不接受聯合體申報。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和特色專業型工業互聯網平臺方向申報主體包括制造企業、信息技術企業、互聯網企業、電信運營商、科研院所或其聯合體等,應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注冊,具備獨立法人資格,具有較好的經濟實力、技術研發和融合發展能力。
(二)推薦單位
部機關相關司局推薦項目數量一般不超過5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推薦項目原則上不超過10個;各計劃單列市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推薦項目數量原則上不超過5個,且需經省級主管部門審核后報送。中央企業不占屬地指標,可直接報送,推薦項目原則上不超過3個。“數字領航”企業方向不占上述推薦名額,各推薦主體在本方向的推薦項目數量不超過各自上述推薦項目數量的1/3。推薦項目需按優先級先后順序進行排列。
(三)申報條件
(一)申報
企業準備申報材料,填寫申報書(申報書詳見附件2、3、4、5),經推薦單位審核、簽署推薦意見后,提交至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技術發展司。
(二)評審
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技術發展司組織專家進行評審,確定擬支持的示范項目名單。
(三)公示
對擬支持的示范項目名單在工業和信息化部門戶網站進行公示,公示期為7日。
(四)認定
(一)加強領導,精心組織
各推薦單位應充分重視2023年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示范遴選工作,結合本領域或本區域實際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遴選方案,精心篩選和組織具有良好基礎和特色的企業申報示范項目。
(二)嚴格標準,務求實效
堅持公平、公正、公開原則,實事求是,推薦真正在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領域有特色、有示范意義的企業申報2023年示范。
(三)部門聯動,統籌推進
各推薦單位要加強與有關聯盟、協會的溝通配合,協調一致,形成合力,共同選出標桿典型企業,聯合開展2023年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示范工作。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ayzwhls.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鋼鏈云(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