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要鋼網
雅加達——從各種跡象來看,未來鎳工業預計將繼續增長,如果印度尼西亞鎳下游工業部門的收入在 2030 年達到 1,151 萬億印尼盾,那么存在的潛力并非不可能。
海事和投資協調部長 (Menko Marves) Luhut Binsar Pandjaitan 樂觀地認為,到 2030 年,印尼可以從鎳出口中獲得高達 700 億美元(相當于 1,151 萬億盾)的利潤。
他于周四(2024 年 6 月 20 日)在雅加達 CNBC 印度尼西亞舉辦的 MINDialogue 礦業展望 2024 活動上表達了這一觀點。
對此,印尼工商會(Kadin)礦產和煤炭常設委員會(Minerba)副主席Djoko Widajatno評價稱,印尼是鎳生產國,鎳儲量世界第一。再加上電動汽車(EV)生態系統政策,印尼可以提供制造電動汽車和電池的原材料和零部件,從鎳、鋁、銅、鈷和錫開始。
“這就是我們的優勢所在,我們有機會從材料中獲取利潤,特別是鎳,它是前驅體的原材料,而前驅體又是電池的原材料,”印尼 CNBC 周三援引 Djoko 的話說( 2024 年 6 月 26 日)。
他表示,如果看看印尼電池工廠的發展情況,PT Hyundai LG Indonesia (HLI)將于2024年12月不再出口前驅體,但將開始出口電池。這是一項非凡的進步,符合加拉旺創建綠色能源的理想。目前PT HLI已達到正極、負極制作及組裝規劃的投產階段。
“希望隨著印尼電池行業的誕生,我們也將有機會獲得高出口額。所以未來我們可以看到,除了電池之外,我們還可以出口鎳的副產品,比如不銹鋼、需要鎳的鋼鐵等,這樣到2030年我們希望能夠實現相當高的收入,希望在黃金年(2045)我們也像其他東盟國家一樣有收入,”他解釋道。
除此之外,他解釋說,鎳商品下游政策是好的,需要繼續下去,而需要改進的地方,也是下屆政府的主要功課,就是下游問題,需要確定與下游的契合度。現有庫存。
“所以我的建議是加大下游支持工業化,首先要努力加大勘探力度,為下一步產業發展做好儲備。”他解釋道。
他還透露,印尼的金屬成因長達1.5萬公里,目前僅勘探了約7千公里,還有8千公里尚未勘探。下游領域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如蘇拉威西島的PT Indonesia Morowali工業園(IMIP)已成功將衍生品生產至中間產品水平,PT Indonesia Weda Bay工業園(IWIP)的馬魯古工業園已成功生產出半成品。生產混合羥基沉淀物(MHP)。
“我們希望能夠滿足從火法冶金和濕法冶金中獲取鎳的基本要求,”他說。
喬科解釋說,該礦的下游作業已經完成,剩下的就是為下一階段的工業建立連通性。如果能在短時間內實現這一目標,印度尼西亞可以獲得高附加值。
“因為產品是用我們暫時借用的技術在國內生產的,所以我們可以獲得最大的附加值,可以吸納勞動力,增加收入。”他總結道。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ayzwhls.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杭州高達軟件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