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以下簡稱成都大運會)將于7月28日至8月8日在成都舉行。成都大運會堅持節約、節儉、可持續原則,全面建成了49個場館。其中新建場館13個、改造場館36個,場館功能硬件和服務軟件全部達到國際比賽標準。
堅持綠色低碳辦賽,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千方百計務實節儉,深入推動科技賦能……在大運會各場館建設過程中,成都著力在低碳智慧上彰顯特色。
在世界大運公園多功能體育館,可實現“冰籃”轉換,在成都大運村,藏著無需空調的“冷巷”,在鳳凰山體育公園,通過BIM建模,實現低碳環保,在新都香城體育中心,“海綿城市”技術可讓全年節省綠化用水3000噸……這些場館建設中有何綠色亮點?
世界大運公園
場館“四面”低碳建設
進世界大運公園,站在多功能體育館(體操館)中心環顧四周,四面的看臺上是密密麻麻的座椅。大運會期間,該場館將承擔體操小組賽、決賽任務。
華潤置地成都大運會賽事保障現場指揮部場館建設部工作人員彭科銀介紹到,“座椅下方是我們在西南地區首次大規模采用的‘預制清水砼看臺板’,該施工工法觀感好、工期快,且為100%工廠定制生產,無現澆,無裝飾,是目前最為環保的施工方法。”
不僅如此,場館的屋頂、墻面也藏有環保“密碼”。場館均采用隔聲節能金屬屋面體系,內置保溫隔熱層,可充分節約能源。墻面采用仿清水混凝土墻面裝飾層,相比傳統涂料,它具備不開裂、不易臟、不褪色、不釋放有害氣體等優點。
鳳凰山體育公園
BIM設計避免材料浪費
“鳳凰山體育公園的綠色低碳設計是一個很大的亮點。”鳳凰山體育公園總設計師、中國建筑西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副總建筑師李峰透露,鳳凰山體育公園通過BIM建模,提前解決了管線碰撞和標高需求,避免材料的浪費。預制弧形管道、裝配式機房的應用,采用工廠化預制,現場實現了零切割、零焊接、零排放、零污染。
“BIM設計和施工,避免了材料的浪費,特別能體現環保。”項目主管黃朝陽介紹,外幕墻、機房建設都體現了BIM的作用——空調核心機房冷凍站里,有很多設備及管道管件,通過BIM建模在工廠里面預制加工,然后拉到現場像拼積木一樣組建。不動用焊機,火花、煙霧、粉塵等污染物也在施工現場銷聲匿跡。
香城體育中心
“海綿城市”技術吸水又節水
經歷了一夜的大雨,而新都香體中心外的地面卻干爽整潔,毫無積水。這座位于新都區,造型前衛的體育場館,將承接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的水球預賽。
雨后地面無積水,是因為這座大運場館使用了透水混凝土技術,這是“海綿城市”的一項建筑材料技術。有關工作人員介紹,場館地下,設置了雨水回收系統,從地面滲透下來的雨水,經過雨水回收系統的處理,就可以轉換為場館的綠化養護用水。在香體中心,利用這種雨水回收系統全年可節水3000噸以上,耗水量降低20%,能基本滿足場館區域綠化養護用水。
雙流體育中心
雙向行駛電動車提升運行效率
作為田徑比賽項目的所占地,雙流體育中心一側的田徑場館低碳元素也十分顯眼。“為應對賽時運動員衣物運送車輛行駛空間不足問題,田徑場館還創新采用了雙向行駛電動車,最大化節約了場館空間,提升了運行效率。”田徑場館中心宣傳及轉播副經理劉云嘉介紹。 成都現代五項賽事中心水球館 最大限度利用自然雨水 遠處看,一座貝殼形狀建筑十分顯眼,近處看,金網殼結構的建筑屋面“暗藏玄機”,這是成都現代五項賽事中心水球館。 2020年7月,游泳擊劍館正式改造升級成為現代五項水球館,“場館屋面建立了雨水循環利用系統。”水球館相關負責人表示,整個水球館的建筑屋面可最大限度利用自然雨水,供綠化用水和人工湖的平常補水。而這樣的方式,實現了場館低碳節能環保效果的最大化。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ayzwhls.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杭州高達軟件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