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經濟的增長速度超過整體經濟的增長速度,其帶來的生產力增長將推動未來幾十年的經濟增長。《全球數字經濟白皮書》顯示,2016年至2022年,中國數字經濟年均復合增長率達14.2%,是同期美、中、德、日、韓5國數字經濟總體年均復合增速的1.6倍。
2022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達50.2萬億元,占GDP比重為41.5%。全國多個省份的數字經濟增加值已破萬億元大關。根據中國信通院發布的《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白皮書(2022年)》,截至2021年,國內有16個省份數字經濟規模突破萬億元,分別是廣東、江蘇、山東、浙江、上海、北京、福建、湖北、四川、河南、河北、湖南、安徽、重慶、江西、遼寧,其中廣東位居第一。其中,北京、上海、天津等省份的數字經濟占GDP比重已超過50%,成為拉動地區經濟發展的主導力量,浙江、福建、廣東、江蘇、山東、重慶、湖北等省份數字經濟占比超過全國平均水平;貴州、重慶、江西、四川、浙江、陜西、湖北、甘肅、廣西、安徽、陜西、內蒙古、新疆、天津、湖南等省份數字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增速超過全國平均水平。
2023上半年,北京市新興動能表現活躍,市場活力逐步增強。
數字經濟發展提速。上半年全市數字經濟實現增加值9180.5億元,按現價計算,同比增長8.7%,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44.5%,同比提高1.1個百分點;其中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實現增加值5565.1億元,增長10.9%,占數字經濟增加值的比重超6成。
“專精特新”企業增勢良好。上半年,全市規模以上“專精特新”工業企業產值增長4.7%,明顯高于規模以上工業平均水平;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為12.8%,同比提高3.9個百分點。1-5月,規模以上“專精特新”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8%,高于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2.8個百分點。
新設企業顯現活力。上半年,全市新設企業15.1萬家,較上年同期增長近3成,其中新設科技型企業占比保持4成以上。
2023上半年,天津市新動能發展壯大。重點產業鏈發展加快,上半年12條重點產業鏈在鏈規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增長4.1%,比一季度加快0.6個百分點,快于全市規上工業0.9個百分點,占規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超過80%,達到80.2%,比一季度提高0.7個百分點。
新產業規模繼續擴大,規模以上工業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比達到25.7%,比一季度提高0.4個百分點;1—5月規模以上服務業中,戰略性新興服務業、科技服務業營業收入占比分別達到25.2%和36.9%,分別比一季度提高0.6個和0.3個百分點。
新產品產量快速增長,上半年城市軌道車輛、新能源汽車產量分別增長4.6倍和1.9倍。直播帶貨、即時零售等新型商業模式快速發展,網上零售保持活躍,限額以上單位通過公共網絡實現的商品零售額增長10.0%,占限額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31.2%,比一季度提高0.4個百分點。
新產業投資持續增加,高技術產業投資增長12.3%,其中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增長15.5%,高技術服務業投資增長7.7%;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增長10.6%。
2023上半年,上海市工業部分新行業新產品增勢較好。上半年,全市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總產值同比增長14.6%,增速高于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8個百分點。其中,新能源汽車、新能源和高端裝備產值分別同比增長69.8%、57.8%和33.1%。從產品產量看,半導體存儲盤、新能源汽車和3D打印設備等新產品產量同比增速分別達到1.8倍、65.7%和37.3%。
數字經濟穩步發展。上半年,全市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7%。1-5月,全市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實現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8.4%。其中,互聯網和相關服務業在部分電商、外賣等平臺企業持續發展利好因素的作用下,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3.8%;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在部分應用軟件企業的拉動下,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5.0%。
2023上半年,重慶市新興動能成長集聚,發展潛力進一步顯現。
新產品延續快速增長態勢,服務機器人、智能手表、工業機器人產量分別增長1.4倍、54.0%和22.8%。
現代服務業引領能力不斷增強,以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為代表的現代服務業恢復穩定,1-5月,3個行業門類合計拉動規上服務業營業收入增長2.6個百分點。
網絡消費增長加快,全市限額以上批零單位通過互聯網實現的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30.8%,比一季度加快15.9個百分點。
2023上半年,河北省新產業保持較快增長。上半年,規模以上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5%。其中,新能源整車制造增長1.4倍,光電子器件制造增長74.7%,風能原動設備制造增長55.4%。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8.0%,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為20.8%。
新業態持續壯大。上半年,全省網上零售額2243.8億元,同比增長14.4%。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2055.6億元,增長12.4%,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29.0%。
創新轉型加快推進。圍繞推動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加快高端高新發展,培育工業企業研發機構908家,創建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3家,累計認定“工業診所”130家,“工業醫院”15家,線上線下服務工業企業8.6萬家,出具診斷報告4萬余份。加快數字智能發展,制定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導向目錄,開展工業互聯網一體化進園區“百城千園行”等活動,上云企業8.4萬家,成功入選全國“工業互聯網+安全生產”試點省份。加快綠色低碳發展,印發工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40家企業入選國家綠色工廠,7家企業、6個中心、3家企業分別獲評國家水效領跑者、綠色數據中心、重點行業能效“領跑者”,排名全國前列。
2023上半年,山西省新興產業發展壯大。上半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長6.2%,其中,節能環保產業增長20.4%,新材料產業增長8.1%;廢棄資源綜合利用業增長75.3%,食品工業增長15.4%,均延續今年以來的快速增長勢頭。
2023上半年,遼寧省部分現代服務業增長較快,1-5月份互聯網和相關服務、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等現代服務業較快增長,營業收入分別增長18.0%、12.0%。
新開通5G基站5000個,累計8.4萬個。培育中航沈飛民機等20個5G全連接工廠,沈陽中德產業園等15個“5G+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先導區。推動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新增3個,累計達到35個,居全國第3位,接入企業5295家,居全國第7位。
新動能投資加速集聚。高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增長57.9%,高技術服務業投資同比增長87.4%,企業技術服務需求擴大;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37%,支撐產業結構升級作用明顯。其中,工業控制計算機及系統制造、非專業視聽設備制造投資同比分別增長了20倍和15倍。
2023上半年,吉林省新動能發展勢頭強勁。新能源汽車產業產值增長52.9%,高端裝備制造業產值增長10.1%,新能源產業產值增長8.1%,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產值增長12.6%,均明顯高于全部規模以上工業增速。新能源汽車產量增長1.2倍,集成電路增長75.8%。長光衛星實現“一箭四十一星”,創造了中國航天單次發射衛星數量最多紀錄。
制造業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全面啟動。目前,正在組織各地區申報2023年省級制造業“智改數轉”項目,省里已專門出臺政策,通過貸款貼息、事后獎補、擔保費補助等方式,對企業“智改數轉”項目建設給予獎勵支持。通過實施“智改數轉”項目,促進全省工業投資快速增長。
2023上半年,黑龍江省工業生產逐步恢復,高技術制造業增長較快。規模以上工業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8.0%,高于全國16.3個百分點;工業機器人、中成藥等高技術制造業產品產量分別增長1.7倍、51.2%。
服務業拉動明顯,接觸型聚集型服務業增勢良好。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加值增長10.0%;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0.6%。
2023上半年,江蘇省新動能活力持續釋放。創新動能持續增強,轉型升級穩步推進。上半年,全省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2.2%,較上年同期加快1.6個百分點。
數字經濟快速發展,帶動規上互聯網和相關服務業營業收入增長16.6%,比1至2月加快10個百分點;上半年,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達23.1%,比一季度提高1.9個百分點。
2023上半年,浙江省規模以上工業中,新能源產業、裝備制造業、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制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25.9%、9.4%和8.4%,增速均明顯高于規模以上工業平均水平。1-5月,規模以上服務業中,科技服務業和高技術服務業營業收入分別增長10.4%和7.9%,增速分別比規模以上服務業高4.9和2.4個百分點。高技術、新能源產品產量高速增長。上半年,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太陽能電池、風力發電機組、新能源汽車等產品產量分別增長68.4%、65.7%、48.2%、46.9%和37.0%。新業態持續活躍。從限額以上貿易單位看,通過公共網絡實現的零售額增長22.7%,增速比一季度提高9.4個百分點。
2023上半年,安徽省工業生產增速回升,裝備制造業較快增長。分產品看,集成電路增長70.2%、太陽能電池增長64.8%、工業機器人增長31.2%。
服務業持續恢復,生活性服務業增勢良好。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長7%。
高技術產業較快增長。上半年,全省高技術產業投資增長14.6%、增速高于全部固定資產投資9.6個百分點,其中高技術服務業投資增長56.8%。規模以上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5.3%,占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由去年同期的33.6%提升至37%。消費新業態快速發展。全省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增長11.6%,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12.8%提升至13.7%。
2023上半年,福建省新產品展現增長韌性。上半年,全省新能源汽車產量同比增長46.0%、服務機器人增長33.7%。
新消費發展較快。上半年,全省限額以上單位可穿戴智能設備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24.9%,比上年同期提高30.6個百分點;智能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增長18.0%,比上年同期提高13.6個百分點。限額以上單位網絡零售額占全省限額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26.4%,比一季度提高1.2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提高1.7個百分點。
新興服務業保持快速發展。1-5月,全省規模以上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1.6%,比全省規模以上服務業高5.1個百分點;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營業收入增長19.4%,比全省規模以上服務業高12.9個百分點。
2023上半年,江西省新動能增勢良好,總量規模不斷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7.6%、6.1%,高于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4.4個百分點、2.9個百分點,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為26.3%、29.6%,同比提高1.2、1.1個百分點。新業態快速發展,市場活力不斷增強。全省網上零售額增長14.2%,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22.5%,對消費市場的帶動作用持續顯現。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增長12.9%,高于全國平均水平2.1個百分點。
2023上半年,山東省新經濟投資加速布局。“四新”經濟投資同比增長10.9%,占全部投資比重達到55.6%,同比提高2.7個百分點。高技術制造業、高技術服務業投資分別增長27.7%和27.6%,分別高于全部投資22.2和22.1個百分點。新興產業加快增長。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4.8%,占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到9.3%。
互聯網、軟件信息技術等高端服務業營業收入保持兩位數增長。新業態持續活躍,限額以上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26.4%。
2023上半年,河南省新興產業較快增長。全省規上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分別同比增長9.7%、9.4%,其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18.9%;1-5月全省規模以上互聯網和相關服務業營業收入增長22.2%。
電子信息產業增加值增長11.7%,拉動全部規上工業增長1.0個百分點;顯示器產量增長13.7倍,路由器增長2.5倍,電子計算機整機增長56.3%。
2023上半年,湖北省技創新加力推進。全省技術合同成交額達1919.86億元,增長20.0%;高新技術企業注冊申報數達8170家,增長46.4%。新產品產銷兩旺。太陽能電池、液晶顯示器、新能源汽車產量分別增長2.2倍、45.5%、25.4%;新能源汽車、計算機及其配套產品、智能手機限上商品零售額分別增長61.4%、30.8%、23.8%。新興服務較快發展。1-5月,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互聯網和相關服務規上企業營業收入分別增長15.8%、10.9%。新業態賦能加速。上半年,限上企業通過公共網絡實現商品零售額增長12.3%,比一季度加快2.9個百分點。1-5月,快遞業務量增長12.8%,比1-2月加快5.2個百分點。“四新”經營主體增勢較好。上半年,全省新登記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經營主體43.87萬戶,總戶數達360.79萬戶,較上年底增長9.2%。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ayzwhls.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杭州高達軟件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