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進新型建筑工業化、加快建造方式現代化,廈門市建設局完成了2023年裝配建造專題技術調研,展示了近年來廈門裝配建造奮力前行的風貌狀態。
2023年專題調研,組織企業、高校、學會等專家,探討裝配式建筑的混合路徑與評價導向、組織優化與協同模式、混凝土豎向結構與套筒灌漿等。
(一)混合裝配式建筑技術路徑及評價標準
1.裝配式建筑發展的制約因素
①設計標準化低。2021年住建部才著手編制《裝配式住宅設計選型標準》、《裝配式混凝土結構住宅主要構件尺寸指南》、《住宅裝配化裝修主要部品部件尺寸指南》。
②成本高于現澆。裝配式比傳統現澆建造,建安成本高出約100元/㎡,即便更加綠色環保,仍然不利于大規模推廣。
③安裝難度較大。技術人員水平參差不齊,設計端對施工認知不足,導致所設計構件安裝難度較大,或者現場安裝順序錯誤。
④數字化發展慢。目前仍然主要使用傳統二維設計,數字化應用程度不高,或數字化軟件源于國外,導致成本高、不專業等。
2.提出合理方案拓展評分指標
①降低主體得分。豐富裝配評價分值組合,滿足裝配部品多樣需求。
②拓展裝配裝修。輕松達到一星裝配標準,適應智能建造發展需求。
③落實BIM應用。BIM作為一體設計大腦,直接影響裝配應用水平。
裝配建造的制約因素
混合裝配的評價指標
(二)裝配式建筑項目組織優化與協同模式研究
基于六個典型裝配式商品房項目,總結項目組織協同模式,利用結構熵模型進行系統有序度比較,基于社會網絡分析法進行項目多主體協同度分析。
1.手工業組織方式不合工業化生產要求
①缺乏協同。裝配式生產組織停留在手工藝建造流程。
②缺乏技術。員工們技術水平跟不上工業化生產要求。
③缺乏統籌。各主體缺乏高效協同機制,利益不平衡。
2.建立溝通協同平臺推進數字一體設計
①協同中心。建設單位是裝配式組織協同的中心。
②協同模式。EPC-I型模式的信息流通速度最快,信息溝通效率最高;EPC-III型模式的信息精準度最高。裝配式商品房項目宜優先選擇EPC-I型模式,EPC-III型模式次之。
③人才培養。培養裝配式工業化生產的工人和技術員。
④項目管理。重組項目管理業務流程,實現模塊化。
EPC-I型
EPC-II型
EPC-III
(三)廈門混凝土裝配式豎向結構應用成效
1.存在問題與推廣難點
①缺乏全方位認識;②豎向構件要求高;③產業化工人不足;④政策體系未健全;⑤檢測技術較局限。
2.廈門應用代表性案例
2015年,生物醫藥產業園二期,廈門首個PC裝配試點項目,在單節預制柱柱主筋的位置埋設鋼套筒(直螺紋+灌漿),套筒內采用高強度灌漿料壓力填充。
2017年,龍湖馬鑾灣H2015P05地塊,是福建省最早、最高、預制率最高的裝配整體式剪力墻結構高層住宅,是廈門首個住建部裝配式建筑科技示范工程。
廈門生物醫藥產業園二期
廈門龍湖馬鑾灣項目
3.若干具體操作性建議
①加大政策約束與激勵扶持;②實訓關鍵工種與人才儲備;③加強技術創新與質量控制。
專業、綜合、前瞻的技術調研,可為裝配建造拓寬道路、優化品質:
1.完善裝配建造體系。形成研發設計、生產加工、施工裝配、維護運營等全產業鏈建造體系,提升工程質量、安全、效益和品質。
2.擴展智能應用場景。呼應工程建造數字化、智能化升級趨勢,豐富裝配認定可選菜單,鼓勵智能技術在裝配建造各環節擴展應用。
3.拓寬裝配認定路徑。研究復雜類建筑、超高層建筑、鋼與混凝土混合結構等裝配設計,安全、合理、經濟地拓寬其裝配認定路徑。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ayzwhls.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杭州高達軟件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