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寶武集團(寶鋼股份)
寶鋼股份換股吸收合并武鋼股份后,公司核心競爭力得到顯著增強,國內碳鋼板材領導地位得到進一步強化。公司核心競爭力主要體現在技術創新、制造能力、成本控制、用戶服務、品牌建設、可持續發展能力等方面。
1. 技術創新方面
持續實施以技術領先為特征的精品開發戰略。2017年,寶鋼股份加大技術創新投入,產品開發、技術進步等方面不斷取得進展。2017年,公司R&D投入率1.85%,發明專利申請占比74%。
2. 制造能力方面
聚焦品種拓展和質量改善,提升穩定制造能力,為新產品的用戶認證、批量穩定生產提供了有力保障。公司以重點產品、重點工序、重點缺陷為抓手,加大質量攻關和質量提升力度,推進無缺陷板坯生產,產品品質得到顯著提升。同時,公司大力開展湛江鋼鐵品種能力拓展、梅鋼技術支撐和寶武整合協同制造項目實施等工作,加速提升各基地制造能力。
冷軋汽車板國內份額均達到60%以上;取向硅鋼B23R075、B30R090等產品成功應用于大型電力變壓器;高端起重機吊臂用超高強結構鋼BS1100E完成國內首單試制;抗止裂鋼、船舶行業化學品船雙相不銹鋼復合板、管線行業鎳基復合板、電力行業超寬不銹鋼復合管板、核電及車輛行業同質復合板(超寬、特厚、大單重)等分別實現國內首家供貨;BG155P高強度高韌性射孔槍管試制完成;開發出頁巖氣專用的110-125ksi鋼級高強高韌系列套管,實現產品升級換代。
3. 成本控制方面
加大成本對標分析力度,提高多基地成本信息可比性,及時揭示成本改善潛力點,全年(定比2015年)實現成本削減61.1億元。寶山基地持續從采購降本、制造成本下降、付現費用削減、降低現貨損失等方面深挖降本潛力;梅山基地在優化資源配置上求突破,推進跨系統、全方位、多層次協同降本,探索產銷研協同降本新模式;東山基地以“四個一百”為標桿,通過原燃料結構優化、降低進廠物流、維修費用源頭控制等手段,體現成本優勢;青山基地轉變成本管控理念,建立成本變革規劃推進體系,實現由成本局部改善向系統改善的轉變。
4. 用戶服務方面
聚焦差異化競爭戰略,依據“以客戶為中心”的運行機制,繼續開展營銷人員技術服務資質認證工作,持續推進EVI服務項目,強化用戶需求管理與使用技術研究,技術服務能力持續提升。繼續以汽車板用戶為試點打造智慧供應鏈,拓展推進長城汽車和東風日產的智慧供應鏈項目,貫通內外部系統,借助移動互聯手段,創新標準周期下的智能訂貨、全程跟蹤、柔性制造、供應鏈預警和協同處理,實現鋼廠與下游汽車廠及配套廠間的供應鏈精益運營。
5. 品牌建設方面
公司確立“創享改變生活”作為公司品牌口號,舉行首次品牌發布會,向公眾充分闡釋并傳遞寶鋼股份“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品牌內涵,打造良好的公司形象。組織參加第17屆上海國際車展和第19屆國際工業博覽會,展現公司整體競爭力以及在技術創新、智慧制造等方面的強大實力。開展“綠動寶鋼嘉年華”主題活動,積極傳遞公司在推動環保節能、打造城市鋼廠方面的積極成果,讓公眾充分感知友愛的綠色寶鋼。公司運用機場媒體、公眾微信平臺、各類專業展會及用戶座談會,構建產品品牌立體傳播平臺。
6. 可持續發展能力方面
公司致力于打造鋼鐵綠色產業鏈,成為環境友好的最佳實踐者。2017年,公司在改善環境、打造綠色工廠的主要舉措如下:①保持環保技改高強度投入。寶山基地完成一二期混勻料場BA、BB和輔料廠OA、OB封閉改造,完成自備燃煤電廠1號機組超潔凈排放綜合改造;梅鋼煉鐵廠三號燒結機煙氣脫硫項目、脫硝及配套設施系統改造主體工程建成投運,完成1A1B焦爐煙氣脫硫脫硝除塵改造。②推進固廢加工處置工作。寶山基地鋼渣加工中心項目地渣生產線、滾筒渣生產線投產,完成電廠2號鍋爐摻燒廢乳化液能力改造。③推進實施廠區綠化項目。寶山基地完成綠化建設面積30.8萬平方米,其中新增綠化面積16萬平方米;梅鋼新增綠化景觀和集中綠地人文景點面積18萬多平方米。④推進綠色能源項目。寶山基地三燒結ORC發電和原料大棚光伏發電項目基本建成,廠房屋頂光伏發電項目獲世界鋼鐵協會可持續發展卓越獎提名。
2、河鋼
1、裝備和產品優勢
公司經過不斷的技術改造和產業升級,主業裝備已經實現了現代化和大型化,整體工藝裝備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同時也在釩鈦冶煉和釩產品生產技術方面處于世界領先地位。公司具備國內品種規格最全的棒材、冷熱軋板材及深加工能力,產品結構豐富,應用廣泛,享譽國內外。2017年,公司低合金高強度冷軋鋼帶HC340LA、連續熱鍍鋅鋼帶等17項產品榮獲中國鋼鐵工業協會認定的冶金產品實物質量“金杯獎”;“燕山牌”鋼筋獲得中國建筑協會和蘭格鋼鐵網共同組織評選的“重點工程建筑鋼材推薦品牌”;冷軋低碳鋼帶、焊接用盤條、熱軋帶肋鋼筋三項產品榮獲中國質量協會“全國用戶滿意產品”稱號;全系列釩鐵、釩氮合金連續兩屆被中國質量協會授予“國家冶金行業品質卓越產品”稱號。
2、綠色發展優勢
公司始終堅持“為人類文明制造綠色鋼鐵”的環保理念,大力推廣應用清潔生產技術,加強能源資源的高效循環利用,實現人、鋼鐵、環境的和諧共生。核心企業被譽為“世界最清潔鋼廠”,被國家工信部樹為鋼廠與城市協調發展的典范。憑借“城市中水替代地表水、深井水作為鋼鐵生產唯一水源”項目,公司獲得了2016年度世界鋼鐵工業可持續發展卓越獎。公司核心生產廠唐山分公司、邯鄲分公司均入選國家工信部公布的綠色制造企業。
3、技術優勢
公司建立了科技創新體系和工作機制,高端品種研發成效顯著,2017年公司成功開發出第三代超高強汽車鋼QP980等10余個新高強鋼品種,具備了1000兆帕級以上超高強、超深沖鋼生產能力;世界首條“亞熔鹽法高效提釩清潔生產線”投入運營,并入選國家2017年綠色制造系統集成項目。2017年公司共申請專利774項(其中發明專利320項);獲得專利授權326項,申請計算機軟件116項,《大型鋼鐵企業集團全產業鏈金融服務模式的構建與創新》等18項管理現代化創新成果榮獲冶金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成果獎,其中一等獎2項。
4、區位優勢
公司地處華北地區,環京津、臨渤海,經濟發達,交通便捷,“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京津冀協同發展縱深推進,以及雄安新區未來的建設,將會為公司帶來更多的發展機遇。
3、鞍鋼
1、資源保障優勢
鞍山周邊地區鐵礦資源儲量豐富,鞍鋼集團下屬的礦業公司目前掌控的鐵礦資源 儲量約為 88 億噸;擁有 2.3 億噸/年采剝生產能力、6,500 萬噸/年選礦處理能力,居 國內首位,世界前列;采礦技術國內領先,選礦技術國際領先,為公司可持續發展提 供了有力的資源保障。
2、技術、裝備能力
公司鞍山本部廠區主體生產工藝和技術達到國內先進水平,主體裝備現代化、大型化。在鋼鐵工廠建設和施工管理方面有豐富的經驗。 鲅魚圈鋼鐵分公司工藝裝備和技術先進,布局緊湊,綠色發展具有較好基礎,主 要技術指標國內領先。
3、科技創新和產品發展能力
公司產品種類、規格較齊全,且具有一定的差異化優勢,品牌有較高的知名度和 信譽度,對用戶提供配套服務上具有較強的優勢。 板材產品實力相對較強,汽車板、家電板、集裝箱板等產品行業領先。可穩定生 產用于汽車外覆蓋件的高等級表面冷軋及鍍鋅汽車鋼板。 綜合研發實力位居鋼鐵行業領先地位。
4、技術引領能力
公司在以專利申請、授權數量和專有技術數量為標志的知識產權工作方面在冶金 行業位于第一梯隊;在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制修訂中承擔重要角色。2017 年,公司 核心專利布局工作得到全面加強。在開展“中厚雙相不銹鋼板生產工藝”等專利專題 研究與分析的基礎上,分別在“鋼鐵水旋轉噴吹工藝”、“煤壓實工藝”、“復合脫氧劑 的制造工藝及其應用”、“熱軋復合板”、“鋅系鍍層熱成形鋼板”等技術領域申報專利 42 件,在重點技術領域形成專利群,為優化公司核心專利技術合理布局奠定基礎, 為公司專利戰略制定、實施提供了依據,為提高科研工作效能提供了有力的支撐。組 織 14 個項目(22 個課題)入選 2017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基礎材料技術提升與產 業化重點專項。
公司成為“低溫高壓服役條件下高強度管線用鋼”項目和“高強耐蝕 車體和高鐵轉向架構架用鋼關鍵制造與應用技術”等 10 個子課題牽頭單位。 “新一代控軋控冷技術及應用”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超大型集裝箱船用 鋼全流程關鍵技術創新及應用”等 4 項成果獲冶金科學技術獎;“轉爐流程生產高合 金潔凈鋼關鍵技術及集成和產業化”等 7 項成果獲 2017 年度遼寧省科技進步獎;“鞍 鋼冶金粉塵再資源化清潔利用集成冶煉技術研究與應用”等 18 個項目獲鞍山市科技進步獎。“新一代鐵路車輛用耐蝕鋼全流程關鍵技術創新及應用”等 4 項科技成果 2 項被鑒定為國際領先水平,2 項被鑒定為國際先進水平。
5、企業文化整合能力
鞍鋼是英雄輩出的地方,涌現出孟泰、雷鋒、王崇倫以及新時期的郭明義、李超等先進模范人物,成為人們學習的典范。在悠久的企業發展歷史中形成以“創新、求 實、拼爭、奉獻”為核心的企業文化,對團結隊伍、凝心聚力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企業文化博大精深,是鞍鋼幾代人精神的概括、提煉和升華,具有豐富的內涵包容性 和寬廣的外延輻射力,彰顯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和中國工人階級的優良作風。在新 的時期,企業文化不斷充實新時代內涵,以優勢文化、創新文化、競爭文化、和諧文 化的鮮明個性色彩,推動企業轉型升級創新發展。
4、首鋼
1、技術裝備方面
遷順基地擁有 2 座 2650m3 高爐、1 座 4000m3 高爐,采用了大型高爐布料、全干法除塵、制粉并罐噴 吹、零間隔出鐵等多項國際前沿的煉鐵技術,入爐焦比、噴吹煤比、高爐利用系數等主要技術經濟指標一 直保持國內領先水平。五座 210t 轉爐,四臺雙流板坯連鑄機,以及相配套的 LF、CAS-OB、RH 真空精煉爐 等設備,在國內鋼鐵企業中率先實現了“一鍵式煉鋼”、“一鍵式精煉”,并創造性將“機器人”引進鋼鐵 生產,達到國內領先水平。熱軋系統是國內技術水平、節能環保水平、自主集成創新水平均最高的生產線 之一。硅鋼產線擁有酸連軋機組、連續退火機組、常化酸洗機組、二十輥軋機等生產機組及酸再生等公輔 配套設施,總體裝備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京唐基地臨海靠港、運輸便捷,最大限度地縮短物流運距,各工序緊密銜接,流程緊湊,被國際專家 評價為目前世界上大型鋼鐵企業最佳流程。集中采用了高效率的大型裝備:7.63米特大型焦爐亞洲最大, 設計年產焦炭420萬噸。采用德國奧圖泰公司的帶式焙燒機工藝技術, 1臺有效焙燒面積為504m2的帶式 焙燒機,設計年產成品球團礦400萬噸。2 座5500m3高爐,設計年產生鐵898萬噸。2 座300噸脫磷轉爐、 3座300噸脫碳轉爐、2臺2150mm 板坯連鑄機、2臺1650mm板坯連鑄機的煉鋼廠,設計年產鋼970萬噸。熱軋生產線、冷軋生產線以及制氧機等,都是先進的大型裝備。這些裝備構成了高效率、低成本的生產運 行系統。國內第一家采用熱法低溫多效海水淡化技術,水循環利用率達到 97.21%,基本實現零排放,可日產5萬噸,每年節約淡水2400萬噸。自主研發高爐無料鐘爐頂,打破國外的技術壟斷;聯合研發頂燃式 熱風爐,風溫最高 1300度;自主研發高爐—轉爐界面“一罐到底”技術;自主創新“全三脫”煉鋼工藝, 打造出國內第一個高效率低成本的潔凈鋼生產平臺。京唐基地采用了220 項國內外先進技術,自主創新和 集成創新達到了三分之二,是國際先進水平的精品板材生產基地和自主創新的示范工廠,同時也是節能減 排和發展循環經濟的標志性工廠。
2、技術創新方面
深入開展技術創新攻關,取得一系列豐碩成果。形成了成套鐵素體軋制技術,高爐大球比冶煉技術, 解決了工藝技術瓶頸。轉爐復吹攻關團隊持之以恒,全爐役復吹比 100%,重要的質量標尺——轉爐碳氧積 0.00188,跨入國際領先行列。煉鋼 IF 鋼≤1200℃出爐比例 90%以上,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煉鋼“飛包” 技術日趨成熟,鋼種連澆爐數顯著提高。實現汽車外板常態化生產,具備雙面 O5 板制造能力。熱軋產能 及薄規格穩定性提升,硅鋼品種在爐時間大幅縮短。雙相鋼 DH780+Z 等 7 個產品實現國內首發,其中 2 個 產品全球首發。2017 年獲得專利授權 219 項,其中,發明專利 94 項,實用新型專利 125 項。《特高壓變壓器用高磁感取向硅鋼全流程板形控制技術研究與應用》等 7 項技術成果分獲北京市、中 鋼協科學技術創新獎。“煤-煤氣混燒鍋爐雙尺度低 NOx 燃燒技術的研究與應用”項目獲冶金科技科學技術 二等獎;“大型 KR 高效低耗智能化鐵水脫硫成套技術集成與創新”“鋼鐵材料的高溫氧化特性及其在板帶生產表面質量控制中的應用”和“冷軋處理線自動化控制系統的研發與應用”3 項成果獲冶金科學技術三 等獎;“低成本海水淡化集成優化技術”和“冷軋薄規格高強汽車板穩定生產及質量控制集成技術的開發 與應用”兩個項目分別獲得河北省科學技術二等獎、唐山市科學技術一等獎。
3、產品市場競爭力方面
公司逐步成長為備受國內外同行、市場客戶尊重和信賴的精品板材制造企業,一批高端產品進入高端 用戶、打入重點工程。汽車用鋼實現了對寶馬、奔馳、一汽、長城、吉利等 30 余家汽車企業穩定供貨,成為寶馬、吉利、長城、北汽、長豐獵豹五家國內知名車企第一大材料供應商。電工鋼產品國內市場占有率排名第二,無取向電工鋼變頻空調壓縮機市場份額行業占比 47%,國內每 2 臺變頻空調就有 1 臺采用首鋼電工鋼制造。無取向電工鋼連續三年單體工廠產量全球第一,取向硅鋼躋身變壓器材料供應商世界第一 梯隊,與浦項制鐵、新日鐵比肩而立。酸洗板高端客戶市場開發初顯成效,成為奔馳、神龍、一汽馬自達、 鄭州日產等主機廠底盤原材料主要供應商,進入佛吉亞、本特勒等汽車座椅及車輪合資配套廠。 國家重大工程中頻現首鋼股份的產品身影。取向硅鋼實現國網交流“雙百萬”變壓器應用突破;成為 在建規模全球最大的水電工程白鶴灘水電站變壓器供應商;薄規格取向電工鋼用于中國高鐵首套智能化變 電站。
4、管理創新能力方面
公司通過樹立優秀典型、發揮專家工作站、創新工作室、產品技術攻關團隊等創新組織,發揮引領作 用,促進全員創新氛圍更加濃厚,創新成果不斷涌現。《大型鋼鐵企業創建現場問題管理體系的實踐》《基 于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三支人才隊伍激勵機制構建與實施》分別獲得北京市管理創新一等獎、二等獎; 《大型鋼鐵企業板塊協同體系的構建與實施》獲得中鋼協管理創新二等獎;《大型鋼鐵企業基于“兩化融 合”理論的質量過程管理》等 3 項管理成果分別獲得中鋼協管理創新獎三等獎。 榮獲“2017 年度河北省冶金行業質量管理活動優秀企業獎”,有 9 個項目獲得冶金行業、河北省管理 創新和科學技術獎項。 2017 年 3 月,獲得大公國際 3A 信用評級。 2017 年 5 月,當選中國車用材料國際論壇“綠色標桿企業”。 2017 年 12 月,被中聯鋼評為“全國鋼鐵產業鏈汽車板優秀制造商 3A 級企業”。
5、山鋼
1、工藝裝備優勢
公司目前擁有相對完善的工藝裝備及配套設施,所有鋼鐵生產設施已全部通過了工業和信息 化部鋼鐵企業規范準入審查,已列入符合國家《鋼鐵行業規范條件》鋼鐵企業名單,沒有淘汰類 設備。生產設施整體裝備水平較高,其中,5100m3 高爐、210 噸轉爐生產系統、2050mm 熱連軋 生產線、2030mm 冷連軋生產線、大型特鋼棒材生產線、H 型鋼生產線等工藝裝備已達到國內領 先水平。
2、產品優勢
公司主要產品有型鋼、棒材、鋼筋、熱軋卷板、冷軋薄板等,擁有 2050mm 熱連軋、2030mm 冷連軋、大型、中型、小型 H 型鋼及異型鋼生產線各一條,優特鋼生產線四條,螺紋鋼生產線四 條,產品結構豐富,覆蓋面廣,規格較齊全,質量好技術含量高,綠色環保,適應市場能力強。
3、區位市場優勢
公司所在的山東省屬于我國經濟發展具有活力、發展速度快、產業基礎雄厚、經濟實力強的 華東地區,介于環渤海經濟圈和長三角經濟圈之間,屬于我國對外開放的前沿地帶和中日韓東亞 經濟圈的核心區域。內陸自北而南依次與河北、河南、安徽、江蘇 4 省接壤,既可接受多方輻射, 又有著廣闊的發展腹地。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一帶一路”國家戰略及山東省“兩 區一圈一帶”戰略實施,都將為公司發展提供廣闊的市場空間。
4、后發優勢
公司正在建設的日照鋼鐵精品基地是國家鋼鐵產業生產力布局的重大項目,是山東省鋼鐵產 業結構調整試點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山鋼集團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空間布局、提高發展質 量的核心工程。項目以建設具有明顯市場競爭力的板帶材精品基地為目標,充分借鑒國內外沿海 鋼鐵精品基地的經驗,持續優化建設方案,工藝合理、設備精良,裝備居世界先進水平,布局緊 湊,物流距離短,占地少,廣泛應用新工藝新技術新裝備新材料,投資省,技術集成凸顯后發優 勢,在工藝技術、產品結構、投資控制、建設模式、建設用地、人力成本、物流成本及管理體制 機制等方面具有明顯的后發優勢,目前部分產線已建設完成,其余產線正在加快建設。項目建成 投產將顯著提高公司工藝裝備水平、優化產品結構、提高產品檔次,提升市場競爭力。
5、協同優勢
山東鋼鐵集團有限公司現已形成以鋼鐵產業為主、多元產業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除鋼鐵產 業外,著力打造礦產資源、貿易物流、耐火材料、信息技術、鋼結構建筑等近鋼產業,進一步提 升鋼鐵產業鏈的競爭優勢,積極培育金融、產業園區開發運營、房地產、城市服務等遠鋼產業。 山東鋼鐵集團有限公司相關產業的快速發展必將對公司鋼鐵產業健康發展、提高市場競爭力提供 巨大的支持和保障作用。
6、研發優勢
公司建立了開放的技術創新體系,現有國家級技術中心、國家級質檢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山東省院士工作站等。系軍隊一級供應商。先后與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東北大學、北京科技大學、鋼鐵研究總院等多家知名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建立起了長期穩定的技術合作 關系,共建了能源與環境、H 型鋼、中低速磁浮交通軌排等 19 個聯合研究中心,大大提升了研發 能力和技術水平。先后開發生產了 LNG 罐體 9Ni 板、高級別管線鋼、海洋工程、磁懸浮軌排、橋 梁用鋼等系列新產品,其中,中低速磁浮列車軌道用 F 型鋼及軌排、轉底爐技術、氨法脫硫技術 等多項成果達到國際領先水平,轉爐智能化煉鋼等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是國內具備 20 萬 m 3 大型儲罐用鋼生產資質的企業。公司參與承擔了國家“十三五”重點研發課題“高強度、大規格、 易焊接海洋工程用鋼及應用”和“綠色化與智能化鋼鐵制造流程項目的長型材智能化制備關鍵技 術”的研究。
7、綠色發展優勢
秉承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理念,堅持走創新驅動、系統提升、綠色發展之路,以產品升級、成 本優化、環境改善為重點,積極研究應用清潔生產循環經濟新工藝、新技術,增強發展品質和市 場競爭力。通過技術創新,進一步強化結構節能、技術節能和管理節能,深化資源能源的梯級和 循環利用,節能減排、循環經濟工作成效顯著。按照新環保法和環境新標準要求,系統策劃實施 環保提升方案,加大環保投入,按照 2020 年預期排放標準,對全工序環保設施進行系統升級改造, 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取得積極進展。公司先后獲得“國家環境友好型企業”、“全國綠化模范單位”、 “全國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促進節能減排試點示范企業”、“全國資源綜合利用十佳企業”、“中國 鋼鐵工業清潔生產環境友好企業”、“綠色工廠”等稱號。
8、人才優勢
公司人力資源豐富,擁有一批具有博士、碩士研究生學歷的高級人才,經營管理人員均具備 大學以上學歷,整體管理水平較高。既有專業知識扎實的工程技術人員,也有實踐經驗豐富的技 術工人,可為公司健康可持續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6、華菱鋼鐵
在工藝技術裝備水平方面,公司經過高起點、高強度、大規模的技術改造,以華菱湘鋼五米板、線棒材、華菱漣鋼2250熱軋、華菱鋼管180機組、VAMA高端汽車板等為代表的主體生產線快速建成,工藝裝備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在產品結構優化方面,公司持續推進以“深耕行業、區域主導、領先半步”為目標、以集成產品開發(IPD)為支撐的產品結構調整工作,以抓住市場需求輪動為切入點,以單品市場占有率、快速占領市場、市場容量、盈利能力為核心關注點,以項目制為抓手,產品品種已實現從低端普通材向中高端優鋼轉變,高檔次中厚板、冷熱軋薄板、油氣用管和高端汽車板,成為中石油、中船、卡特彼勒等數十家世界500強企業的穩定供應商;以造船、海工、橋梁、高建、壓力容器、汽車、家電、工程機械和油氣用鋼等為代表的“華菱制造”,成為多個細分高端市場的“隱形冠軍”,在一大批國際國內超級工程中大放異彩。三峽水利工程、黃河小浪底水利工程、葛洲壩水利工程、武廣鐵路客運專線、港珠澳大橋、上海中心大廈、央視大樓、廣州電視塔、南京大勝關大橋、鳥巢、北京新機場、阿布扎比國際機場、泰國ZAWTIKA項目、世界極寒地區俄羅斯亞馬爾天然氣項目、中哈石油管道、中亞天然氣管道、伊朗天然氣管道、沙特阿美油田、我國首座深海采油鉆井平臺南海荔灣項目、我國自行建造的第一艘超深水半潛式鉆井平臺“海洋石油981”等項目均主要使用了公司產品。
在技術創新研發方面,公司加大研發投入,報告期內公司共獲得各項技術專利85項,其中發明專利37項,實用專利48項,參與行業標準制訂11項。多項專利獲得省級以上科技進步獎,其中華菱漣鋼與東北大學聯合開發的“熱軋板帶鋼新一代控軋控冷技術及應用”獲得2017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華菱湘鋼自主開發的“新型高性能橋梁結構用鋼”獲得冶金科技進步一等獎;同時借助于世界鋼鐵巨頭安賽樂米塔爾的技術支持,快速引進、消化吸收其在高檔汽車基板生產、潔凈鋼冶煉等方面的領先技術,進一步提升公司汽車板產品的競爭力。在新產品研發方面,依托技術創新,持續搭建鋼鐵行業上、下游產業鏈的技術創新聯盟,研發了一批頗具核心優勢且能迅速搶占高端市場的新產品,其中高級別抗大變形管線鋼XH90、超薄600Mpa以上級別耐磨鋼鋼、Q1100MPa以上高強鋼、Ductibor700、DP1580均為國內首創。
在節能減排方面,公司一直以建設節能生態“兩型”示范企業為目標,堅持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發展理念,持續加強環保投入,污染物排放滿足國家排放標準和地方總量控制標準要求,子公司華菱湘鋼、華菱漣鋼、華菱鋼管都是國家第一批被認定符合《鋼鐵行業規范條件》的鋼鐵企業。
在區位市場方面,公司地處我國中南地區,南接珠江三角洲,東臨長江三角洲,具有承東啟西、連接南北的區域市場優勢。隨著中部崛起、長江經濟帶、“一帶一路”等國家戰略的深入推進,湖南及周邊地區特別是廣東、湖北、重慶等地工程機械、汽車、裝備制造等制造業發展迅速,鋼材需求旺盛并持續增長,未來將繼續保持鋼材凈流入的態勢,有利于公司進一步強化區位市場優勢。
7、馬鋼
公司把知識產權與企業產業結構調整、技術開發、市場營銷緊密結合,積極構建軌道交通、高性能建筑鋼材、汽車板、電工鋼和環保型焦爐技術等多個專利池,保護產品技術和市場。公司積極對接目標市場,布局國際專利申請。公司自主開發的《直筒型真空精煉裝置及其適用方法》已獲日本、美國專利授權。截止2017年12月31日,公司擁有有效專利953件,技術秘密(非專利技術)3,339項。
公司一貫重視關鍵技術人員團隊建設。一方面加大高端人才的引進和培養力度,培育行業領軍人物;另一方面,依托高級技術主管隊伍,培養各專業領域帶頭人。目前公司共有高級技術主管76位,其中2017年新增11位。
8、本鋼
公司為全面提升技術創新水平和創效增利能力,緊密圍繞品種、質量、成本三大要素,強化品種調整與市場開發,提升產品質量穩定和保證能力,推進低成本和綠色制造技術,著力解決制約企業發展的重點技術難題。
國家級研發平臺“先進汽車用鋼開發與應用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建設穩步開展,目前已有近20臺(套)設備安裝調試完成。通過平臺建設,將進一步提高企業自主研發能力和科技創新能力,為汽車板試驗、研制、生產搭建一個技術公共服務平臺,極大促進我國汽車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同時促進地區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
聚焦國家科技創新政策和行業指南方向,加強對外技術交流與合作,實施重大科技專項。聘用東北大學等高等院校院士專家團隊為本鋼首席專家,開展產品研發、質量提升、工藝技術進步、技術改造咨詢等工作。全年共完成新產品研制40個牌號,包括2000MPa級熱沖壓成形超高強鋼、車輪輪輻用馬氏體雙相鋼、高級別抗酸腐蝕管線鋼、冷軋低合金高強鋼等產品,性能檢驗全部合格并實現批量供貨,其中,2000MPa級熱沖壓成型鋼的成功研發與應用受到國內外廣泛關注。
完成冷軋板、鍍鋅板等產品認證24個牌號,其中部分系列產品通過了日產汽車和通用汽車全球認證。完成包括通用、廣汽、上汽、一汽等8家新汽車主機廠、348個零部件的認證,基本實現對絕大多數合資品牌、自主品牌汽車廠全覆蓋供貨。
公司完成了省知識產權優勢企業的認定工作。全年有71件專利獲國家局授權,其中:發明6件、實用新型65件;15件專利獲國家專利局受理,其中:發明6件、實用新型9件。
9、包鋼
(一)生產能力及裝備優勢
公司已形成年產1650萬噸鐵、鋼、材配套能力。總體裝備水平達到國內外一流。形成“板、管、軌、線”四條精品線的生產格局。
擁有CSP、寬厚板,世界先進的2250mm熱連軋及配套冷軋連退、鍍鋅等生產線,年生產能力960萬噸,可生產汽車板、高級管線鋼、高強結構鋼等高檔產品,廣泛應用于風電、機械、橋梁、造船、石油、天然氣、軍工等領域,工藝技術世界領先,是我國西北地區最大的板材生產基地。
擁有5條無縫管生產線,年生產能力200萬噸,可生產石油套管、管線管等產品,廣泛應用于國家大劇院、上海浦東機場、鳥巢等全國重點工程及中石油、中石化等各大油田,先后獲得美、德等多國專業認證,是我國品種規格最為齊全的無縫管生產基地。
擁有兩條世界先進的萬能軋機高速鋼軌生產線,年生產能力210萬噸,可生產國內外鐵路用系列鋼軌等產品,廣泛運用于京滬高鐵、京廣高鐵、青藏鐵路等多條國家重要線路,是世界裝備水平最高、能力最大的高速軌生產基地。
擁有4條線棒材生產線,年生產能力244萬噸,可生產熱軋帶肋鋼筋、熱軋光圓鋼筋等產品,廣泛應用于三峽工程、江陰大橋等國家重點工程,是我國西北地區高端線棒材生產基地。
(二)銷售網絡優勢
公司已經形成了以包頭為中心,輻射全國的營銷網絡,在國內設立了華北、華東、西北、西南四大銷售區域及本部的鋼材超市等,共13個銷售分公司,建立了覆蓋全國的營銷網絡體系,銷售渠道順暢。國際市場,“借船出海”,在繼續鞏固和做好歐美、韓國、日本等傳統發達國家市場鋼材出口的基礎上,有重點地開辟“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市場,以現有東南亞、中東、南美、非洲市場為立足點,向南亞、西亞各國輻射,突出重點市場區域加大出口。
“十三五”期間,包鋼股份將做優做特鋼鐵產業,打造包鋼“稀土鋼品牌”,引領企業發展。優化產品結構,大力生產高附加值的特色鋼鐵產品,開發推廣重軌、汽車板、高鋼級油套管等稀土鋼產品,努力在海洋鋼、耐候鋼、耐磨鋼、高檔汽車板方面取得技術突破。提高產品質量,實行全過程管理控制,降低人為因素導致的產品質量問題。實施低成本制造,通過分流富余人員、提高勞動效率等措施,使人均產鋼量達到1000噸水平。力爭“十三五”末鋼鐵產業銷售收入達到350億元。
(三)產品結構及技術創新優勢
發揮新投產線作用,將有限資源配置給經濟效益好的產品,擴大高附加值產品比重,汽車板、管線鋼、硅鋼、重軌等高效益產品比計劃超產45萬噸。按月、按周、按日做好結構調整的計劃,持續加大攻關力度,強化工序質量監督檢查,促進產品質量和經濟技術指標提升。高速鐵路用鋼軌、結構用無縫鋼管和油井套管用無縫鋼管等6項獲得2017年品質卓越產品獎;優質碳素鋼熱軋盤條、低合金高強度結構鋼熱軋厚鋼板等4項獲2017年“冶金產品實物質量金杯獎”;風力發電塔用結構鋼板獲2017年度“全國用戶滿意產品稱號”。
推進稀土鋼技術攻關取得重要成果,持續提高韌塑性及耐磨、耐熱、耐蝕性,進一步提升稀土鋼產品質量和附加值。2017年新立科研項目67項,其中兩項分獲2017年國家重點科研專項和重點科研項目子課題。全年累計生產新產品143.49萬噸,超年度計劃50.11萬噸,為開發高效產品奠定了堅實基礎。引進行業專家,發揮專業技術人才作用,持續改進板帶軋制工藝,不斷提升產品產量和質量。
(四)稀土及稀土鋼產品競爭力優勢
包鋼白云鄂博礦中鐵與稀土共生的資源優勢造就了公司獨有的“稀土鋼”產品特色,鋼中含稀土,更堅、更韌、更強,廣受用戶歡迎。目前,公司具備高檔汽車鋼、高檔家電鋼、高鋼級管線鋼、高強結構鋼等生產能力,填補了內蒙古和中西部地區空白。
(五)稀土資源優勢和稀土產品盈利能力
包鋼白云鄂博礦是世界聞名的資源寶庫,已探明的鐵礦石儲量為14億噸,已發現175種礦物、73種元素,稀土儲量居世界第一位,鈮儲量居世界第二位。
2017年,公司通過銷售稀土精礦17.6萬噸,獲利13.36億元,占營業收入的2.5%。
(六)區位優勢
內蒙古地處三北,內連八省,外接俄蒙,公司坐落于內蒙古工業重鎮——包頭市,不僅臨近山西、陜西、青海等煤炭富集區,而且毗鄰資源豐富的蒙古國和俄羅斯,地處“一帶一路”重要戰略位置,區位資源優勢明顯。
(七)安全環保優勢
報告期內,公司建立安全生產責任制,健全完善安全、環保、消防各項規章制度,不斷夯實基礎管理。合法性報批手續取得突破性進展,一批久拖未辦的安全生產許可證得到辦理,解決了長期困擾公司合法合規生產的難題。多方協調,克服困難,在國家排污許可申報窗口關閉前爭取到火電、焦化、鋼鐵板塊的新排污許可證,保證了公司合法生產。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圓滿完成包頭市爭創全國文明城市“五連冠”和自治區成立70周年環保任務。報告期內,公司榮獲2017年世界鋼鐵協會生命周期評價(LCA)“Steelie”獎第二名;被評為全國“工業產品生態(綠色)設計試點企業”,成為唯一躋身并率先通過首批驗收評審的鋼鐵企業。
10、太鋼
在財富中文網公布的2017年中國企業500強排行榜中,太鋼不銹排名第113位,居于入選中國企業500強的山西省內企業之首,在入圍鋼鐵企業中排名第四位。公司的競爭優勢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資源保障有力
太鋼集團具有年產1300萬噸鐵精礦粉的生產能力,在鎳、鉻、鈮、煤炭等資源方面均有投資與合作,可為公司鋼鐵生產提供可靠、穩定的資源保障。
(二)技術裝備先進
公司近年來先后實施了一系列技術改造,形成了年產450萬噸不銹鋼的能力,實現了技術裝備大型化、現代化、集約化,具有生產流程短、效率高、質量優、成本低、節能環保等優勢。公司硅鋼冷連軋、不銹鋼冷連軋、高速鐵路用鋼技術改造等重點新項目達產達效良好,裝備水平持續提升。公司加快推進高線機組智能化升級改造,對裝備進一步填平補齊,實現全流程裝備最優。
(三)創新能力突出
公司擁有完整的科技創新體系和一流的科技人才隊伍,先后建成了國家級理化實驗室、博士后工作站、中試基地、16個科研實驗室、14個產學研聯合實驗室,被認定為“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和“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形成以不銹鋼為主的核心技術800多項,其中近百項自有知識產權技術處于國際領先水平。公司位列“2017中國企業創新能力100強”第38位,在2017年A股新材料企業發明專利排行榜中排名第二。
公司不銹鋼產品實現了品種規格全覆蓋,囊括了板、管、型、線、帶和超薄、超寬、超厚等極限規格,極具品種特色和品牌影響力,20多個品種國內市場占有率第一,30多個品種替代進口。
(四)綠色發展領先
公司自主集成國際先進的循環經濟工藝技術,在冶金行業率先建立起了貫穿全流程的節能減排新模式,形成了“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高效益”的固態、液態、氣態廢棄物循環經濟產業鏈,主要節能減排指標達到行業領先水平,節能環保水平行業領先,是“全國首批綠色工廠”、“中國鋼鐵企業綠色發展標桿企業”和“國家工業產品生態設計試點企業”。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ayzwhls.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杭州高達軟件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