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物流之道 編輯:王焰,河南工業大學管理學院副教授,兼任河南省物流協會副會長,中國物流學會常務理事,鄭州現代供應鏈研究院副院長,海南中物研究院供應鏈與物流高級顧問。
大型龍頭企業率先復工復產,實現上產達效,推動核心配套供應商復工復產,拉動上下游運轉,有利于快速打通產業鏈供應鏈,對穩住我國經濟發展基本盤具有重要作用。產業鏈內龍頭企業發揮“以大帶小”的作用,能夠帶動起中小企業復工復產,形成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的產業生態,推動全產業鏈貫通,保障全面復工達產。 我國大多數產業的分工協作已廣泛擴展到國內外,產業鏈中的各個企業也分布于不同區域,跨國布局普遍存在。在全球產業鏈國際協同環境下,企業既要抓住機遇主動對接國際市場,保障跨境供應鏈通暢,也要注意增強自身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應急能力和協同能力,建立基于突發事件的數字化供應鏈預警體系,盡早識別風險并有所準備。 中國作為全世界唯一一個擁有全產業鏈供應鏈的國家,汽車、電子等重點產業鏈供應鏈在國際上都有巨大的影響,需要加大對于這部分企業的政策扶持力度,促進他們發揮產業關聯和產業集群作用,形成更具有影響力的產業組織,穩住國際產業鏈的關鍵環節,帶動上下游企業的復工復產,保證產業鏈供應鏈的完整通暢。 這次疫情暴露了我們產業鏈供應鏈的短板,部分關鍵零部件的進口依賴度過大,部分產業鏈供應鏈的可替代性較強,掌控力較弱。我們仍需要以技術創新驅動來突圍產業鏈供應鏈中存在的“技術孤島”,尤其是關鍵環節即通常說的“卡脖子技術”。 近段時間以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美日企業撤離中國”的傳言幾番引起各界關注,繼而引發了市場上關于制造業外遷、產業鏈轉移的討論。 目前,全球產業鏈布局和供應鏈結構是多年來生產要素以最高效方式自由流動、資源最優化配置所形成的,具有相對穩定性和依賴性。長期以來跨國公司在全球配置生產要素時,更注重效率和成本,未來的調整是企業的選擇,不以政府的意愿來決定。 工信部新聞發言人、運行監測協調局局長黃利斌4月23日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我國是全球產業鏈不可或缺的重要一極,“中國制造”更是擁有獨特優勢,超大的市場規模是確保全球產業鏈留在我國的決定性因素,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完備的基礎設施為我國發展全球產業鏈留足了底氣。疫情可能導致全球產業鏈或供應鏈朝著更多元化、更具韌性方向發展,我們將以更高的效率,更好的服務,更優的營商環境來留住大家。 國家發改委創新和高技術發展司司長伍浩日前表示,從中長期來看,這次疫情或許將對國際產業鏈的調整帶來一定影響,但大趨勢不會改變。不管外界環境怎樣變化,我國將一如既往地深化改革開放,在健康醫療、智能制造等領域,積極打造新的國際合作增長點,帶動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與發展。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ayzwhls.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杭州高達軟件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