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湯道生 來源 | 騰訊企點
騰訊公司高級執行副總裁
近年來,我國開始積極推進經濟換擋升級,以創新引領發展,培育經濟新動能。
在企業層面,數字化成為降本增效的利器;在社會層面,新技術、新應用為增加國民收入、提升生活幸福感和便利度發揮了很大的作用。我們看到,產業互聯網已經從新興概念,快速演變為普遍共識,而具備數字化先發優勢和技術積累的互聯網公司,則承擔起“數字化助手”的重任。
產業互聯網推動社會數字化進程,一方面在于推動工業、農業、服務業、政府乃至全社會的全面互聯,另一方面在于對企業整個組織流程與全部生產環節的深度滲透發揮效能。2020年初,新冠疫情暴發,在各級政府、企業和個人都面臨重大考驗之時,產業互聯網進程也陡然加速,并在抗疫中發揮出巨大的價值。
居民隔離在家,曾經熟悉的線下逛街購物、上班上課都一度中斷。好在生鮮電商、在線辦公、線上醫療、在線課堂等服務,保障了大家的日常生活、工作、醫療、學習需求。
在醫療領域,近千萬病患在線問診,對于排查疑似患者、避免交叉感染、安撫公眾情緒起到了積極作用;醫學影像AI(人工智能)也助力新冠肺炎的診斷,在患者CT(斷層掃描)檢查后,幾秒就可以完成AI判定,并在一分鐘內為醫生提供輔助診斷參考,大幅降低了診斷壓力。
隨著相關法律法規的完善,互聯網醫療將更好地發揮價值。在教育領域,數以億計的師生通過在線方式完成課堂學習、互動問答和作業批改。在企業中,大家通過企業辦公軟件、在線會議實現線上復工,甚至以線上方式完成簽約、招標等商務活動。
重大公共事件,影響了人們的認知和習慣,最終也轉化為用戶需求,給行業發展帶來新的機會。
例如,以生鮮供應鏈為人稱道的永輝,在疫情期間,通過微信小程序和App(手機應用程序),為用戶提供購物買菜等到家服務。從除夕到初六,“永輝生活·到家”訂單增長超過450%,銷售額同比增長超過600%。后期疫情逐漸平穩,但用戶使用線上服務的習慣延續下來——截至2020年4月初,永輝到家服務的單周銷售額已經突破1億元。
在線直接觸達用戶的能力,在拉動銷售之外,也帶來運營效率的提升。借助騰訊智慧零售的大數據工具,永輝對用戶流向、滲透率等進行分析,預測不同區域居民的不同需求和商品品類安排,提前做好倉儲分配、運力調配,在確保供應充足的同時,也實現最大化的貨物周轉。
很多人提到,2003年SARS(非典型肺炎)帶動了第一輪PC(個人電腦)互聯網的加速,而2020年的新冠疫情也將加速產業經濟向數字化的轉型。事實上,不只是因為偶發的疫情因素,也不只是少數幾個行業,伴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各行各業都在面臨持續而深入的轉變。
一方面,社會和經濟發展之下,一個深度個性化的消費時代正在到來,消費者興趣優先、注重體驗,更強調個體價值展現。
另一方面,產業經濟的其他要素,也正面臨與此前截然不同的現實環境。例如,經濟發展的驅動,正從人口紅利轉向創新與效率紅利;全球化競爭加劇,“確定性”成為稀缺因素。中國實體經濟發展正從“高速度增長”向“高質量發展”,從粗放型增長向創新驅動的效率型增長轉變。產業體系向更高品質、更高效率的產出轉變。
消費者與產業變遷同時擺在了我們面前,如何做好準備?產業互聯網是通向未來的關鍵道路。它將數字化推進到供給端,提升供給的品質和效率,打通用戶和產業的直接連接,進而滿足用戶深層次的個性化需求,幫助用戶獲得更好的產品與服務,從而帶動消費升級。
而進入2020年以來,中央也多次提出加快“新基建”的建設速度,重點推動5G(第5代移動通信)、云計算、大數據等數字基礎設施建設,以此為契機調整產業結構,推動新的經濟增長方式,加速新一輪技術和產業變革浪潮的到來。
過往20年,中國的消費互聯網服務已基本覆蓋用戶需求全場景,人與人、人與服務的廣泛連接基本實現。但同時,大量的“物”與“服務”并沒有完全數字化,“人與物”“人與服務”的連接也不夠,產業上下游間的連接缺失,導致消費端的數據及反饋無法在供給端形成有效反應。
與美國等發達國家相比,中國消費互聯網的發展與世界先進水平持平甚至領先。例如移動支付,從全球范圍看中國是明顯領先的,微信支付的日均交易筆數已經超過10億。但在產業互聯網和信息技術應用上,中國依然大幅落后。
例如,美國每家企業每年在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軟件即服務)方面的支出是中國的30倍,約1070億美元。我國利用產業互聯網和數字技術提升供給效率的空間還很大。
同時,隨著產業互聯網的漸次展開和向縱深發展,產業升級的方法和路徑將面臨與過往全然不同的挑戰,也將誕生全新機遇,不少領域的變革甚至可以說踏入了“無人區”,很多新問題和新情況難以找到現成的經驗和參考路徑。
在這樣的數字技術驅動的產業升級背景下,2018年9月30日,騰訊宣布新一輪組織架構調整,深耕消費互聯網,擁抱產業互聯網,成立全新的事業群——云與智慧產業事業群(CSIG,Cloud and Smart Industries Group),承擔騰訊開拓、探索產業互聯網的歷史任務。
我們希望,在奔向未來的路上,做各行各業最好的“數字化助手”,激發每個參與者進行數字創新,與各行各業的合作伙伴一起共建“數字生態共同體”。
產業互聯網的價值提升 產業互聯的核心價值在于用數據打通多個產業環節,通過數字化技術優化產業鏈從生產到消費終端的每個環節,優化供需匹配效率,實現在采購上的庫存優化、在生產上的質量管控、在分銷上的追蹤溯源、在零售上的精準營銷,以及在服務上的體驗升級,最終達到價值提升、增效降本的核心目的。 單一產業環節的數字化,將助力生產效率的提升;產業環節間的數字化貫通,將催生新的價值;公司治理的數字化,將形成更加高效和靈活的組織形態;而在產業數字化的過程中,信息安全即是公司生存的保障,也決定著公司發展的上限。 單一產業環節的數字化,助力生產效率提升 實體產業通常規模龐大,鏈條漫長,環節眾多。以數字化方式實現各個環節的效率提升、成本壓縮,不斷積累下,對利潤提升產生巨大影響。而數字化工具也讓我們具備了一種全新的思路和靈活的解決方案,可以通過相對小的投入激活相對大的收益。 產業環節間數字化打通,催生新價值 通常產業鏈條可以被分為采購、生產、分銷、零售、服務等幾個環節,產業環節的數字化不只提升單個環節的運轉效率,也在不同環節之間實現數據化打通和流轉,形成新的價值提升。 數字化管理,構建全方位數字化企業 產業互聯網的深化,要求全面的安全升維 C2B是產業互聯網的關鍵路徑 如何理解C2B? 在產業互聯網的探索之路上,騰訊也在開放自己的C2B連接能力,助力消費者與企業機構更好地連接與融合。B端企業同樣關注怎樣服務好自己的用戶,騰訊積累了超過20年的消費互聯網經驗,離終端用戶更近,在社交、內容、移動支付等領域深耕多年,相對而言更了解用戶所需、所思、所想。 2020年4月,國家發改委正式發布《關于推進“上云用數賦智”行動培育新經濟發展實施方案》的通知,首次提出構建多層聯動的產業互聯網平臺,助力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顯然,產業互聯網已經成為互聯網行業及產業界對未來發展的共識。
在產業鏈、生產線、管理模型等領域,在采購、生產、質檢、庫存管理、市場營銷等環節,產業互聯網的數據化分析和治理都能起到有效的改進作用。
例如,騰訊和國產大飛機制造商“中國商飛”合作,利用AI技術打造工業檢測系統。在國產大飛機的生產中,需要大量運用超聲技術對復合材料零部件進行內部缺陷檢測。
過去,這種檢測耗時、耗力,高水平的檢測人員也比較稀缺。比如尾翼的復合材料檢測需要耗費幾個老師傅數十小時的協同工作,并且耗費幾十萬元成本制作大量對比檢測樣本。
通過騰訊的AI輔助檢測系統,僅需要一個普通檢測人員幾分鐘的時間。檢測的樣品,也從30多個降低到只需要2個。同時,通過AI輔助還可以檢測出一些人眼從超聲波圖像中無法發現的細微缺陷,整體缺陷檢出率提升到了99%。
通過物聯網、AI等技術,產業鏈中的生產行為與銷售端的消費行為實現了數據化打通,一方面可以實時、動態地修正生產鏈中的任何一個環節,最終讓生產環節的起點直接指向消費市場;另一方面,這個流程的逆向應用,還可以賦予消費者反向追溯生產的能力,讓消費者獲得更加透明、安全的消費體驗,也讓生產商更及時地了解消費者的使用行為,更及時地洞察需求的變化。
例如,在醫藥生產過程中,我們可以給每一盒藥品打上獨立的二維碼,用戶掃碼就可以對藥品生產、分銷、終端銷售各環節實現追溯,獲取可信可靠的藥品信息,從而提高治療安全性。此外,通過微信小程序掃碼,用戶也可以獲得資訊、慢性病管理和購藥等服務。
高度協同的價值生產,需要與之相應的組織方式。數字化設計、個性化定制、開放式創新,這些新的生產方式需要突破過去“金字塔”式的組織結構,打破創新的封閉與界限。產業互聯網給實體產業帶來對外部需求更敏銳的感知和更快速的響應,也對公司更靈活的組織方式提出了需求。
新冠疫情暴發后,騰訊醫療、教育、辦公等多個領域來自各界的需求驟然增多。短短幾天之內,數千名騰訊員工組成“協作精兵團”,跨部門、跨行業投入到各個領域的“戰疫”中。
只用7天時間,就完成了微信“支付”頁“醫療健康”服務面向11億用戶的放量,一天最高紀錄更新7個版本;騰訊課堂48小時上線極速版,支持老師10秒極速自助開課,幫助大量師生在線復課;騰訊會議也快速響應,8天擴容100萬核計算資源,可以同時滿足千萬人在線協同的需求。
對于這部分志愿者來說,其所支持的工作雖然是陌生的領域,但通過在線知識平臺,可以實時獲取信息,快速上手;組織行動力則是通過騰訊會議、企業微信等在線協同辦公工具,實現跨地域的資源調配、高效協作。
這場“戰疫”也表明,數字化能力越高的公司,面對快速產生的需求和變化的環境,具有更好的適應能力,也能及時、快速地調整運營模式,在危機下保持與客戶的連接與服務。
疫情期間,居民避免外出消費,這也導致深圳88%的實體商業銷售額大幅下降,其中近半數企業降幅在50%以上。但憑借積累的數字化銷售能力,通過騰訊智慧零售,深圳天虹商場的導購員通過微信小程序直播等方式,將線下積累的顧客進行線上引流。在“線上購物節”開展一周后,實現銷售額環比增長92%,單日線上銷售超過3 000萬元的成績,創下歷史新高。
在數字化與產業互聯網的影響下,信息安全也將成為各個產業的基石,缺乏安全基礎的產業數字化有如構建在流沙之上的高樓。在產業互聯網背景下,安全主體從以人為中心轉向以產業為中心,安全形態從以合規導向的安全集成轉向數字資產的原生安全,安全思維也從被動防御轉向主動規劃。
一方面,數據成為產業互聯網時代的全新生產要素,其在產業鏈中的采集、挖掘、使用,事關國家安全、企業商業利益和個人信息保護,一旦出現安全問題,將構成極大損失。
另一方面,產業互聯網推動的技術應用創新,也會帶來新的安全挑戰。比如5G和工業互聯網使用大量傳感器,也很可能成為DDoS(分布式拒絕服務攻擊)的跳板,成為新的網絡攻擊目標。數據中心虛擬化、人工智能帶來的未知風險,都會給安全帶來巨大挑戰。
要解決未來面臨的安全挑戰,就需要轉變傳統安全思維,構建原生安全理念和體系,將網絡安全融入企業數字化建設的頂層設計當中。
基于過去20余年的安全技術和運營經驗積累,騰訊云圍繞數據全生命周期構建的安全防護體系,已經在零售、金融、政務、車聯網等各行各業廣泛應用,成為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安全助手。
總之,產業互聯網也是一次產業數字革命。它不只是一次多技術的產業化應用過程,也不只是一次新產業集中發展的過程,更是在數字驅動下,生產組織形式、經濟、社會多層面持續碰撞、演化的長期進程,最終改變產業形態、產業體系和產業組織規則。一定程度上,未來所有公司都將成為數字化公司。
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Peter F. Drucker說:“有度量才能有優化。”(Ifyou can’t measure it,you can’t improve it.)在產業互聯網時代,數字化不僅僅是“生產工具”,同時也是“度量工具”。
生產資料的數字化,能夠實現企業的人、財、物等要素的整體度量。生產流程的數字化,也將把企業的組織、規劃、生產、銷售納入長期、動態、可對比的觀測系統。
數字的客觀屬性,能夠排除冗雜信息的干擾,給予企業管理者建立全盤數字能力的參考體系與標準。產業互聯網帶來的數字化,讓不同要素、不同環節、不同流程變得可觀測、可追蹤、可度量、可分析,進而讓效率的提升、新價值的產生、管理的優化更加有跡可循,有的放矢。
近年來,我國需求動力結構轉型加快,經濟的繼續發展越來越依靠內需驅動,消費對經濟增長的基礎性作用日益增強。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內需對我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89.0%,其中,最終消費支出貢獻率為57.8%。
消費升級正在成為新一輪產業升級的重要引擎。消費升級不只是意味著商品和服務品質的提升,更意味著供應端需要以消費者需求為目標,用數字化手段連接和了解用戶,反向改造其生產與服務模式。
而C2B(Consumer to Business,消費者到企業)的模式,也將是產業互聯網實現的關鍵路徑,它以用戶端(消費端)與行業端連接為起點,以產業增量為動力,將數字化服務與數字化場景有機結合。
第一,在工具層面,C2B指包括騰訊等在內的互聯網企業,提供一系列工具和能力,實現消費者和企業跨越線上線下、跨越時間、跨越場景的連接。
例如,騰訊基于微信、QQ觸達11億用戶的能力,創造了公眾號、小程序、移動支付、社交廣告等多維度用戶觸達能力,以及長期積累下來的用戶洞察、運營經驗。通過將這些能力、經驗結合產業需求,騰訊可以形成針對不同產業場景的數字化工具和數字化方案,并提供給產業客戶。通過線上線下打通、場景打通和時間打通,讓企業和機構更好地觸達C端消費者,提升供需匹配效率,最終實現C2B2C的閉環。
第二,在產業鏈層面,C2B不只是消費者與企業生產體系的“連接”,而是“融合”。
C2B把消費者變成企業生產體系的一部分。消費者和公司的關系不再是主體和客體的關系,消費者成為企業主體的一部分,通過即時的連接和大數據分析,讓消費者成為企業的質檢官、企業選款的買手,以用戶行為倒推生產過程。將生產企業與消費者變成一個整體,如果說生產企業是身體的軀干,消費者則是觸摸和感知世界的眼睛、手和腳。
第三,在思維層面,C2B是一種以用戶價值為出發點的思維方式。
C2B實現的前提是思維的破壁融合,而不是簡單復制。在實體產業的發展中,習慣以生產方視角進行產品設計與服務供給,但無論是B端企業、G端政府,本質上是為了更好地服務C端消費者,C2B的連接同時帶來“以用戶為依歸”的價值觀,助力B端更深入挖掘用戶價值、關注用戶體驗、完善用戶服務。
經濟活動核心起點是供需關系,也就是產品市場和要素市場。邁克爾·波特(Michael E. Porter)詮釋企業競爭優勢的價值鏈理論指出,價值鏈由生產者和消費者共同完成,企業經營差異化來自生產者價值鏈和客戶需求鏈的映射,買方和賣方的每一個接觸點都是經營差異化的潛在來源。
一個企業的全面差異化水平,就是它的產品(和/或服務)在買方價值鏈中差異化價值的積累。而在產業互聯網的C2B模式下,生產組織和消費者將實現全鏈條的多觸點融合,價值也不僅僅在于隨時隨地、自然靈活地滿足消費者需求,更在于通過深度陪伴顧客消費、使用過程,在價值生產中實現新的增量,這也是產業互聯網之前的時代所不具備的能力。
在保護好用戶數據隱私的前提下,騰訊希望可以通過用戶中臺,為客戶提供用戶增長、用戶溝通、用戶數據保護、會員管理等完整工具。以汽車行業為例,利用用戶中臺,我們為車企打造了智慧車銷方案,覆蓋售前、售中、售后全周期,提升車企獲客、待客、留客的效能。
騰訊也善于將對C端消費者的理解產品化。我們在服務C端消費者的過程中積累了深厚的技術能力和完善的產品方法論,可以幫助B端企業提升產品能力,優化用戶體驗。
此外,騰訊也具備成熟的數字化工具和技術能力。除了公眾號、小程序、移動支付、社交廣告等多維度的用戶觸達能力,騰訊在云計算、5G、大數據、人工智能、安全、區塊鏈等先進技術領域,同樣有比較好的積累。騰訊也將積累多年的技術和能力標準化,通過技術中臺和數據中臺的形式,開放我們的能力。
其中,技術中臺包括通信中臺、AI中臺、安全中臺等;數據中臺包括用戶中臺、內容中臺、應用中臺等。企業和開發者,可以靈活地把這些技術整合到具體的業務場景中。
例如在金融領域,詢價、報價、撮合交易,這些是資金和債券交易員最核心的工作,一款與客戶高效、便捷溝通的工具,是交易員的剛需。此外,按照監管要求,交易員的合規通信還需要滿足三個條件:禁止使用個人即時通信產品、全程留痕以及通過信息技術全面監測債券交易行為。
基于這樣的現實需求,騰訊企點團隊打造了一款金融版QQ——QTrade,與QQ的關系鏈全面打通,實現好友上限10萬人、用戶實名認證、全程信息留痕等。在滿足合規要求的同時,有效解決交易信息分散、交易員多賬號管理等問題。
借助技術,消費端的需求和大數據也可以反饋到生產端,讓協同更高效。例如QTrade還可以幫助交易員將各種散落在QQ群里的零散報價信息,通過人工智能的語義識別轉化為標準報價數據之后匯總在聊天窗右面板,避免報價信息遺漏,提升溝通、交易效率。
而作為推動產業升級的先行者,早在2007年,騰訊就開始開放流量助力互聯網行業發展,并在2011年全面轉型實施開放戰略,將自己的“半條命”交給合作伙伴。2015年起,騰訊踐行“互聯網+”戰略,推動互聯網與各個垂直產業不斷深化融合。2015—2018年,從“互聯網+”戰略到數字經濟、數字中國,騰訊的角色也從“連接器”走向“數字化助手”,希望為合作伙伴開放更多能力,實現更多助力。
在這一進程中,騰訊越來越明確自己該做什么。在“用戶為本、科技向善”的使命愿景之上,我們期望為行業提供“最有效的數字接口和最完備的數字工具箱”,助力各行各業實現數字化轉型升級。產業互聯網是一個創新與創造的時代,機遇和挑戰并存。騰訊也希望與各行各業的合作伙伴一起,在行業變革中共同探索未來。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ayzwhls.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杭州高達軟件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