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借助國家大力發展互聯網的契機,主動擁抱并與互聯網融合,通過“鋼鐵+互聯網”,消除信息壁壘,優化資源配置,同時,以創新思維、創新機制、創新模式和創新技術為核心,實現全產業鏈的運營協調和整體優化,是“寒冬”期鋼鐵企業的變革之路。
“互聯網+”,加的是創新驅動發展方式,加的是新的創新力和新的生產力,加的是現代商業模式,加的是生產流程再造和價值鏈重組。而“鋼鐵+互聯網”,意指鋼鐵行業要主動擁抱互聯網,進行全產業鏈的運營協調和整體優化,進而形成供應鏈協同。
鋼鐵行業主動與互聯網融合好處多
“鋼鐵+互聯網”在當前最直觀地表現為鋼鐵電商的蓬勃發展。
目前,鋼鐵企業、鋼貿企業以及第三方搭建的鋼鐵電商平臺總數已超過200家。據不完全統計,截至上半年,國內鋼鐵電商平臺總注冊用戶數達到64.8萬戶,交易用戶數為9.9萬戶;鋼鐵電商平臺的鋼材交易規模達到6259萬噸,成交額達到1650.0億元,成交均價為2636元/噸。另據鋼協統計,上半年,重點企業鋼材銷售量為28119萬噸,其中直供量為10306萬噸,電商平臺的銷售量占重點企業總銷售量的22.3%,占重點企業其余銷售量(鋼材直供量除外)的比例為35.1%。
由于鋼鐵電商平臺具有價格公開透明,物流、資金、支付等環節相較于傳統交易模式更便捷等優勢,使得鋼鐵電商的發展成為必然。鋼鐵行業主動與互聯網融合,有助于推動鋼鐵行業的轉型發展。
消除信息壁壘,優化資源配置,實現產銷平衡,緩解產能過剩。
借助“互聯網+”戰略,大力發展鋼鐵電商,可以實現:數據標準化———鋼鐵產業鏈的數據將進一步標準化、結構化,使數據能夠在不同企業、不同行業間有效傳遞;業務規范化———“互聯網+”將帶來業務流程的全面優化,促使鋼鐵產業鏈上的業務流程進一步規范化;信息實時化,信息資源共享化———利用“互聯網+”的即時性、實時性,可以對鋼鐵產業鏈上的數據進行實時監控,借助大數據平臺,實現信息資源的共享;平臺開放化———鋼鐵電商作為一種開放性的應用系統,提供了豐富的資訊,為企業創造了更多的貿易機會;業務在線化———隨著信息技術和制造技術的深度融合,鋼鐵行業的業務流程將實現全面在線化,增強業務的實時性。
通過提供實時的信息服務,鋼鐵電商可以有效消除產業鏈信息壁壘,優化資源配置,實現產銷平衡,進而緩解產能過剩的問題。
促進互聯互通,形成供應鏈協同,結成聯盟,提高產業集中度。
“互聯網+”可以實現業務上的開放和跨界、產業上的調整和重塑,以及發展要素的重組和優化。互聯網將向鋼鐵產銷鏈條深入滲透———鋼鐵企業可逐漸實現生產、倉儲、加工和物流環節的智能化,以及與電商平臺的數據交換。
服務型鋼鐵電商的出現,解決了鋼鐵流通層級過多的問題,進一步降低了流通成本,促進鋼鐵產業鏈各環節不斷融合;實現了企業間信息的互聯互通和實時性的信息服務,有效消除了供應鏈節點之間的契約不完善、信息不完全、交易不確定等問題,企業之間的交易更易演變成供應鏈內部的協作,形成供應鏈的協同。
此外,產業內部企業的互聯互通,有助于企業之間合理配置資源,在利益的驅動下,結成產業聯盟,進而提高產業集中度。
拓展融資渠道,改善融資環境,降低融資成本。
借助互聯網金融,鋼鐵行業可以解決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鋼鐵電商+互聯網融資,通過信息對稱、信息共享、互聯互通、在線操作、無障礙對接等,可以減少和消除中間環節,有效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互聯網金融平臺產品和服務不斷推陳出新,可以進一步完善鋼鐵行業金融服務體系,降低鋼鐵企業融資難度;互聯網金融可以推動鋼鐵行業與創業投資機構、產業投資基金的深度合作,進一步拓寬鋼鐵企業的融資渠道,改善鋼鐵行業的融資環境。
定位個性化市場,促進智能化生產,打造動態供應鏈,提高運營效率。
針對鋼鐵訂單多品種、小批量的特點,鋼鐵企業可以充分利用互聯網和物聯網的相關技術,跟蹤市場需求信息和產品使用信息,實時更新產品規范、質量規范、工藝規范;以客戶需求為導向,不斷完善研發設計、生產制造、市場營銷、售后服務等產品全生命周期信息集成和跟蹤服務,逐步建立以服務為核心的產品設計和整體解決方案。例如,利用互聯網平臺的長尾效應,鋼鐵企業可以在滿足客戶個性化需求的同時,創造出規模經濟效益。
此外,“互聯網+”還可以為鋼鐵產業智能化提供支撐,以制造設備智能化為基礎,以實時性數據分析為依據,對生產計劃進行動態調整,提高企業運營效率。
四大關鍵問題亟待解決
雖然“互聯網+”為鋼鐵行業提供了轉型升級的機遇,但同時也有一些關鍵問題亟待解決。
鋼鐵企業發展觀念亟待轉變。“鋼鐵+互聯網”帶來的不只是鋼鐵電商平臺的蓬勃發展,最重要的還是對傳統思維的顛覆。
“鋼鐵+互聯網”的本質是鋼鐵產業經過互聯網改造后的在線化、數據化,但重點仍舊是鋼鐵產業。鋼鐵業擁抱互聯網,是一種全產業鏈的互聯互通,是企業內部管理系統與外部渠道的協同融合。鋼鐵企業需要借助互聯網和大數據來實現企業精細化的管理,推動行業真正實現由計劃生產向定制化、個性化生產轉變,實現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合理配置行業及社會資源。
鋼鐵企業智能系統核心技術缺失。雖然中國目前是全球最大的制造業國家,但在核心材料、設備以及工藝方面仍缺乏足夠的創新。總體來說,中國制造仍然處于價值鏈的底端,絕大多數企業還未脫離以“勞動密集型”“規模化流水線”為特征的工業2.0時代,整體尚未進入大規模自動化生產的工業3.0時代。
我國鋼鐵行業在產品生產工藝設計與智能管理決策支持系統的綜合集成、業務系統向產業鏈前端延伸等方面,缺乏成熟的行業解決方案。目前,國內多數軟件和集成技術處于產業價值鏈末端,技術水平、勞動生產率、工業增加值、產品附加值都比較低。
鋼鐵企業機制體制創新能力不足。鋼鐵企業擁抱“互聯網+”,本應淘汰落后生產力,引領各方力量積極開展企業物理系統和信息系統建設,利用物聯網和互聯網技術,實現企業生產技術信息化、生產設備信息化、管理體系信息化,借此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然而,絕大多數企業的管理層未從企業轉型升級戰略高度,進行相應的“鋼鐵+互聯網”的機制體制創新,在推進過程中表現為相關規章制度欠缺、激勵機制不靈活、重信息化硬件建設輕智能集成升級等持續創新問題。
專業人才匱乏。受城市發展水平、居民收入水平、企業發展理念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兩化融合專業人才往往聚集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如果企業自己培訓相關人才,又因成本高、周期長等原因難以持續。因此,既懂互聯網又懂鋼鐵行業的專業人才匱乏成為制約鋼鐵企業擁抱“互聯網+”的重要因素。
“鋼鐵+互聯網”的實施建議
基于上述問題,筆者認為,鋼鐵行業在與互聯網相互融合時,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發展增值服務,進一步延伸鋼鐵產業鏈。鋼鐵行業對互聯網的深度理解和應用,將積累大量“互聯網+”的運營經驗及技術,部分鋼鐵企業、鋼材流通商和鋼鐵電商平臺可借此優勢,向其他企業提供整體的“互聯網+”解決方案,使非鋼產業逐漸成為公司的新支柱產業。鋼鐵產銷供應鏈的“互聯網+”深度參與者,可向其他企業提供“互聯網+”解決方案,發展高附加值的服務產業。
大力發展鋼鐵領域的移動互聯。移動互聯網是移動和互聯網融合的產物,具有即時性、感觸性、便攜性、精準性、可定位等特點。鋼鐵領域廣泛應用移動互聯,可以有效整合資源。例如,在物流運輸方面應用移動互聯,可以實現車載信息的實時監控,充分實現車輛的合理調度,減少車輛返程空載問題。
打造“鋼鐵+互聯網”示范試點。積極開展“鋼鐵+互聯網”示范試點,探索鋼鐵行業“+互聯網”的發展模式,破除行業準入、數據開放、市場監管等方面的政策障礙,打造“鋼鐵+互聯網”生態體系。目前,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已經和榮程鋼鐵集團達成合作意向,共同打造“鋼鐵+互聯網”示范基地。
升級信息系統,樹立行業技術變革標桿。為了充分利用“鋼鐵+互聯網”的優勢,實現鋼鐵全產業鏈的運營協調和整體優化,鋼鐵企業需要加強信息化建設:應建設完成以ERP為代表的基礎信息系統架構;實施以APS為代表的高級計劃系統(APS可有效解決鋼鐵企業生產運營中的訂單計劃、生產組織、作業計劃、物流計劃等關鍵業務環節的優化計算);實施以BI為代表的決策支持系統(該系統可以為企業決策提供科學、合理的數據支持);探索物聯網技術在鋼鐵物流中的應用。
不斷完善基礎法規和標準化體系。結合鋼鐵行業特征,不斷完善與之相適應的“鋼鐵+互聯網”的基礎法規和標準體系,營造健康、有序的市場環境。從國家層面推進產品規范和質量規范的標準化,使之能滿足不同國家和地區之間的貿易要求;推進倉儲管理、物流配送、融資管理、合同管理等環節的標準流程定義。同時,基于鋼鐵產業鏈和價值鏈各個環節的特點,建立與之相適應的協同、高效的電子商務管理與服務體制,確保滿足電子商務快速發展的需求,引導電子商務服務業實現規模化、產業化、規范化發展。
此外,還須進一步建設和完善鋼鐵行業信息資源開發利用及服務平臺,加大涉及行業各類信息的采集、加工、分析力度,逐步實現各類信息資源的查詢、共享和綜合集成服務,鼓勵引導鋼鐵行業公共信息資源的社會化開發利用,挖掘公共信息資源的經濟效益。
同時,與互聯網企業建立信息咨詢、人才交流等合作機制;面向“互聯網+”融合發展需求,引進和培養一批“互聯網+”領域的高端人才。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ayzwhls.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杭州高達軟件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