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展供應鏈票據面臨的七個問題
(一)各參與主體的認識存在差距
供應鏈票據雖已上線一年多,但各參與主體對供應鏈票據的認識存在較大差距,實質是參與主體對于供應鏈金融、供應鏈票據的發展能提升票據信用水平,能更好服務實體經濟、服務供應鏈的認識不夠深入,導致參與主體對供應鏈票據推廣的主動性、積極性、參與性不強。
(二)各方宣傳推廣力度不夠
目前,供應鏈票據的宣傳推廣工作,總體上看力度較弱。各方(包括市場管理主體、參與主體、服務主體等)尚未全面、主動開展供應鏈票據市場推廣,大量中小企業對供應鏈票據的內涵定位、功能優勢、辦理渠道、業務流程等仍不了解。
(三)具備供應鏈金融風險特點
作為供應鏈金融產品,供應鏈票據同樣具有供應鏈金融跨地域、行業特性突出、信息不對稱、主體眾多、流程復雜的風險特點,其信用風險、操作風險、貿易背景真實性風險等需全面分析評估。
(四)業務生態環境有待完善
盡管部分地區出臺了支持供應鏈金融、供應鏈票據發展的政策,但區域政策的管轄層面有限,且政策更依賴于后續的跟進與落實,是否能真正落實到位有待觀察。此外,供應鏈票據涉及主體眾多,包括:商業銀行、供應鏈平臺、核心企業、上下游企業以及相關政府部門等,目前接入供應鏈票據的平臺與企業太少,難以形成規模效應。
(五)基礎性工作有待加強
首先,供應鏈票據在總體制度層面缺少監管部門發布的、有效力的管理辦法,影響了市場參與者的推進態度;其次,市場參與者內部關于供應鏈票據的管理辦法、風控措施不完整或未制定,內部操作流程、操作單位、考核措施不明確,影響了供應鏈票據業務的推進效果。
(六)商業銀行覆蓋率、參與度低
供應鏈票據的成長與發展既需要供應鏈平臺、核心企業、上下游企業的積極參與,更重要的是需要融資方(商業銀行)的積極介入。目前,商業銀行對供應鏈票據的參與度低、覆蓋率低,主動性不強。
一方面從產品設計看,供應鏈票據與電子票據相比,企業通過供應鏈平臺而非網銀接入票交所,票據簽發過程完全繞過銀行業務系統,商業銀行僅承擔貼現、質押等職責,與商業銀行傳統理念相抵觸,積極性不高;另一方面從企業規模看,僅四家供應鏈平臺接入,大部分銀行無法參與供應鏈票據相關業務。同時,供應鏈票據系列產品創新問題。
(七)類票據業務產品影響
近幾年,類票據產品—電子債權憑證開始出現,類似于供應鏈票據,可實現拆分、支付、轉讓、融資等功能,業務發展十分迅猛,類票據業務產品一方面部分緩解了中小企業融資問題,另一方面如管理不到位,可能引發新的風險。類票據業務產品的出現對供應鏈票據發展產生了一定的替代性影響。
二、供應鏈票據業務發展趨勢與思考
(一)供應鏈票據發展趨勢
1.契合供應鏈發展,前景看好。供應鏈己是全球經濟發展的重點之一,供應鏈金融服務供應鏈發展是應有之義,作為供應鏈金融的具體應用工具,供應鏈票據是契合供應鏈發展的理想產品。目前,供應鏈票據僅限于商業承兌匯票,建議未來將供應鏈票據擴展至銀行承兌匯票,進一步加大票據市場對供應鏈的支持力度。
2.承載數據銜接,空間廣闊。供應鏈票據平臺是承載供應鏈平臺與供應鏈票據數據交換的重要基礎設施,目前,雖然僅有4家供應鏈平臺直連接入,但未來隨著供應鏈票據的發展,相信會引進更多供應鏈平臺及商業銀行、財務公司直連接入,將極大豐富供應鏈企業的融資通道,供應鏈票據平臺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3.可拆分等分化,意義深遠。供應鏈票據是解決票據創新(如:標準化票據)的有效工具,尤其是供應鏈票據實現了等分化,為未來標準化票據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4.推進企業融資,作用積極。中小微企業在我國經濟中貢獻較大,供應鏈票據對于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困難及支付結算具有積極作用,推進供應鏈票據發展,可以彌補金融對實體經濟服務的盲點和斷點。
5.緩解企業占款,成效顯著。供應鏈票據有利于緩解企業應收應付款,避免出現大企業惡意占用中小企業結算款項等現象,供應鏈票據替代流動資金貸款是未來發展的方向之一。
(二)供應鏈票據發展思路
1.發揮信用在供應鏈金融中的作用
一是需要明確供應鏈金融中授信主體的評價方法,科學制定授信主體準入要求、評價標準及管控要求;二是需要建立供應鏈票據的評級體系,科學評估供應鏈票據主體信用風險,并借助上海票據交易所平臺發布評級信息,引導票據市場合理評估信用風險及交易價格;三是需要完善信息披露機制,主動披露供應鏈票據簽發信息及承兌主體信用信息,推動票據市場信息透明化;四是持續大力推廣供應鏈票據,充分發揮供應鏈核心企業的帶動作用,推動集團內部企業和上下游企業積極使用供應鏈票據,進一步擴充供應鏈票據使用群體。
2.重點推進戰略行業供應鏈票據
一是建議試點開展農業供應鏈票據業務,可結合本地農業特色,優先選擇糧食、果蔬、肉禽、茶葉、藥材等農業產品,發揮農業核心企業示范引領作用,打造聯結農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農產品加工、流通企業的供應鏈票據產品;二是建議積極發展戰略新興產業供應鏈票據業務,如:大飛機、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制造、通信、碳中和、半導體及生物醫藥等,確保相關上下游企業支付與融資便捷,相關產業供應鏈運轉順暢,推動技術攻關及產業發展。
3.發揮商業銀行金融服務屬性
一是提高認識,供應鏈票據是供應鏈金融的具體應用產品,有利于商業銀行拓展供應鏈核心企業及上下游企業客戶,提升銀行綜合服務能力,應充分重視供應鏈票據的應用與推廣;二是重視承兌,供應鏈票據本質是商業承兌匯票,商票承兌一般是企業的首選,但其承兌階段也最容易被商業銀行忽視,商業銀行應主動加強與供應鏈核心企業及供應鏈平臺的聯系,積極營銷票據源,對可能貼現的票源提前做好盡調及授信準備;三是強化貼現,商業銀行應主動跟進供應鏈票據企業,提供貼現服務,以降低供應鏈企業融資成本,提升銀行服務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的能力。
4.加快推動供應鏈票據創新
一是積極推進供應鏈+標準化票據創新,標準化票據是指存托機構歸集核心信用要素相似、期限相近的商業匯票組建基礎資產池,以基礎資產池產生的現金流為償付支持而創設的等分化受益憑證。標準化票據聯通了票據市場與債券市場,有利于規范票據市場,并提升抵御風險能力。目前,已有市場參與者嘗試在供應鏈票據領域引入標準化票據,應加大對該項創新產品推廣力度,進一步提升供應鏈金融服務質量,拓展供應鏈票據發展空間。二是積極拓展其他創新領域,供應鏈票據是創新型業務產品,在支付、交易等領域具有較大創新空間(如:供應鏈票據的支付方式、接入方式、交易手段創新,以及銀行承兌供應鏈票據創新等),上海票據交易所及金融機構應密切跟蹤企業及市場需求,加大產品創新力度,及時跟進。
5.強化供應鏈票據風險管控
一是認識層面,應充分認識供應鏈金融業務與傳統授信業務在風險管控上的差異,既要認識到供應鏈金融業務的優勢,進行差異化管控;也要認識到供應鏈金融業務存在專業性強、地域分散、主體眾多、環節復雜的風險特征,需采用有針對性的管控措施。二是制度層面,金融機構對供應鏈票據及其他供應鏈金融業務應制定專門的風險管理制度,嚴格控制信用風險、貿易背景真實性風險、操作風險及合規風險。三是系統層面,上海票據交易所需完善供應鏈票據業務系統及時披露供應鏈票據評級信息,金融機構及供應鏈平臺應主動完善自身業務系統,并與上海票據交易所對接,共享數據信息,共同創造公平、透明的供應鏈票據支付、融資環境。四是監測層面,上海票據交易所、金融機構及供應鏈平臺應強化對供應鏈票據交易信息、支付信息、融資信息、兌付信息及信用信息的實時監測,出現異常情況應及時溝通處置。
6.爭取相關部門政策支持
一是建議央行在再貼現支持力度,并適時調整再貼現利率,以推動供應鏈票據健康發展;二是建議銀保監會對使用供應鏈票據的供應鏈企業進行差異化票據監管;三是建議財政部門、國家及各級擔保基金適當為供應鏈票據的承兌人(中小企業)提供擔保,并對供應鏈票據貼現人(中小企業)提供適當貼息支持;四是建議稅務部門對使用供應鏈票據的中小企業進行適當的稅收優惠。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ayzwhls.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杭州高達軟件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