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專訪了上海社會科學院綠色數字化發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李易。
必須高度關注數字經濟背后的巨大能耗和碳排放
李易認為,近年來我國數字經濟快速發展,在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顯。數字經濟,既有利于提高全社會資源配置效率,推動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革朝著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方向加速演進,又有助于國民經濟循環各環節的貫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白皮書(2020)》顯示:2019年,中國數字經濟增加值規模達到35.8萬億元,占GDP比重達36.2%,占比同比提升1.4個百分點。與此同時,我們也必須高度關注甚至警惕的是數字經濟喜報頻傳的背面是驚人的能耗與碳排放。據劍橋大學最新數據顯示——支撐比特幣運轉的區塊鏈系統,年耗電量超過阿根廷、荷蘭和阿聯酋的年耗電量,具體數字接近1200億度。刷一次比特幣交易消耗的電力相當于刷45萬筆信用卡。作為“新基建”兩大關鍵組件的數據中心和5G基站,承載著數字社會的血液流動,價值巨大,耗能和碳排放亦巨大。美國數據中心耗電量占比全美社會總用電量早已超過5%;2018年,中國數據中心耗電量占比全社會總用電量2.35%,使用火電約1171億千瓦時,由此產生——煙塵4687噸、二氧化硫23436噸、氮氧化物22264噸、二氧化碳9855萬噸。有數據調研機構預計,到2023年,中國數據中心耗電量將突破2500億千瓦時。5G基站存在和數據中心同樣的現實矛盾,每個基站的耗能大概是4G的2-3倍,其總耗能估計是4G的4-9倍。更強的5G網絡,自然也意味著更高的耗能與更多的碳排放。針對數據中心和5G基站的高耗能與高排放,發展數字經濟必須全面貫徹綠色發展理念,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
綠色生態離不開數字化,綠色發展亟待數字化助推
李易強調,放眼中國乃至世界,諸多投資巨大的太陽能發電站、風力發電站等綠色能源基礎設施,因缺乏能源互聯網的智能支撐,無法精準預測需求,屢遭“棄光”“棄風”的尷尬與損失。而美國通用電氣在風力發電領域的預測性維護云平臺利用一系列數字化技術,通過傳感器實時采集運行數據,然后利用迭代優化過的算法預測系統運行狀態,由此大幅降低停機頻率及維護成本。我國城鎮污水處理規模達每天兩億噸,污水處理行業的碳排放量占比社會總排放量1%-3%,其數字化發展程度卻令人擔憂。反觀英法等發達國家,污水處理數字化程度日臻成熟,包括了設備遠程監測、能耗管理、預測性維護、設備運行優化、備品備件管理等方方面面。
當前,我國“新基建”如火如荼,可以提供大數據聯動、城市數字化管理、物聯網建設等高效運營的基礎設施,對“新基建”的充分利用可以有效幫助污水處理行業大幅提升運營效率,優化污水處理及水環境治理的能力。為鼓勵發展電動汽車,我國政府曾給予高額補貼,但某些單位為了拿到補貼,采購電動車卻閑置不用,由此造成嚴重浪費,這也是缺乏數字化遠程監控的不良后果。此外,城市軌道交通、公交、鐵路等綠色出行基礎設施,節能產業與農業林業牧業等綠色生態產業,數字化轉型升級進程也存在脫節于時代的嚴峻現實,綠色發展亟待數字化賦能。
綠色數字化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混合動力
李易認為,“十四五”時期是我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第一個關鍵五年,同時也是碳達峰的關鍵期、窗口期,“十四五”規劃綱要這份宏偉藍圖和行動綱領指明了高質量發展的新底座與新引擎——“數字化發展”與“綠色發展”。數字化發展與綠色發展絕非各自孤立而是天生有緣,存在必然的相互需要與相互助力關系,這種內生邏輯決定了二者注定會形成合力——綠色數字化發展。綠色數字化發展絕非單純的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革,亦非簡單的“數字經濟+綠色經濟”或“數字化+綠色化”。綠色數字化發展,不僅依靠自然科學的進步,亦要仰賴社會科學的指引。只有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數字化發展與綠色發展深度融合相互促進,才能真正構筑起“數字與綠色共舞,經濟與社會并進”的高質量發展新格局。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ayzwhls.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杭州高達軟件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