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將“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列為首要任務,并對此進行一系列部署,這也是“新質生產力”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2024年將實施數字消費、綠色消費、健康消費促進政策。這與傳統消費相比,新型消費更加注重生產者與消費者的互動,具有數字化、智能化、場景體驗化等特點,以消費升級引領產業升級,即所謂C2B的服務和商業模式。
一、對新質生產力的深入理解
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工作任務提到,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充分發揮創新主導作用,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促進社會生產力實現新的躍升。通過“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優化升級”“積極培育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深入推進數字經濟創新發展”三個方面的措施來實施新質生產力。
概括地說,新質生產力是創新起主導作用,擺脫傳統經濟增長方式、生產力發展路徑,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征,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產力質態。它由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而催生,以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及其優化組合的躍升為基本內涵,以全要素生產率大幅提升為核心標志,特點是創新,關鍵在質優,本質是先進生產力。
這里面有幾個點很關鍵,值得我們深入理解。
首先,新質生產力必須由“三高”(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的創新打底。新質生產力明確以創新為主導。這一點與我們近幾年一直講的高質量發展、新發展理念、以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等都一脈相承,同時又突出了新的關鍵點: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
這里既結合了馬克思主義中的生產力概念,又結合了改革開放幾十年取得的經驗共識,即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同時還有一定的發展。
它不僅是先進的生產力,且要有較高的科技含量,還要具備高效能、高質量,也就是生產資料的投入要更集約,生產方式需要高效能,而且產出也必須是高質量的、環境友好的。
其次,新質生產力有明確的產業支撐。新質生產力不是一個務虛的理念,而是一個務實的發展策略,對應有堅實的產業支撐。
即使是最傳統的農業,如果能通過革命性的技術進行生產要素的創新型組合,也能形成新質生產力。比如采用大數據與人工智能技術的選種育種,數字技術支撐的自動化種植、收割、深加工等,同樣可以構成新質生產力的質態。
二、發展新質生產力,需要培育基于產業互聯網的C2B商業和服務模式
我們知道,工業4.0的三大集成之一的端到端集成,如圖1所示,是從產業鏈的全局來把握的系統思維,從整合供應鏈為著手。端到端集成的兩個關鍵點,一個是通過供應鏈整合全產業價值鏈的制造企業,一個是通過電子商務連接終端用戶,建立以用戶為中心的新型產業服務、流程體系,即所謂C2B模式。用戶將參與交互、設計、生產、物流及服務全過程,其過程全透明可視化。制造企業將全面提升效率,品質,同時縮短新產品上市時間,快速柔性的響應用戶。
新技術范式的轉變使C2B模式的實現成為可能,未來企業需要C2B轉型。C2B本身就是以客戶為中心的數字化轉型的思維,也是數字化轉型數據三大集成基石之一的端到端數據集成的重要體現,是產業互聯網的服務和商業模式。C2B模式的大量浮現,是一個從未有過的事件,它符合新質生產力必須由“三高”(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的創新為基礎的原則。C2B模式,即以市場需求為原動力驅動商業資源的模式,其基本要素包括:個性化營銷捕捉碎片化、個性化需求,以數據低成本、全流程貫通為基礎實施拉動式配銷、柔性化生產快速滿足市場需求。“粉絲經濟”和“網紅經濟”實際上也是C2B。C2B模式是數字時代的商業模式,在發展新質生產力、影響未來商業格局的各種力量中,產業互聯網無疑是最具活力的決定性因素。
新質生產力是通過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3個因素而催生的,不僅升級生產力,含更高素質的勞動者、更高技術含量的勞動資料、更廣范圍的勞動對象;還必將升級生產關系,如:新的交易方式、服務方式、分配方式、數據所有權關系等;進而重構形成新的生產方式。因此,新質生產力不僅是新的生產力,更是新的生產方式。新質生產力的培育方式是加快推進產業互聯網發展,通過數字化服務、數字化價值鏈、數字化產業鏈的建設,形成C2B2B的商業模式和服務模式,以打通打通任督二脈。
三、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策略、方法及案例
1、數智化促進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打造多層級產業互聯網平臺。
鼓勵平臺企業構建多層次產業互聯網服務平臺的同時,政府應引導、鼓勵、有序促進各層次產業互聯網與各數據交易所的互聯,讓更多數據要素基于市場需求源于產業業務而用于產業業務。進一步發揮數據交易所功能,加速數據要素快速、安全地流通和滲透到各產業生態體系,實現更加廣泛、更多層級的產業生態互聯。產業互聯生態基于數據要素的加速流通、滲透,發生更多的“化學反應”,激發更多有價值的產業生態體系的涌現效應,更好賦能于各類生態平臺的孵化與發展,加速產業升級與重構。所以,將各產業互聯的業務進行無縫互聯、數據進行順暢流通,逐步實施新質生產力,重構形成C2B服務和商業模式。如圖2所示,產業互聯C2B模式以數據流動的自動化,貫穿整個產業鏈,來化解復雜系統的不確定性,實現資源優化配置,支撐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經濟新形態。
圖2 產業互聯網的C2B模式
2、發展產業服務互聯網推動C2B2B商業、服務模式
當前我國正在穩步推進新型工業化,但在生產性服務業、服務貿易、產業互聯網等重點服務環節還需進一步發力,未來需重視生產性服務業發展,補齊服務貿易短板,推動消費互聯網向產業互聯網升級,通過數據要素激發、帶動全要素生產率發展動能。
不同于面向居民日常生活的生活性服務業即To C,To B是生產性服務業面向產業生產,體現于產業鏈研發、市場準入合規檢測服務、物流配送、產業金融、生態環保服務、數字化服務、產品銷售服務、品牌專利服務、咨詢服務、深度售后服務等方面,這些場景往往具有技術密集、人才密集、附加值高的業態特征。
3、他山之石,向國際先進產業服務對標
市場研究表明,當前世界主要發達國家GDP結構中,生產性服務業占比均達到40%以上,而根據測算數據我國生產性服務業在GDP中占比僅為18%左右。看來我國這些方面還遠遠落后于國際社會。從統計數據情況來看,當前社會對于生產性服務業重視程度還有所欠缺。生產性服務業發展不到位,會導致全要素生產率較難提升。我國的新型工業化建設需要在未來著重強調生產性服務業發展。
4、數字科技賦能C2B模式發展
產業互聯網作為未來數字經濟賦能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價值。我國互聯網發展目前由早期的飛速發展轉向發展速度放緩,未來需要由To C轉向 To B即消費互聯網轉向產業互聯網,從而釋放互聯網產業發展潛能。5iABCD(5G、互聯網、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正驅動網絡平臺走向智能化,網絡對于產業的賦能應突破B2B、B2C等形式,打通仁都二脈,形成C2B的新的商業、服務模式,貫通全產業鏈條。對于工業品而言,產業體系包括調研市場需求、針對需求進行產品設計以及隨后開展的供應鏈配合、產品制造、物流運輸、市場銷售等多項產業場景和流程。產業互聯網應爭取覆蓋全產業體系,充分利用當前數字技術的賦能價值。未來我國互聯網企業應力求產業互聯網轉向,通過數據要素等新要素與傳統要素的結合實施新質生產力。
對于C2B的產業互聯網的建設體系,未來國家可以至少逐步形成企業、行業、國家三個層次的產業互聯網。大型企業在串聯自身產業鏈條,形成產業互聯網的同時,還需要形成面向千百萬中小企業的行業性產業互聯網,以此整合行業市場信息。國家級產業互聯網則為全國產業互聯網提供大數據中心、通用模型、行業模型等互聯網基礎設施。
5、C2B模式案例
一個典型的案例就是華南地區,在傳統勞動密集型產業轉往東南亞的不利背景下,廣東等省份今年1-2月出口實現大幅增長,原因正在于將產業互聯網融入傳統勞動密集型產業,在精準把握市場需求匹配供給的同時,帶動了制造、物流等大量配套產業的發展,且具有繼續增長的潛能。
誰將是工業4.0 時代的2B英雄?然而在過去的十多年里,互聯網給管理者帶來的并不只是興奮,還有迷茫與紛亂。在長尾、眾包、維基、輕公司、濕營銷、免費經濟等一輪輪新理念的轟炸中,到底我們該聽誰的?這些繽紛復雜的新理念背后,是否有一個貫穿其中的大趨勢?在筆者看來,十多年來新理念、新模式、新公司的大爆發,事實上都在從不同角度探索一個已經被討論了幾十年的話題:工業4.0時代的商業模式、組織管理模式是什么?如果說這個時代的組織模式變革尚處于起步階段,工業4.0時代商業模式的未來形貌已經初具雛形了。以上種種探索,就是對最終答案的快速接近:工業時代以廠商為中心的B2C模式,正在逐步被數字新時代以消費者為中心的C2B模式所取代!所有管理者都必須警醒的是:在現代工商業發展史上,C2B模式的大量浮現,是一個從未有過的事件。它不是轉瞬即逝的浪花,而是發展新質生產力、塑造全球商業氣候的巨型洋流,是產業向工業4.0時代演進的潮流趨勢。能否把握這一大趨勢,將決定誰是未來的商界領袖。(作者:雷萬云博士)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ayzwhls.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杭州高達軟件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