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大數據對個人隱私的收集,也逐漸形成了個性化定制商品與服務的流行趨勢。
而這一流行趨勢的代價便是用戶的隱私數據。
如今,隱私數據已經成為了最有價值的信息之一,人們已經意識到保護這一資產的重要性。
事實上,在網絡安全問題中,數據和用戶身份的保護、以及防止黑客攻擊等方面都是至關重要的。
區塊鏈技術憑借其不可篡改、分布式存儲等優勢能夠有效解決這一系列問題。
因此,區塊鏈技術也成為網絡安全領域的一場及時雨。
近日,工信部網絡安全管理局發布了網絡安全技術應用試點示范項目公示名單。
據了解,在101個試點示范項目中,已經出現了6個區塊鏈項目。
在經歷了去年的“野蠻生長”后,區塊鏈相關項目的發展也開始回歸理性。
45區整理了這六個區塊鏈項目的相關發展,相信對于區塊鏈未來的落地應用及發展也有一定的幫助。
| 電力+區塊鏈 |
事實上,目前電網交易的運行中需要各種角色的存在。
但是,在區塊鏈模式之下,電力生產者、售電部門和消費者能夠實現“直連”,同時也能夠為電力系統帶來信任,激發商業模式創新、提升網絡安全,使整個電力系統生態更加安全高效。
在其他國家中,已經有不少區塊鏈與電力結合的實例。
早在2016年,美國紐約州LO3公司、西門子數字電網以及區塊鏈軟件公司ConsenSys合資成立TransActive Grid公司,該公司通過微網項目以實現社區間居民點對點的電力交易。
居民只需要接入智能儀表,便能夠將自家太陽能板生產的過剩電力出售給鄰居。
該交易以區塊鏈網絡連接,任何人都能夠輕松設置并執行相關合同,不需要第三方管理人員的參與。
此外,德國Conjoule公司專注于開發區塊鏈點對點能源交易解決方案,為屋頂光伏生產者與對光伏感興趣的采購者提供低成本的交易平臺方案。
該公司已經獲得來自日本東京電力公司(TEPCO)領投的450萬歐元的A輪融資。
| 電子發票系統 |
作為最具流轉價值的領域,發票系統一直被看做區塊鏈最先實現商用化的落地應用場景。
賽迪研究院負責人蒲松濤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電子發票應用不會涉及到固有的利用方,同時政府也能夠起到主導和協調作用,有利于項目的順利推進。
早在去年8月,騰訊和螞蟻金服雙雙進入區塊鏈電子發票領域,而騰訊則是聯手深圳市國家稅務局開出了全國首張“區塊鏈電子發票”。
相較于傳統電子發票采用稅控碼的防偽方式,區塊鏈電子發票將線上支付與發票開具相結合,從而實現“交易數據即發票”。
但是,有業內人士認為,這種方式只是將發票開具整個周期中的部分階段上鏈,但依然難以保證上鏈前發票信息的真實。
事實上,這并沒有本質性的提升。
| 聯盟區塊鏈 |
作為需要注冊許可的私有區塊鏈,聯盟區塊鏈僅限于聯盟成員參與,也算是“部分去中心化”的區塊鏈。
不同于公有鏈,聯盟鏈的數據只限于聯盟里的機構及用戶才有權限進行訪問。由于聯盟鏈中的節點較少,很容易達成共識,交易速度也自然能夠加快。
聯盟鏈能夠有效解決結算問題,降低兩地結算的成本和時間,適用于機構間的交易、結算等B2B場景。
目前,聯盟鏈大多存在于大型金融機構成員之間,包括R3區塊鏈聯盟以及Hyperledger項目。
其中R3區塊鏈聯盟致力于為銀行提供探索區塊鏈技術的渠道并建立區塊鏈概念性產品,已經有大約40多家國際銀行組織加入。
此外,Hyperledger是由Linux基金會推進區塊鏈數字技術和交易驗證的開源項目。
該項目希望通過成員之間的合作,來簡化業務流程,同時滿足不同行業的用戶需求。
但是,由于聯盟鏈之間并沒有Token的激勵機制,因此區塊鏈的相關功能的實現完全依靠節點的自愿或其他激勵模式。
聯盟鏈依然高度依賴中心,很可能完全摒棄去中心化,成為中心化的組織。
| 政務信息平臺 |
政府相關政務信息的公開一直是被詬病為“信息孤島”的存在。
事實上,與個人相關的證件、資產以及證明文件,甚至相關公共記錄都能夠遷移到區塊鏈上。
這也能讓個人身份認證的相關流程效率得以提高,免去了第三方機構認證的繁瑣。
此外,在政務流程監管方面,通過信息的上鏈能夠形成完整的數據鏈,從而有效地保障信息的不可篡改,并及時追溯到源頭。
目前,我國已經有包括北京、上海、廣東、浙江、山東等14個省市開始進行政務與區塊鏈結合的嘗試。
但是,政務信息的源頭其實并不是在技術方面。
《新京報》對之前流行的政府App的調查顯示,由于安裝使用的不便,不少政府App都成為了下載量僅為幾十的“僵尸App”。
不少人懷疑,所謂的政府App只是彰顯政績的“面子工程”。
雖然引進了區塊鏈技術,但是實際上很多問題利用傳統互聯網便能夠解決。
區塊鏈技術還并沒有達到無可取代的地步。
| 安全風險監控平臺 |
數據顯示,去年全年區塊鏈大型安全漏洞事件數量超過130起,損失金額超過20億美金。
區塊鏈用戶和項目方已經淪為全球30萬黑客的提款機。
根據區塊律動統計,應用業務層和智能合約造成的安全事故已經占據區塊鏈安全事故總數的80%以上。
原因集中在智能合約代碼編寫、應用層的權限和密鑰管理的漏洞。
根據世界經濟論壇(WEF)近日發布的關于區塊鏈網絡安全的報告顯示,大多數數據泄露并不是由黑客的技術水平所造成,而是由于沒有采取適當的安全措施而導致的。
因此,設立區塊鏈安全風險監控平臺或許能夠有效減少損失。
由此可見,目前區塊鏈技術已經由最初的探索階段變為實踐階段。
但是,區塊鏈技術距離無可替代依然存在很長的距離。
現在來看,依然還只是可有可無的雞肋。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ayzwhls.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杭州高達軟件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