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把區塊鏈作為核心技術自主創新重要突破口”“加快推動區塊鏈技術和產業創新發展”。近一個月以來,區塊鏈在航運領域的應用再一次成為業界聚焦的熱點。
區塊鏈帶來的價值并非源自其技術的復雜性,而是源自該項技術的功能特性。區塊鏈技術所涉及的加密技術、網絡分布式存儲技術、共識機制(或稱投票機制)技術、鏈式存儲結構都不是非常復雜的技術,但是將其融合在一起時所展現出的能夠"保持私密信息在公共監督環境下不被篡改和偽造"的功能特點卻直接指向了當今商業社會的最大痛點問題——信任。
區塊鏈技術的功能特點使其在參與角色多樣、商業價值較高、信息傳遞鏈條長、涉及商業秘密的業務應用場景。航運業涉及托運人、航運公司、貨運代理、港口和碼頭運營商、內陸運輸承運人和海關等多樣化的角色,所承運的貨物價值比運費高1-2個數量級,涉及跨國、跨政府、跨行業的信息交換,其承運貨物的貿易信息涉及各產業供應鏈的商業機密。因此,從理論上來說,航運業應當是最適合于區塊鏈應用的領域之一。
航運業本質上是圍繞“船”和“貨”開展業務的行業,這就決定了航運業的實際業務操作永遠在“線下”的物理世界里。那么,當我們想用電子商務或區塊鏈等數字化手段去改造航運業,將業務涉及的商流、資金流、信息流都搬到“線上”去的時候,“線上”與“線下”的一致性問題就成為一個無法回避,必須面對的問題。
這個問題具體來說包含三個小問題:一是如何保證放到區塊鏈上的信息是真實可靠的,即“上鏈”過程如何保證不造假;二是如何保證現實世界中“線下”的業務狀態發生變化時,“線上”信息也會同步更新;三是“線上”形成的商業約定如何確保會在“線下”得到有效的執行,即解決履約率問題。這三個問題對于航運區塊鏈應用來說,都是足以致命的問題,因為當“線上”信息不能真實的反映和約束“線下”的業務操作時,談“信任”和“防篡改”就失去了意義。
雖然區塊鏈理論上能夠解決上下游企業業務上的協同和信息的互通。但實際應用必須保證源頭數據的真實、準確和及時,要盡可能地讓數據不要經過人的手,而是直接通過物聯網和機器生成。因此,區塊鏈應用一定是以航運業有了較好的航運互聯網和航運物聯網為前提的,物聯網、互聯網和區塊鏈是并行發展的技術,更多呈現出互補關系。
第一,基于區塊鏈的多式聯運協同無紙化。在進出口貿易中,圍繞貨物提單組織著大量的供應鏈信息,包括貿易、關檢、運輸、物流等一系列的信息,多達數十種的業務單證,牽扯銷售、采購、貿易商、承運人、口岸部門、港口、倉儲等一系列的主體角色。當前,由貨訊通(CargoSmart)發起的全球航運商業網絡GSBN(Global Shipping Business Network)和馬士基與IBM主導的TradeLens平臺,都將目光鎖定在了提單電子化的問題上。這種應用有一些顯而易見的價值,例如可以減少紙質單證流轉成本、可以加快提單傳遞、可以更方便的開展包括提單質押等金融服務,可以提升供應鏈的透明度、減少瞞報風險等。此類應用“格局”還不夠大,對于“門到門”的多式聯運服務而言,海運只是其中的一個環節,真要實現電子化提單,一定是指多式聯運提單,而非海運提單,因此這類區塊鏈項目應當大量吸收航空、鐵路、物流等海運以外的主體加入才有可能真的撼動現有的商業模式。
第二,基于區塊鏈的海運資產液化和航運供應鏈金融。通過將運輸工具、物流設備場地資產化,還有可能涌現出創新的金融服務模式。通過區塊鏈將資產化的航運資源以數字形式放上云端后,交易、融資都更加靈活,資產的追蹤和管理更加便捷。甚至可以將重資產分拆成小顆粒,然后通過眾籌模式進行融資,再以融資租賃模式進行運營。而這一切不再需要一個交易所來完成,而是通過P2P的模式來完成。由于船舶工業的訂單制造周期較長,現有模式往往是銀行承擔了船舶融資的大量風險,未來可以通過鎖定新造船的價格指數來控制造船風險,并利用區塊鏈將造船訂單的一部分以金融投資產品的方式拆分發行。于此同時,區塊鏈技術還可實現應收賬款權力向交易上游轉移的金融服務,解決集裝箱、船舶等資產的分銷、租賃追朔、質押等問題。
第三,基于區塊鏈的海運證書無紙化。在全球海運貿易背景下,船舶證書、船員證書、貨物證明文件等往往都還需要各國口岸查驗紙質證書原件。以港口國檢查(PSC)為例,各國船舶在國際航線航行需要隨船攜帶大量紙質證書以備各國政府查驗,這些證書包括船舶國籍證書、國際噸位證書、國際載重線免除證書、最低安全配員證書、船員證書、健康證書等。大量紙質證書,不僅對運營船舶提出了證書攜帶和保管的要求和負擔,也對各國政府執行檢查提出了登船檢查原件的要求,使得執法人力成本居高不下。若能基于區塊鏈技術建立合作的電子證書平臺,并以簽署公約方式認可平臺保管的電子證書與紙質證書原件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在實際檢查過程中采信電子證書,即可打破這一現狀。類似方案,亦可解決低硫燃油檢驗書、貨物原產地證明、公證書、擔保書等電子單證方面的問題。
第四,基于區塊鏈的監管互認、執法互信,應對欺詐與瞞騙。監管互認、執法互信的問題可以從兩個層面來看。一個層面是多個政府職能部門之間,如何互認、互信,比如海事局有船舶登記信息、水運局有港口經營信息,雙方在各自領域都是權威的信息中心,但當調用對方信息時能否100%采信就可以利用區塊鏈來保障。
辨別虛假區塊鏈應用的三條經驗如下:
第一,第三方主導的區塊鏈實踐比第一方主導的機會更大。區塊鏈雖然在實際應用當中不一定能做到絕對的去中心化,還往往采用“多中心”模式。但是其本源思想就決定了區塊鏈的應用由第三方機構去主導會更好,既做管理者又做參與者會容易失去公信力。第三方主導的區塊鏈應用一方面可以避免出現參與業務的某一方擁有控制權,而影響整個應用的秩序,一些別有用心的人甚至打著區塊鏈的旗號實際卻做著竊取他人機密信息的勾當;另一方面可以通過更平等、獨立的方式吸引更多相關方參與其中,實現該技術帶來的最大效益,從而改變整個航運業業務不透明的現狀。
第二,不搞虛擬貨幣的區塊鏈應用比發幣的應用往往更具有合理性。區塊鏈技術產生之后形成了兩個“圈”,一個是“鏈圈”,就是主攻區塊鏈技術的群體;另一個是“幣圈”,玩炒虛擬貨幣的群體。目前來說“鏈圈”為代表的區塊鏈技術應用場景更被行業所認同和接受。一個合適的區塊鏈應用場景本身就應當在其涉足的行業中尋找到了能夠“自洽”的商業邏輯,具有充分的應用價值來吸引業內參與者,而無需借助于發幣和炒幣等其它“價值”的吸引客戶入局。
第三,去掉區塊鏈用傳統“中心化”信息系統也能搞定的應用基本沒有希望。和一些其他行業相比,航運業信息化發展的程度并不高,還有很多應用場景可以通過信息化系統結合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進行優化,在考慮應用場景布局是否加入區塊鏈概念的時候,一定要明確傳統的管理信息系統是不是也能實現目標,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加入區塊鏈就沒有意義,只會浪費精力和成本。需知,提高溝通效率是信息化的固有功能,而非區塊鏈特有。比如國內各港口正在做的“電子設備交接單”應用,有當地港口企業作為背書,已經足矣滿足用箱企業、堆場、船代、船東、碼頭之間的信任需求,無需再使用區塊鏈來實現信任。
區塊鏈雖然是一項非常有潛力的技術,也非常適合于應用到航運領域,但其也有數據上鏈過程的造假、ID克隆、密鑰泄露、第三方違規信息泄露等一系列風險。并且,市場上仍然充斥著大量“蹭熱度”的偽創新和偽應用。面對這樣的發展機遇,從業者需要更加冷靜和理性的判斷,從區塊鏈的本身特性出發,堅持獨立的思考和判斷,而不要盲目信任網紅項目和那些號稱萬能的解決方案。(來源: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ayzwhls.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杭州高達軟件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