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初,新冠肺炎“黑天鵝”不期而至。疫情之下,經濟不可避免深受影響,于是從2月中下旬開始,中央與地方政府密集發聲、發布投資計劃,力促“新基建”發展,旨在短期內“穩投資”、中長期為社會經濟深入發展提供“新賦能”。物聯網是“新基建”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它也在“抗疫”中發揮出極大價值。物聯網迎來了發展轉折點,預期在行業增長速度、重點領域的發展,以及業務模式上都有變化。
行業整體:預期增速加快
根據國內相關研究機構數據,近年來國內物聯網市場增速穩定在20%~25%,但筆者預期在新冠肺炎疫情后期及“新基建”的時代,增速將達到25%~30%,主要原因有4個方面。
首先,在此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一些物聯網業務爆發性增長,在固化需求后,得以邁上加速增長軌跡。在疫情中,體溫檢測、居家隔離監測、小區安全管理等需求大增,不可否認,部分市場將在疫情后退潮,但仍有部分需求將得以固化。一是暴露痛點,需要修補完善的,如智慧醫療、應急管理等;二是應急項目上馬后,發覺效果良好,值得大范圍推廣的,如智能社區廣播等;三是應急項目為局部工程,可以擴展為整體解決方案的,如在小區電子圍欄基礎上,發展整體智慧小區。
其次,新冠肺炎疫情加速新技術、新產品落地,為產業打開新空間。例如無人送貨車、醫療機器人等,它們或者應該在實驗環境中得到更深入測試,或者是在努力尋找首批種子用戶。疫情一來,它們立刻奔赴“戰場”,大展身手;疫情之后,前期的示范為它們打開了新市場空間。
再次,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假期”,給眾多長期在日常雜事中忙碌的經營決策者以充足的“放空”思考時間。“活下去”是短期命題,但借助于物聯網等先進手段,深層次解決問題、尋找價值空間,亦成為思考要點,為長期發展布局。
最后,在“新基建”中,物聯網是核心要素,是受益最大的領域。一方面,新型基礎設施的七大領域中,物聯網相關的數字基礎設施占據其四(5G、大數據中心、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同時能源基礎設施(特高壓、新能源汽車充電樁)、交通基礎設施(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也需要物聯網等賦能;另一方面,數字經濟是方向,“新基建”是底座,各類物聯網相關的終端、應用等將隨之發展。
重點領域:部分領域的優先發展契機
結合新冠肺炎疫情當中所展現出的需求或痛點,以及“新基建”的要求和影響,筆者認為物聯網優先發展的領域,將聚集在以下方面。
首先,物聯網基礎能力的升級。一是5G領域的能力提升,比如基礎網絡建設、面向行業的5G專網建設、MEC等關聯能力建設、全網集約控制能力、5G芯片模組的供給能力等的提升,從而支持了5G物聯網應用。二是工業互聯網底層設施建設,包含標識解析平臺,面向工廠、工業園區的邊緣網絡,行業使能平臺等。三是物聯網數據聚合及應用平臺,小型平臺可以是一個小區、一個園區平臺,進行封閉式數據應用,大型平臺可以是整合城市的數據中心,實現開放應用。四是各類新技術會注入到物聯網底座中,比如人工智能提升網絡運營效率及數據處理能力,區塊鏈提升數據傳輸安全性,物云融合實現了整體性XaaS的模式。
其次,物聯網助力產業新基礎設施形成。“新基建”旨在為社會經濟賦“新能”,物聯網是最底層設施,但其能夠帶動新設施發展,也能夠實現對傳統設施改造。具體而言,第一,在新設施發展方面,物聯網確保相關設施建設成效到位,例如無人機、無人配送物流系統、無人化防疫系統等無人化配套設施,光伏、生物質能、清潔供熱、垃圾發電、高端制造等新興產業配套設施,以及面向上述領域的智慧產業園區配套項目。第二,在傳統設施改造方面,物聯網是實現轉型的助推器,例如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園區、智慧農業、智慧警務、智慧消防等傳統設施的智慧化升級;軌道交通、冷鏈物流等的交通運輸短板問題解決;核電、特高壓、充電樁、加氫站、鋰電創新等的能源行業短板問題解決;污水處理、垃圾處理等環保行業的短板問題解決;老舊工業園區、物流園區的升級換代。
最后,新型物聯網行業應用的落地。一是在新冠肺炎疫情中暴露的問題,需要借助物聯網方案加以解決,例如高附加值工廠的無人化生產、智慧醫療的擴容、人員與物資的全流程可追溯管理;二是新冠肺炎疫情中部分產品與方案所展現出良好的應用價值,值得在疫情借助之后加以推廣,如社區智能廣播、無人配送車輛、無人清掃車輛等;三是新冠肺炎”疫情中,有眾多的終端或應用被緊急上馬,疫情之后,需要有擴展方案,確保其能夠繼續被使用,例如對5G紅外測溫設備、居家隔離監控設備的再利用;四是國計民生重點領域的項目實施,這是“新基建”的衍生領域,涵蓋智慧城市、智慧政務等政府類應用、重點企業的工業互聯網示范項目、智慧社區等民生類應用。
業務模式:產品化與無人化
結合新冠肺炎疫情對需求市場產生的影響,以及“新基建”發展要求,預計產品化與無人化是業務模式發展的兩大特征。
第一,產品化。這是將終端、平臺與應用加以整合,以即開即用的標準化產品模式交付(而非定制化的解決方案)。采用產品化模式,核心價值在于3個方面,第一,產品化模式降低了物聯網方案實施的門檻,可以讓物聯網在更多用戶中普及,小企業可以只采購一臺門禁系統,直接使用公共平臺的應用,進行監控;大企業可以采購門禁、視頻監控等多臺設備,公用平臺可以快速把這些設備上傳數據整合,以大屏幕形式展示。第二,產品化模式加速產品推廣的速度,甚至可以實現電商平臺銷售、快遞配送、用戶即開即用的最簡便模式。第三,產品化模式減少了人與人之間接觸的概率,無需再詳細調研、溝通方案、配置實施,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剛剛結束的時間,無接觸的交付方式,更能獲得用戶的接受。
第二,無人化。新冠肺炎疫情一方面在一定時期內,會讓商務旅行大幅度減少,非接觸式交付與服務成為剛需;另一方面,在新冠肺炎后期,服務商痛定思痛,認識到無人化是確保銷售與服務不中斷的有效舉措,也能夠大幅度降低成本支出。為此,以簡約的產品化方式交付是一種重要的舉措。另一種則是需要在基礎能力方面加以支持保障,比如對網絡和業務的集約化管理與配置,支持一點開通、一點管理;具有強大的平臺,南向保證終端接入、北向保證能力開放,使得產品型的終端在連接之后,有充足的應用支持。
來源:通訊世界,轉載請注明來源;除特別標注外,圖片資料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ayzwhls.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杭州高達軟件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