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人妻偷人精品一区二区,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妓女,狼牙套加粗震动入珠套h,被狼交的女人(h)

中國金屬材料流通協會,歡迎您!

English服務熱線:010-59231580

搜索

淺析大宗商品定價模式和價格風險管理

導語


大宗商品價格是國際經濟的晴雨表。在國際大宗商品領域,圍繞著國家利益和資本利益的競爭,主要體現在對資源掌控和對定價權的主導上。


圖片


大宗商品定價是企業對市場價格風險進行管理和實現成本與利潤控制的重要途徑。隨著商品市場和金融市場的日趨成熟,充分運用大宗商品定價工具,使企業管理價格風險成為可能和必需。

圖片

大宗商品價格風險與定價方式演變


(一)大宗商品的價格風險


大宗商品是指經濟活動重要的基礎商品,主要包括基礎能源產品、基礎工業原材料、基礎農產品和貴金屬。


大宗商品價格是國際經濟的晴雨表。在國際大宗商品領域,圍繞著國家利益和資本利益的競爭,主要體現在對資源掌控和對定價權的主導上。影響大宗商品價格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供需關系、匯率及主要經濟體的貨幣政策、大宗商品期貨價格及價格主導方的競爭、航運價格、大宗商品生產成本等因素。


由于影響大宗商品價格的因素諸多,有時是單個因素影響大宗商品價格,有時是多種因素影響大宗商品價格,因此,對大宗商品生產者、經營者和消費者來說,面臨著巨大的市場價格風險。如何應對這種價格風險,是全球市場和企業普遍面臨的問題。


圖片


(二)大宗商品定價方式的演變


由于大宗商品面臨頻繁和較大的價格風險,因此企業和經濟組織在大宗商品定價上都在尋找規避和減少價格風險的方式。這里以國際代表性的大宗商品定價模式演變為例,作些介紹。


1、原油定價模式的演變。從20世紀50年代起,國際原油定價模式大體經歷了四個階段變化:


第一階段,20世紀50年代。原油生產鏈被西方跨國石油公司控制,石油價格由跨國壟斷的“石油七姐妹”決定?!笆推呓忝谩?,即??松⒂⒑蓺づ?、雪佛龍、德士古、英國石油、美孚石油和海灣石油七個公司。七家公司聯手壓低產油國價格,實行壟斷價格。


第二階段,20世紀60-70年代。60年代初,由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和委內瑞拉五國成立石油輸出國組織,對抗西方跨國石油公司。石油輸出國組織制定公布“OPEC官價”,此價格成為當時國際原油的定價基礎。


第三階段,20世紀80年代。隨著石油輸出國組織石油生產增長,“OPEC官價”體系影響力下降,石油輸出國組織放棄以自產原油為基礎的“OPEC官價”,開始以世界七種原油的平均價格(又稱:一攬子價格)為參考價,該組織成員國再根據本國原油的質量和運費調整銷售價格。


第四階段,20世紀90年代。隨著石油長期合同和遠期交易規模的擴大及占比提高,原油價格開始與遠期市場價格掛鉤,于是原油期貨市場價格逐漸成為原油定價基準價格,并在此基礎上加一定的升貼水,形成了目前“期貨價格+基差”的原油定價模式。


2、大豆等谷物農產品定價模式的演變。20世紀60年代以前,國際大豆等谷物貿易大多采用一口價定價模式。這種定價模式操作簡單,但缺點是買賣雙方確定價格后,面臨較大的價格變化風險,特別是海運貿易運輸時間長,價格的不確定性很大。20世紀60年代以后,隨著期貨市場發展,為了鎖定買賣雙方的價格風險,國際大豆等谷物農產品開始實行以基差定價為主的定價模式,生產商、貿易商大都采用基差定價方式。在簽訂現貨貿易合同時,買賣雙方以“期貨價格+基差”作為雙方交貨的交易價格,同時,雙方會在期貨市場做相應的套期保值。


3、鐵礦石定價模式的演變。鐵礦石定價模式從20世紀50年代以來,大體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20世紀50年代前后,鐵礦石交易規模較小,交易以現貨貿易為主,價格采用現貨一口價確定。


第二階段:20世紀60年代開始,鐵礦石貿易規模不斷擴大,供需雙方紛紛增強談判力量,談判機制逐步確定下來,到80年代形成了年度定價長期協議機制,即供需雙方經過談判協商確定下一個財政年度的鐵礦石價格,雙方執行,年度中間價格不再變化。


第三階段,2010年起,國際主要鐵礦石供應商先后宣布放棄年度定價長期協議機制,轉而實行季度定價機制。季度定價機制采用指數定價方式,即每個季度的價格以上一個季度鐵礦石價格指數為基礎確定。



(三)關于“期現聯動”問題


近年來,對大宗商品交易和定價有同志提出“期現聯動”概念,這對理論上概括期貨市場與現貨市場關系,是比較形象的。但是,如果要把大宗商品交易都歸結到“期現聯動”上,就顯得簡單化了,而且更不能把“期現聯動”理解為在計算機上簡單操作就能解決的問題。


其實,大宗商品交易,核心是大宗商品定價問題。大宗商品定價是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大宗商品定價涉及到遠期、期貨、期權等金融工具;涉及到商品、資金、匯率、利率、基差等影響成本上的構成因素;涉及到報價、交易、套保、結算和交割等業務環節。大宗商品定價就是將金融工具、價格要素、業務環節進行不同組合,以控制風險,實現交易目標。


因此,對大宗商品交易和定價,要科學、系統地理解,嚴密、規范地設計,發揮大宗商品市場對國民經濟運行穩定器的作用

圖片

現行大宗商品定價模式

這里主要介紹基差定價、指數定價和含權貿易價格確定等模式。


(一)基差定價模式


1、基差概念?;钍侵脯F貨價格與期貨價格之差。在很多場合,基差又稱為升貼水?;畹幕竟剑?/span>


基差=現貨價格-期貨價格


基差經濟學含義是指商品或資產的時間成本和空間位移成本。通俗講,基差一般包括商品的運輸費用、儲存費用、利息、保險費和損耗費。


2、基差定價基本方式。基差定價是指在現貨貿易中,交易雙方以期貨市場價格為基礎,加上一定價差進行定價的方式?;疃▋r公式為:


現貨價格=期貨價格+基差(又稱升貼水)


具體說,交易雙方在訂立現貨交易合同時不確定具體成交價格,而是約定在未來對合同標的物進行實物交收時,以交貨期間期貨價格為基礎,加上事先達成的期現價差(即基差),作為貨款結算價格。以美國出口大豆為例,在上述定價公式中,期貨價格一般由買方在規定的時間內和規定的期貨合約上自由點價;基差由賣方報出,并由買賣雙方最終議定?;睿址Q升貼水,升貼水是基差的一種表現形式。在美國出口大豆中的升貼水價格,一般是CNF升貼水價格,由離岸FOB升貼水+遠洋運費構成,


在實行基差定價以前,在現貨遠期交易中,交易雙方以一口價作為買賣雙方的交易價格。這種交易定價方式雖然簡單明確,但買賣雙方從交易到交割階段,面臨價格風險。作為買方,擔心市場價格下跌,面臨買高了的風險;作為賣方,擔心市場價格上漲,面臨賣低了的風險?;疃▋r可以為買賣雙方在一定程度上控制這種風險。


經典的基差定價在買賣合同訂立同時,買賣雙方會根據市場情況,選擇時機,在期貨市場對合同項下的商品進行套期保值。一般賣方會在買方期貨市場點價當天,通過期貨轉現貨交易,完成套期保值頭寸的了結。


3、期貨套期保值原理及基差交易的實質。期貨套期保值原理基于兩點:一是某一特定商品的期貨價格和現貨價格受相同經濟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其價格走勢是一致的;二是期貨合約進入交割期,期貨價格與現貨價格基本趨于一致或接近。因此,套期保值者就可以通過期貨市場做一個與現貨市場方向相反,數量相等的交易,來達到保值功能。


在基差定價模式中,基差(通常說升貼水)和期貨價格是決定基差交易中最終現貨成交價格的兩個關鍵因素。


圖片

(二)指數定價模式


1、指數定價概念。所謂指數定價,是指交易雙方以一定時間的商品價格指數為依據,確定交易價格的一種定價方式。指數定價在大宗商品中以鐵礦石價格指數定價最為典型。


2、鐵礦石價格指數。由于中國有50%-60%的鐵礦石都是通過現貨交易方式采購,因此,國際主流鐵礦石價格指數都是在中國鐵礦石現貨市場的基礎上綜合海運價格設計出來的。目前,國際上比較有影響力的鐵礦石價格指數有三種:分別是普氏能源資訊(Platts)的普氏指數(Platts Iron Ore Index)、環球鋼訊(SBB)的TSI指數(The Steel Index)、金屬導報(Metal Bulletin)的MBIO指數(MB Iron Ore Index)。


3、鐵礦石普氏指數和定價。國際鐵礦石年度長期協議定價機制瓦解后,鐵礦石定價開始使用指數定價。三種主流鐵礦石指數中,目前使用比較多的是以普氏指數均價為依據的季度定價方式。


2008年,普氏能源咨詢推出鐵礦石普氏指數,并開始在全球范圍內推廣。鐵礦石普氏指數,基準估價是以含鐵量為62%的標準品位鐵礦石,并用作其他品位鐵礦石定價的指數。目前,普氏鐵礦石指數包括對62%含鐵量、63.5%、63%含鐵量和高品位65&及低品位58%含鐵量的統一價格評估,以及每天對鐵礦石(60%-63.5%含鐵量)每1%含鐵量差價的報告。普氏采集的價格為中國主要港口的鐵礦石CFR現貨價格(CFR為鐵礦石成本+運費),并將這些價格經過相關處理,標準化為至中國青島港口固定品位的參考價格。


4、普氏指數形成方式。普氏指數編制方式是:普氏能源分析人員每天通過電話或者其他通訊工具向貿易商、生產商和用戶詢問買賣雙方的報價。一般會選擇30家至40家最為活躍的企業進行詢價。根據這些詢價預估市場可以(或可能)成交的價格,在每天下午15:30發布這些預估價格,16:00開始跟蹤市場實際成交價格,到16:30得出新估價。這個價格成為市場最后成交或者能成交的價格。這些采樣的報價企業是否設置權數,每個企業權數設置多少,普氏能源沒有公開過。因此,國際上有一些公司對普氏指數的公平性是有質疑的。


5、鐵礦石指數定價方式。鐵礦石季度指數定價方式,一般以協議期前4個月中頭3個月指數平均價,加減質量差價確定。以巴西淡水河谷礦業公司與客戶簽訂的協議為例:它采用以協議期前4個月中頭3個月的普氏指數均價為依據,鐵礦石品位每提高1%,價格就提升1倍的“含鐵量1%差價平均值”。例如:今年二季度價格就以去年12月、今年1月、2月三個月的普氏指數均價為基準,假定這個均價基準為178美元/噸;一般巴西礦的主流品位在含鐵量66%,由于普氏指數的訂立是以品位62%為標準的鐵礦石到達青島港的價格為依據,故巴西礦需要在178美元/噸的基礎上累加4個基點的“含鐵量1%差價平均值”上再提升1倍,合計到岸價預計約為200美元/噸。具體計算:均價178美元/噸  62%含鐵量,則每1%含鐵量價格為2.87美元;含鐵量66%的鐵礦石,則每1%含鐵量提升一倍含鐵量差價平均值,即2.87美元×4個基點=11.48美元,在此基礎上價格提升一倍為11.48美元+11.48美元=22.96美元;178美元+22.96美元=200.96美元/噸。因此,二季度鐵礦石根據指數定價約為200美元/噸。其他礦業公司定價原則與巴西淡水河谷礦業公司近似。


圖片


(三)含權貿易與定價


1、含權貿易含義。含權貿易是將衍生品結合現貨貿易的一種新型貿易模式。含權貿易是在現貨貿易中嵌入期權保價,由此轉換成現貨定價的方式,幫助企業管理價格風險。


2、含權貿易的定價方式。現在比較常見的含權貿易定價操作方式是:基差點價+期權保價。具體操作上,用現貨合同約定基差,并規定買方在期貨市場點價,鎖住價格風險;再通過購買場內或場外期權,采取價格保護,爭取部分套保之外的價格收益。期權保價常用的有庫存保護,銷售價格保護和采購價格保護。


3、含權貿易的追求效果。含權貿易通過“基差點價+期權保價”,為賣出企業鎖定最低銷售價格和最低利潤,在價格上漲時爭取額外收益;為買入企業鎖定最高采購價格,并獲取進一步減低采購價格的收益;為中間商鎖定固定收益。

圖片

大宗商品定價的理論操作案例

大宗商品定價在實務中有諸多操作方式,這里介紹幾個理論操作(或經典操作)案例。


(一)美國大豆出口商與中國大豆進口商交易案例


1、現貨合同簽訂。假定某年11月初,美國大豆出口商與中國大豆進口商商定采用基差定價交易模式簽訂貿易合同,買賣雙方商定:FOB(離岸)升貼水價格(+)100美分/蒲式耳;從美國灣區到中國的巴拿馬型船運費為200美分/蒲式耳;中國進口商須在12月5日前在美國芝加哥期貨市場(CBOT)1月大豆期貨合約完成點價。那么,此份貿易合同價格條款為:大豆到岸價為CBOT1月大豆期貨合約價格+300美分/蒲式耳,數量為5萬噸。


如果中國大豆進口商最終點價確定的CBOT1月大豆期貨合約價格平均為900美分/蒲式耳,根據基差定價交易公式,達到中國港口的大豆到岸價(CNF)=(900美分/蒲式耳+300美分/蒲式耳)×36.7437(噸和蒲式耳換算率)=440.92美元/噸。經過換算,每噸大豆到岸價為400.92美元。


2、出口商套期保值。假定美國大豆出口商在簽訂出口合同時,已買下了大豆,為防止市場大豆價格下跌,它就會同時到期貨市場作相應的庫存套期保值,即在期貨市場賣出5萬噸大豆,假定賣出折合每噸為440美元。


3、進口商點價與出口商了結套保頭寸。當中國大豆進口商在期貨市場完成點價時,美國出口商以此點的價格同步在期貨市場作對沖買回交易,假定此時期貨市場價格下跌到每噸420美元,出口商對沖5萬噸大豆交易,每噸賺了20美元。


4、出口商套保與現貨銷售結果。如果美國出口商現貨大豆成本為每噸410美元,它按440美元賣出的話,每噸有30美元的盈利。由于中國進口商在期貨市場點價時,市場大豆價格跌到每噸420美元,美國出口商在現貨市場少賣了每噸20美元。但是,由于它在簽訂出口合同時,在期貨市場做了套期保值,在對沖交易中賺了每噸20美元。因此,現貨與期貨合在一起,仍然賺了每噸30美元,實現了風險的規避。


圖片


(二)利用期權保價,保護采購價格案例


1、假定2016年10月19日,期貨市場焦煤價格上漲至1200元/噸時,某焦化企業研判市場,預計未來一個月焦煤價格會繼續上漲,為此想鎖定采購成本。


2、該焦化企業鎖定采購成本的方法:買入1個月期限,標的為JM1701期貨合約(即購買以跟蹤2017年1月焦煤期貨合約的期權),行權價為1250元/噸的看漲期權,期權費價格為22元/噸。


3、這一保價行為結果可能有兩種:


a.到期JM1701期貨合約價格若低于1250元/噸,期權無價值,焦化企業僅虧損期權費22元/噸。企業可以繼續在市場上以低價采購焦煤。

b.到期JM1701期貨合約價格若高于1250元/噸,期權價值為期貨價格-1250元/噸。如一個月后焦煤期貨價格為1500元/噸,則該焦化企業獲得補償250元/噸=1500元/噸-1250元/噸。

c.該焦化企業因為買了期權對采購價格進行保護,它的采購成本為:行權價格+期權費,此例為1250元/噸+22元/噸=1272元/噸,即只要焦煤價格在1272元/噸之上,對該企業而言,就是凈獲利。

注:此例選自格林大華期貨公司。

圖片


(三)“基差點價+期權保價”模式案例


這是一個“基差點價+期權保價”案例(這個案例網上介紹較多,但它存在不完整,筆者在此作了補充和修改,以期更說明問題),主要解決在傳統貿易模式下,賣出方擔心“賣得便宜了”,買入方擔心“買得貴了”的難題。這個案例中有賣出方、買入方和中間貿易商及風險管理公司三方面角色,分別敘述。


1、賣出方合約要點。某年8月30日,賣出方某上游企業與中間貿易商,簽訂1000噸塑料粒子原料銷售合同,合同包含買入一個平值看漲期權,采用基差點價,遠期保價。

銷售合同暫定價格9565元=期貨合約當天的收盤價9515元+基差150元-買入平值看漲期權費用100元。此份合同要點為:某上游企業最低銷售價格9565元/噸;150元為雙方合同約定的基差;100元為某上游企業支付的期權保價費用;某上游企業享受一個月以內(期權截止為當年9月30日)隨時根據期貨市場盤面點價結算的權利;如果一個月內點價結算價格低于暫定價格9515元,則最終的結算價格以暫定價格為準(即現貨成交價=9515元+150元-100元);如果一個月內點價結算價格高于暫定價格,則最終結算價格以點價結算價格為準(即現貨成交價=點價結算價格+150元-100元)。


2、最終買入方合約要點。某年8月31日,7家最終買入企業與中間貿易商與簽訂1000噸塑料粒子原料買入合同,合同包含買入一個平值看漲期權,合同采用基差點價、遠期保價。


合同買入暫定價格9800元=期貨合約當天的收盤價格9500元+基差200元+買入看跌期權費用100元。此份合同要點為:7家最終買入企業最高買入價9800元/噸;200元為合同約定基差;100元為7家最終買入企業支付的期權保價費用;7家最終買入企業享受一個月內(期權截止為當年9月30日)隨時根據期貨市場盤面點價結算的權利;如果一個月內點價結算價格低于暫定價格9500元,則最終結算價格以點價結算價格為準(即現貨成交價=點價結算價格+200元+100元);如果一個月內點價結算價高于暫定價格9500元,則最終的結算價格以暫定價格為準(即現貨成交價=9500元+200元+100元)。


3、中間貿易商和風險管理公司業務操作要點。中間貿易商收取7家最終買入企業合同基差每噸200元,支付某上游企業合同基差每噸150元,賺取中間服務差價每噸50元。同時向風險管理公司買入一個月期限的一個平值看漲期權和一個月期限的一個平值看跌期權,分別給予上游賣出方和下游買入方企業保價權。并由風險管理公司分別到期貨市場做相應的套期保值業務。


4、此項目綜合效果。賣出方某上游企業提前鎖定了最低銷售價格和最低利潤,并享有一個月內期貨盤面點價的權利,在價格上漲時獲得額外收益。7家下游最終買入塑料粒子使用企業保障了遠期訂單的貨源供應,同時鎖定了最高采購價格,在一個月期權有效時間內獲得了行情下跌帶來的點價權,享受進一步減低采購價格的收益。中間貿易商和風險管理公司為上下游企業的需求搭建起一座價格橋梁,幫助上、下游企業規避市場風險。


圖片


圖片

國內大宗商品現貨市場對定價的作用


國內大宗商品現貨市場可以與期貨市場形成相互配合、相互補充,發揮不同功能的作用。期貨市場可以發揮提供遠期價格,進行價格對沖,套期保值的作用?,F貨市場可以發揮提供現貨價格,實現現貨流通及提供供應鏈融資等一系列服務作用。


大宗商品現貨市場主要可以提供六方面服務:


(一)現貨即期交易和約期交易。這類交易可以是現貨非標合同交易,也可以是倉單交易,為市場實貨需求提供服務。

(二)場外衍生品業務的方案提供和交易。例如為實體企業量身定制場外現貨期權掛牌交易等,增加企業交易機會。

(三)通過現貨做市商,開展做市業務,為市場買賣方的需求提供貨源和尋找交易對手。

(四)形成現貨基差和商品報價、采集及規范發布,為市場提供權威的價格信息。

(五)建立場外交易的清算體系,為現貨交易提供清算等服務。

(六)與金融機構合作,進行規范的倉儲庫存管理,提供商品的供應鏈融資服務。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