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的長期決定因素在于資本配置,資本配置通過影響供給和需求來完成價格傳導。假如商品價格長期上漲,利潤豐厚,自然會吸引資本配置到大宗商品的生產環節,獲得更多的利潤,從而提高供給,降低商品價格。而大宗商品的價格長期低迷,也會抑制資本配置到生產環節,即使有高額利潤,也會讓生產商把資本返回給投資者,而不是擴大生產,最終降低供給,提高價格。資本配置是決定商品長期走勢的底層邏輯,如果以整個經濟系統的角度分析,以資本配置為核心,則大宗商品的變化,牽一發而動全身,直接或間接影響通脹,進而影響利率和匯率,影響經濟,最終反饋到資本流動,資本配置。
1、貴上極則反賤,賤下極則反貴
1、貴上極則反賤,賤下極則反貴
前一篇文章《大宗商品的牛市》最后一段提到,終結高價的是更高的價格,同樣地終結低價的是更低的價格。這就是市場機制偉大的地方。
有位朋友留言說這一段自相矛盾,他認為政府怎么調控與打壓都是在相背悖的方向去運行。
實際上,這句話意思與政府調控并無關系,我想表達意思是高價格最終會抑制需求也會創造供給,類似房地產漲了這么多現在居民需求被抑制了,最終可能還是要跌,低價格如果跌破成本行業會自發出清,優勝劣汰,類似于現在正經歷低價的碳酸鋰,行業重新洗牌可能難以避免。
雖然股市期貨市場發展才百多年,但是關于價格的形成機制,早在2000多年前史記·貨殖列傳就有詳細記載,原文摘抄于下。
昔者越王勾踐困于會稽之上,乃用范蠡、計然。計然曰:“知斗則修備,時用則知物,二者形則萬貨之情可得而觀已。故歲在金,穰;水,毀;木,饑;火,旱。旱則資舟,水則資車,物之理也。六歲穰,六歲旱,十二歲一大饑。夫糶,二十病農,九十病末。末病則財不出,農病則草不辟矣。上不過八十,下不減三十,則農末俱利,平糶齊物,關市不乏,治國之道也。積著之理,務完物,無息幣。以物相貿,易腐敗而食之貨勿留,無敢居貴。論其有馀不足,則知貴賤。貴上極則反賤,賤下極則反貴。貴出如糞土,賤取如珠玉。財幣欲其行如流水。”修之十年,國富,厚賂戰士,士赴矢石,如渴得飲,遂報彊吳,觀兵中國,稱號“五霸”。
這段話大概意思就是,物價貴到極點,就一定會下跌;物價賤到極點,就一定會上漲。當價格貴到極點時,一定要及時賣出,把它視同糞土一般;當價格賤到極點時,一定要及時買入,把它視同珠寶一般。貨物錢幣的流通周轉要如同流水般自然。
2、引入期貨之后,市場的調節機制失效了?
但引入期貨之后,實際上商品價格的波動變得更為劇烈,商品市場經常存在逼倉。
有過期貨及外匯等金融衍生品投資經驗的朋友都知道,價格的絕對高位很難判斷,逼空常見,因為產業玩家可以聯合金融資本控住現貨,便可以慢慢收割那些認為價格高了便可以做空的投資者。
絕對的貴賤并不好判斷。在前一篇文章《鉛的逼倉》中曾提及資產價格特別是常見的商品期貨價格,絕對高位很難判斷,何處是高,并無定法。比如2021年的動力煤,這個品種21年之前800便是高位,當漲到900是高,1000也是高,1500更是高,對于10倍杠桿的期貨,無論你在何處做空似乎最后都是爆倉。而動力煤漲到2000才結束,最后是監管下場直接封殺了這個品種。
這是否意味著市場的調節機制失效了?
并非如此,供需決定價格,價格也會反作用于供需,而關鍵在于調節機制需要的時間較長。當市場價格持續改變,糾正之前的資本錯配時,會摧毀大量錯配的資本,同時獎勵進入急需領域的資本,讓資本獲得超高的回報。投資另一視角就是尋找資本錯配。
價格如果持續處于高位,產業利潤豐厚便會吸引大量的資本介入,增加供給,同時高價會抑制需求從而扭轉供需短缺的格局。而這一作用機制中有一非常重要的變量,便是時間,而期貨神奇的地方就在于期+貨。
商品期貨的逼倉往往是1-2個合約,在無不可抗力因素下通常價格無法長期維持絕對高位。比如去年以來瘋狂炒作的純堿,3000以上的純堿產業利潤豐富吸引了遠興投產500萬噸,這是一個過去的例子。再說一個未來可能發生例子,目前仍處于歷史高位的白糖,可以觀察每輪白糖牛市持續的時間,通常都在9個月左右,也就是一個產糖季。這就是小商品自身的周期,和宏觀經濟的關聯度很小。
從更宏觀的層面來看,高價格不僅會推升通脹,還可以引發貨幣緊縮。
首先,以原油為例進行說明,作為工業生產最基礎的能源,原油價格的上移會逐漸傳導至各個產業鏈下游,通過成本的推動帶來生產資料的上漲,進而影響終端產品的價格,最終完成通脹的傳導。這可以解釋國內通脹相對較低的原因,因為國內的能源以煤炭為主。
其次,商品價格上漲或導致貨幣相對貶值,短期內如果不增加貨幣供應,便會導致資金緊張和利率上升,從而抑制經濟活動。
高價格最后需要更高的價格來終結自己,2008 年全球大通脹,布倫特原油價格達到150美金/桶,全球整體高 CPI,這最終制約美聯儲貨幣寬松,也使得中國央行持續緊縮,加劇了經濟衰退的到來。
3、資本配置是商品走勢的底層邏輯
大宗商品的長期決定因素在于資本配置,資本配置通過影響供給和需求來完成價格傳導。
假如商品價格長期上漲,利潤豐厚,自然會吸引資本配置到大宗商品的生產環節,獲得更多的利潤,從而提高供給,降低商品價格。
而大宗商品的價格長期低迷,也會抑制資本配置到大宗商品的生產環節,即使有高額利潤,也會讓大宗商品生產商把資本返回給投資者,而不是擴大生產,最終降低供給,提高價格。除此之外,政治因素也會影響資本配置。
ESG道德審判,阻礙資本配置到傳統的石油天然氣生產領域。即使大宗商品價格很高,這些政治因素也會阻斷資本自發的向大宗商品生產配置,人為造成供給瓶頸。
商品價格,對經濟的反饋也非常明顯。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尤其是石油這種日常運營必不可少的商品價格上漲,對通脹的影響巨大。美國通脹預期明顯受石油價格影響。油價上漲,則通脹很難持續回落。而如果通脹繼續上行,則美聯儲別無選擇,必須持續加息縮表,抑制經濟。
即使美聯儲懼怕金融危機,投鼠忌器,不敢加息。高通脹也同樣會抵消資本再投入,抑制經濟。市場會自發加息,比如美國存款大搬家幾千億美元,從低利息的銀行賬戶,轉移到利率更高的貨幣市場基金。
更高的利率,則會全面抑制資本配置,包括向大宗商品生產領域的配置。而更高的美元利率,則會影響美元的匯率,影響資本的國際流動,抑制離岸美元信用的擴張,進而影響全球經濟。所以,經濟系統是一個復雜的立體網絡結構,充滿了各種反饋機制,萬物互聯,因果互動。
如果將房地產看做可交易的大宗商品,其實際上完美符合資本配置決定價格的底層邏輯。比如說中國在房地產上的資本錯配,過去幾十年的房地產大量資本涌入價格持續上行,資本錯配到了一個臨界點,就會出現供需錯配。供給端產量嚴重過剩,需求端停滯不前甚至大幅下滑,價格開始負反饋下行。而高房價帶來的后果就是居民消費被壓制,各行業需求下滑,導致地產相關資產價格下降。
如果以整個經濟系統的角度分析,以資本配置為核心,則大宗商品的變化,牽一發而動全身,直接/間接影響通脹,進而影響利率和匯率,影響經濟,最終反饋到資本流動,資本配置。
所以,分析大宗商品,不能孤立的數鉆井平臺數量,機械分析供需關系,而是要以資本配置為核心,從整個經濟的角度看大宗。系統化的分析,才更接近事實的真相與底層邏輯。
最近幾年,無論股市,還是商品,投資難度都在加大。研究使人自信,交易使人謙遜,如何從更系統地思考問題變得尤為重要。
金融市場和人類社會都是混沌系統,哲學家和投資者都從事著同樣工作,探索混沌系統的規律,判斷趨勢,并自身實踐。
世間萬物互聯,通過無窮無盡的反饋機制,讓經濟系統復雜。思考資本市場,思考資產的變化,如果能結合整個系統,從反饋循環的角度分析,可能會容易理解。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ayzwhls.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杭州高達軟件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