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觀點
美國大選在即,市場關注未來中美經貿關系走向。民主黨和共和黨,兩黨對華貿易政策取向存在分歧。但采取偏強硬的對華戰略競爭策略,對華加征高關稅是兩黨共識,只不過實施細節有所差別。 展望未來,美國對華關稅或有四種演繹方向: 1、兩黨大概率都會提高中國關鍵產業關稅稅率,只是特朗普會更嚴苛,或提高全部中國對美出口商品稅率。 2、共和黨會擴大加征關稅的行業范圍,相較而言民主黨不太關注征稅范圍增擴。 3、針對途經第三國抵美的中國產品,民主黨或頻繁啟用反規避調查;共和黨則可能直接對第三國征稅,相較于對華高關稅舉措,針對第三國的關稅力度或弱一些。 4、隨著美國供應鏈渠道持續改善,兩黨或均逐漸取消對中國部分商品的關稅豁免。 隨著美國大選臨近,市場開啟了一輪特朗普 2.0 交易。而特朗普鮮明的貿易保護主義標簽,引發市場對中國未來出口擔憂。承接本系列第一篇《美國對華關稅的邏輯》,本篇聚焦美國兩黨對華關稅態度,厘清兩黨對華關稅的共識以及分歧,為勾勒中國未來或有關稅圖景提供線索。 一、美國兩黨對華策略取向存在差異 美國兩黨背后的利益群體及價值觀差異,導致兩黨外交策略存異。支持民主黨地方與中國經貿往來較多,從全球化中獲益較大,如加州等;支持共和黨的主要是傳統產業密集地區,亦所謂“鐵銹地帶”,這些地區受全球化及中國產業沖擊大,如印第安納州、密歇根州。 民主黨的政治理念是偏左的,意識形態上傾向于自由派;共和黨的政治理念偏右,意識形態上偏保守。對應在外交策略上,共和黨(以特朗普為例)以民粹、孤立主義為標簽;民主黨(以拜登為例)則以自由和多邊主義為標簽。 背后利益支持及底層理念存在差異,兩黨在外交策略、經貿政策,尤其是對華貿易政策上存在較大分歧。 共和黨貿易政策:強調以美國為主。無論是否盟友,若存在不公平貿易就要被征關稅。共和黨對華貿易政策相較其他國家更為嚴苛,宣稱逐步停止從中國進口必需品,阻止中國購買美國的房地產和工業。 民主黨貿易政策:強調加強與盟友合作。民主黨試圖動員全球其他國家抵制中國,拉攏盟友國家以共同立場對中國實施一致性談判。 二、采取偏強硬的對華戰略競爭策略,對華加征高關稅是兩黨共識,但實施細節有所差別 2016 年特朗普上臺至今,美國兩黨對華政策達成一定共識,即將中國視為“主要挑戰與對手”,以此采取偏強硬的對華戰略競爭策略。對華競爭策略中,對華加征高關稅亦是兩黨共識。 兩黨對華關稅主要有兩點區別: 其一,民主黨對中國關鍵產業征稅,設計得更精細也更具針對性。 針對關鍵產業,如新能源行業征加關稅,這是兩黨共同選擇。只不過民主黨將上游原材料行業也納入加征范疇,并且對關鍵產業征收的關稅稅率更高。電動汽車、太陽能電池、半導體之前已經被征加 25%關稅,拜登直接翻倍提高稅率,電動汽車關稅稅率增長三倍,稅率達到 100%;太陽能電池和半導體關稅稅率增長一倍,稅率達 50%。 其二,關鍵商品之外的產業,民主黨傾向于維持中美經貿互動。 拜登政府此次施加關稅規模 180 億美元,遠小于特朗普的第三輪(2000 億美元)和第四輪(1200 億美元)。 特朗普則要取消中國最惠國待遇,對中國進口商品征收高達 60%的關稅,即便非關鍵產業,特朗普也一視同仁征稅。 三、兩個維度判斷美國對華關稅力度或強于 2018 年 一是,美國對中國產品依賴度弱于 2018 年。 2018 年美國需要中國的產品穩定國內物價,尤其是消費電子、鞋帽、家具、輕工制造等高度依賴中國的產品。特朗普對于對華貿易依賴度高的行業,征稅力度明顯偏弱,稅率低,關稅覆蓋率低。然而經過疫情這幾年,之前美國對華貿易依賴度較高的產業,亦為中國傳統優勢行業,美國對這些行業產品的貿易依賴度明顯下降。這種情況下,美國對華施加關稅,國內的反對聲音更小,征稅更為便利。 其二,經貿困境和貿易失衡導致右翼保守主義勢力崛起,各國紛紛加征關稅。 本輪全球經濟將難免走向一輪需求收縮,全球貿易增速回落或是大趨勢。與此同時,全球保守主義盛行,逆差國或通過提高關稅來獲取國內政治平衡。墨西哥、印度尼西亞、巴西等國正在掀起了一輪加征關稅的浪潮,企圖保護本國企業免受海外商品競爭的沖擊。 四、未來,美對華加征關稅或有四種演繹方向 我們在本系列前序報告《美國對華關稅的邏輯——關稅系列(一)》中提示美國對華五輪關稅主要有五大規律: 1)疫情前后美國對華關稅有所放緩,但近期美國大選,兩黨競相提出對華加征關稅; 2)美國對華關稅,加征力度最強的是中美競爭性產業,亦為中國中高端制造業; 3)美國對華關稅,加征力度偏弱的是中國傳統優勢產業,亦為美國對華依賴度較高商品所在行業; 4)美國對于自身有絕對優勢的行業,對華關稅力度也偏輕; 5)美國對華征加關稅之后,現實效果是美國對華商品依賴度下降。若未來加征,或延續過去經驗,有四種演繹方向。 方向一,兩黨大概率都會提高中國關鍵產業關稅稅率,只是特朗普會嚴苛,提高全部出口商品稅率。 方向二,共和黨會擴大加征關稅的行業覆蓋范圍,相較而言民主黨相對不關注征稅范圍增擴。 方向三,針對途經第三國抵達美國的中國產品,民主黨或頻繁開啟反規避調查,共和黨則很可能直接對第三國征稅,只是相較于對華高關稅舉措,針對第三國的關稅力度或偏弱。 方向四,隨著供應鏈渠道的持續改善,兩黨都會逐漸取消關稅豁免。 五、盡管美國對華關稅態度或難樂觀,但中國出口競爭力并不會受挫 未來一個非常明確的方向是,中國經貿環境較過去四年更艱難。但我們也需要保持樂觀,中國出口綜合競爭力有目共睹。與此同時,關稅敏感型企業出海或提速。 風險提示:消費復蘇動力不足,地產周期改善有限,歐美緊縮貨幣政策的影響或超預期,地緣政治擾動。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ayzwhls.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杭州高達軟件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