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20日,由國務院國資委社會責任局主辦,中國社會責任百人論壇承辦的“新征程 新責任——《中央企業社會責任藍皮書(2022)》《國資國企社會責任藍皮書(2022)》發布活動”在京召開。集團黨委副書記、董事單忠立視頻參會。
會上,《中央企業社會責任藍皮書(2022)》正式發布,《中國誠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聯手打造海上風電“巨無霸”》成功入選。
這是國務院國資委、中國社科院連續第六年發布《中央企業社會責任藍皮書》,藍皮書全面研究梳理中央企業社會責任管理和實踐工作的新進展、新成果、新經驗,對中央企業社會責任進行了全方位的分析和解讀,為社會責任建設提供重要的參考價值和借鑒意義。
中國誠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聯手打造海上風電“巨無霸”
摘要:中國誠通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簡稱誠通資產)作為中國誠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國誠通)資產經營板塊主力軍,著眼國家戰略布局,研判市場形勢,敏銳捕捉到海上風電快速發展與專業施工船只短缺帶來的商機,創新資產處置手段,積極協調國海海工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簡稱國海海工)、中國電建集團貴州工程有限公司(簡稱貴州電建)進行項目合作,聯手打造海上風電“巨無霸”,實現了海工閑置資產盤活和央企資源優化配置,為踐行“雙碳”戰略目標作出了積極貢獻。 關鍵詞:資產盤活;海上風電 一、背景 2019年4月,為落實國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決策部署,中國誠通與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牽頭成立央企海工資產處置平臺國海海工,先后對66項海工資產進行集中管理,涉及資產超過600億元,盤活海工資產49項,有力保護了國家海工制造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然而,受新冠疫情爆發、油價暴跌等多重因素影響,海工裝備市場也出現了融資難、租賃難、盤活難的局面,國海海工原本頗受市場歡迎的JU2000E、CJ46、CJ50等型號的鉆井平臺變得無人問津。 “十三五”期間,國家對火電行業發展進行調整,制定實施“淘汰一批、取消一批、緩核一批、緩建一批”的政策措施,嚴格控制煤電新增規模。貴州電建積極響應國家“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目標,創新將業務重心轉向新能源領域。2020年8月,貴州電建成功中標廣東華電陽江青洲三500兆瓦海上風電項目施工總承包II標段,中標金額20.36億元。中標后發現全國海上風電安裝船只稀缺,公司現有船只難以滿足項目要求。貴州電建多次派人深入市場調研,廣泛搜集船只信息,與多家海工公司、船舶公司等洽談交涉,積極搜尋搶抓市場僅存資源。
二、責任行動
(一)慧眼捕捉商機
誠通資產經過十余年的實踐探索,形成獨具特色的資源整合、資產處置、孵化重組等專業能力。國海海工成立之初,誠通資產主要領導就帶隊赴國海海工交流研討,探索海工裝備與不良資產業務合作的契機和路徑。2019年,恰逢國家大力推進海上風電建設,海工裝備市場進入瘋狂“搶裝”期,產業鏈全面吃緊。但市場上大多數船廠缺乏雄厚的船機能力和高效率的施工能力,無法在短暫的“窗口期”完成大規模的訂單需求,多數海上工程只能手持“號碼牌”在漫長的施工排期中苦苦等待。
誠通資產敏銳捕捉到海上風電快速發展與專業施工船只短缺帶來的商機,將目光瞄準了海上風電領域。在了解到貴州電建的船只需求后,專門成立項目組,積極對接國內外市場,多次走訪國海海工,提出一個大膽的設想——用海工裝備代替風電裝備,改變海工裝備原有的鉆井打油單一用途。
(二)巧手破解難題
為了快速高效推進合作進展,2021年1月7日,誠通資產所屬北京誠通智云投資咨詢有限公司與貴州電建委托企業天津格潤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簽署居間服務協議,達成合作伙伴關系。雙方業務團隊迅速展開調研論證,充分對接國海海工、貴州電建及關聯企業,了解各方需求,商榷合作模式及設備租賃方案,最終促成國海海工與貴州電建形成共識,就海工裝備改造、租賃事宜達成合作意向。
各方達成初步意向后,項目合作進展并不順利。不足5頁紙的租賃合同改了又改,國海海工方面遲遲沒有簽字蓋章,一是擔心國有資產受損,幾十個億的海上鉆井平臺改為海上風力發電設備,有可能對設備造成不可逆的損壞;二是擔心簽約租方不可控,簽約主體為民企天津格潤,資質、實力和履約能力讓人不放心。
誠通資產項目組深入貴陽、南京、天津實地考察盡調,全面分析研究國家有關政策規定,詳細了解項目情況及承租方企業狀況,深入溝通洽商合作意向和租賃方案,積極推動雙方合作事宜。
(三)攜手聯姻共贏
誠通資產在充分考察盡調的同時,加強協調對接,全面展開技術研討論證。一是設備改造的技術性問題,組織專家論證會,從海上風電場基礎結構的特點出發,深入研究和縝密論證,海上鉆井平臺和風力發電平臺在技術上具備相互轉化的條件,改造可行性較高,不會對設備造成不可逆的損傷。二是對合同簽約主體問題,租賃雙方簽署光船租賃和租賃擔保兩個協議,貴州電建作為擔保方,承擔租賃擔保責任,確保租賃設備完好歸還。涉及海關、港口、銀行及其他中間環節,通過三方合力攻關,確定實現路徑和解決方案。通過誠通資產的牽線搭橋, 2021年2月5日,國海海工與貴州電建采取北京、貴陽兩地連線的方式,舉行海上吊裝平臺簽約儀式,為雙方轉型發展開啟了新局面,共同打造海上風電“巨無霸”。
三、履責成效
通過海工裝備的跨界盤活,變“打井”為“打樁”,實現了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雙贏。從經濟效益上看,此次簽約標志著國內首個鉆井平臺改造風電安裝平臺項目正式落地,實現了國海海工成立以來金額最大的單筆“光船租賃”處置項目,資產總價值約35億元。從社會效益上看,海工裝備的跨界運用,既解決了央企沉淀資產盤活的困局,又順應了國家新能源發展戰略需要,充分體現了中國誠通作為國有資本運營公司的獨特價值。《助力海上風電“巨無霸”,盤活央企資源“開門紅”》等相關報道受到業界廣泛關注,騰訊網、新浪網、搜狐網等多家媒體相繼報道,引起社會強烈反響。
四、展望
誠通資產牽頭推動的國海海工與貴州電建兩家中央企業之間的資源優化配置,是世界首例海上油氣鉆井平臺改造成海上風電建設作業平臺的成功案例,也是響應國家“雙碳”戰略、助力國家經濟發展的經典之作。作為中國誠通資產經營板塊主力軍的誠通資產,將繼續加強對市場資源的高效配置、對各類問題的精準診斷、對市場發展的創新引領,充分體現資產管理“全科大夫”的專業能力,為弘揚“勇挑千斤擔、敢啃硬骨頭”的誠通精神,服務國資央企綠色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ayzwhls.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杭州高達軟件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