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人妻偷人精品一区二区,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妓女,狼牙套加粗震动入珠套h,被狼交的女人(h)

中國金屬材料流通協會,歡迎您!

English服務熱線:010-59231580

搜索

2017財年全球鋼企環境和安全管理成績喜人

    近日,世界鋼鐵協會發布了《可持續的鋼鐵———2018可持續發展指標與行業舉措》報告,重點涵蓋行業性挑戰、企業可持續發展行動、可持續發展績效和承諾指標(環境可持續發展方面包括溫室氣體排放量、能源強度、材料利用率、環境管理體系,社會可持續發展方面包括百萬工時傷害率、雇員培訓天數,經濟可持續發展方面包括新工藝和新產品研發投資占比、經濟價值分配率)、鋼鐵行業解決方案、鋼鐵行業價值鏈等內容。

  根據該報告,2017財年可統計的鋼鐵企業8項可持續發展績效和承諾指標結果如下:溫室氣體排放方面,每生產1噸粗鋼,平均排放1.83噸二氧化碳;能源強度方面,每生產1噸粗鋼,平均消耗20.0吉焦能源;材料平均利用率為97.6%;環境管理體系方面,96.8%的雇員與合同工所處的工作環境通過環境管理體系認證;百萬工時傷害率平均為0.97;雇員(生產設施和非生產設施)平均每年接受6.1天培訓;新工藝和新產品研發投資平均占總收入的5.9%;經濟價值分配率達到行業總收入的97%。

  環境管理體系指標持續改善

  世界鋼鐵協會表示,自2004年起,來自全世界的鋼鐵企業自愿向世界鋼鐵協會提交8項可持續發展績效和承諾指標。這些指標成為衡量鋼鐵行業每年在環境、社會和經濟方面績效的關鍵因素。2018年,全球共有97家鋼鐵企業參與了數據收集工作,其粗鋼產量占2017年全球粗鋼產量的56.9%。

  根據近3年指標的變化情況來看(見表1),溫室氣體排放量、能源強度、材料利用率、經濟價值分配率基本保持平穩;百萬工時傷害率持續下降;雇員與合同工所處的工作環境通過環境管理體系認證的占比在提升至一定程度后保持平穩;新工藝和新產品投資占總收入的比例波動劇烈,與全球鋼鐵行業近3年業績探底回升有關;雇員(生產設施和非生產設施)平均每年接受培訓的天數變化較為平穩,但整體趨勢是降低的,其中2017年的平均6.1天是近10年來最低水平。

  取得比較可喜變化的是環境管理體系和百萬工時傷害率這兩個指標。近10年來,雇員與合同工所處的工作環境通過環境管理體系認證的比例穩步攀升,由2008財年的86.6%升至2017財年的96.8%,提高了10.2個百分點,表明全球鋼鐵行業執行環境管理體系認證的情況越來越好,在為員工提供更加健康、優美的工作環境的同時,生產管理也在向環境友好的方向不斷進步。2017財年,全球鋼鐵行業百萬工時傷害率降至1.0以下,而在10年前這一指標曾一度達到4.0以上。

表1 近3年全球鋼企平均可持續發展績效和承諾指標  

指標

2015財年

2016財年

2017財年

溫室氣體排放量

1.87噸/噸鋼

1.88噸/噸鋼

1.83噸/噸鋼

能源強度

20.3吉焦/噸鋼

20.3吉焦/噸鋼

20.0吉焦/噸鋼

材料利用率

96.8%

97.5%

96.3%

環境管理體系(雇員與合同工所處工作環境通過環境管理體系認證率)

93.6%

97.1%

96.8%

百萬工時傷害率

1.17

1.01

0.97

雇員培訓天數

6.8天

7天

6.1天

新工藝和新產品研發投資占比

12.6%

13%

5.9%

經濟價值分配率

96.7%

98.8%

97.0%

    中國鋼鐵業可持續發展進步明顯

  近年來,隨著全社會生態環保意識的增強和國家環保標準的不斷加嚴、環保督察和處罰力度的加大,我國已經形成了環保高壓態勢。與此同時,我國鋼鐵行業積極開展污染治理行動,在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企業建設和城市鋼廠建設方面取得可喜進步,行業環保水平不斷提高。在《可持續的鋼鐵———2018可持續發展指標與行業舉措》報告中,河鋼集團、中國寶武集團以卓越的可持續發展成果,包鋼集團以卓越的LCA(產品生命周期評價)項目成果被列入世界鋼鐵協會全球可持續發展行動地圖中。在今年世界鋼鐵協會公布的第9屆“Steelie”獎入圍名單中,中國寶武集團、河鋼集團均獲得了可持續發展方面獎項的提名,這也體現了世界對中國鋼鐵行業發展的肯定。

  不過,相比海外先進鋼鐵企業,我國鋼鐵企業在可持續發展上還有一定差距,在對可持續發展的認識上還存在一些誤區。比如,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保障體系的逐步完善,企業辦社會職能被陸續剝離并轉移到地方。因此也有一些不同聲音發出,企業是否不需要承擔社會責任了?

  這樣的觀點是不正確的。由于歷史原因,我國鋼鐵企業,特別是傳統大型國有鋼企對企業辦社會比較重視,建設了一大批企業辦社會機構和設施,在經濟和社會環境可持續發展方面做出了一定貢獻。企業辦社會有其歷史意義,但隨著經濟社會不斷發展,其弊端也逐漸顯現。

  以企業辦學校為例,筆者成長于一個傳統工業城市,各類輕重工業企業較為集中,在當地曾經有十幾家企辦小學、中學,與地方學校爭奪師資和生源,教學和管理水平參差不齊,造成大量教育資源浪費。當地中小學教育體系“群雄割據”,無法實現統一規劃和資源統籌。

  剝離企業辦社會職能,就是要企業專注于企業發展,而將社會職能回歸社會管理,形成市場化、專業化、體系化的保障體系,為企業發展提供更好的社會和經濟環境。鋼鐵企業并非一定要辦學校、辦醫院,才算是承擔了社會責任、實現了可持續發展。正如世界鋼鐵協會的8項可持續發展績效和承諾指標所提倡的,企業為員工提供安全健康的工作環境、良好的專業培訓,加強產品研發,創造經濟、社會、環境價值,就是實現了企業與員工、企業與社會相互支持的可持續發展。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