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劃的重點應該放在建設工業、改善基礎設施和引入外企投資上。沒有這些基本目標,印度甚至不能成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制造業國家。
如果印度需要實現“印度制造”的長期目標,那么僅憑低成本的制造業和商品出口,是遠遠不夠的。
在21世紀的信息時代,我們需要“印度制造2.0”來改良印度的制造業,而不是再采用之前的那一套。印度需要時間去改善制造業。印度沒抓住1990年低成本制造業騰飛的機會,希望當數據時代在25年后騰飛時,不會再重蹈覆轍。
一位印度開拓制造業市場的耐用品生產企業的CEO認為,由于全球經濟增速放緩,電子技術不斷被研發及更新,印度制造業的競爭越發激烈。
他表示:“在制造業和全球供應鏈中,低廉的勞動力成本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他補充道,在如今的市場上,新興產業不再建立在低廉的勞動力成本之上。為了證實這一點,他舉出了曾經在波蘭開拓市場的例子。當時他們把波蘭的價格優勢和最新的電子技術相結合,這個項目已經成為該公司的搖錢樹。這意味著如果當時他們選擇在印度開展業務,結果是一樣的。
未來全球制造業網絡將會出現小型可重組的,高級自動化的產品。這樣的轉變對于行業、企業乃至國家而言無疑具有巨大的影響。
工業4.0是信息物理系統和數據技術的結合,被認為是繼蒸汽時代、電氣時代和科技時代之后第四次工業革命。對于印度而言所面臨的挑戰更加艱巨,與前面新的制造技術和科技創新不同,它沒有任何復蘇的跡象。
或許對于出口型制造業而言,更重要的是,全球商品貿易率自2010年以來一直停滯在24%——自從1960年代以來第一次停滯這么長時間。
(本文為印度商圈編譯/原創)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ayzwhls.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杭州高達軟件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