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最具活力、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長三角,正向以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推進世界級城市群建設的征程加速前進。
6月1日,以“聚焦高質量,聚力一體化”為主題的2018年度長三角地區主要領導座談會在上海舉行。《長三角地區一體化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以下簡稱《三年行動計劃》)在會議期間通過審議,由此,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任務書、時間表和路線圖進一步明確。
到2020年基本形成框架
據了解,此次的《三年行動計劃》為開門編制,三省一市(浙江省、江蘇省、安徽省、上海市)的多個層面都積極參與其中,共提出了180余項合作需求和工作建議,在三輪征求意見過程中,各方面又提出了360多條反饋意見。
內容覆蓋了12個合作專題,拓展到了產業合作與民生工程方面。同時也將進一步聚焦交通互聯互通、環境整治聯防聯控、公共服務普惠便利、市場開放有序等7個重點領域,形成了一批項目化、可實施的工作任務。
《三年行動計劃》提出,到2020年,長三角地區要基本形成世界級城市群框架,在此基礎上,再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把長三角地區建設成為全國貫徹新發展理念的引領示范區,成為全球資源配置的亞太門戶,成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級城市群。
6月1日,長江流域發展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徐長樂、浙江大學區域與城市發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陳建軍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均表示,《三年行動計劃》的審議通過是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的一個新突破,可以說是一個重要里程碑。
徐長樂表示,《三年行動計劃》的重要性和可貴之處體現在把規劃和實施這兩個事情捆綁在了一起,不光是要編制一個好的一體化規劃,而且是能落到實處,能針對目前的重點領域和問題來精準施策。
他進一步表示,《三年行動計劃》作為長三角區域合作辦公室的一個主要任務,也說明了長三角區域合作辦公室已經開始慢慢地行使部分的管理職能。過去,對于一體化,三省一市只能交流、溝通、協商,但不能管理,而這個辦公室就是要解決這樣一個問題,這應該說是一個重大突破。
上海戰略也應納入到長三角
對于未來愿景,《三年行動計劃》指出,到2020年,長三角地區要基本形成世界級城市群框架,建成樞紐型、功能性、網絡化的基礎設施體系,基本形成創新引領的區域產業體系和協同創新體系,綠色美麗長三角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區域公共服務供給便利化程度明顯提升。在此基礎上,再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把長三角地區建設成為全國貫徹新發展理念的引領示范區,成為全球資源配置的亞太門戶,成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級城市群。
徐長樂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世界級城市群建設過程中所必須面臨和解決的問題還包括城市的建設治理、現代經濟體系的構建、世界產業集群的建設、一體化制度環境的建設和培育,重大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等方方面面。這就要求有一個強大的中心城市來引領帶動周邊“兄弟”共同走向世界,創建一個具有比較強的世界競爭力和影響力的區域,這是世界級城市群建設的核心問題。
對此,徐長樂建議,未來還需要進一步提升上海在長三角地區和全球的知名度、影響力和國際競爭力,必須要形成一個共識,上海的發展問題也是長三角共同的發展問題,上海的戰略也要納入到整個長三角共同發展戰略上去認識、應對。比如目前上海正在全力打響“四大品牌”——上海服務、上海制造、上海購物和上海文化,加快推進“五個中心”建設,構建上海大都市圈建設等。
此外,會議期間,三省一市相關部門還根據《三年行動計劃》中的重點項目內容,集中簽約了11個重點合作項目,涉基金、環保信用、基礎設施、信息化、區域合作、商務等領域各1個、產業領域3個、民生服務領域2個。其中,“政府-政府”層面5個,“政府-企業”層面2個,“企事業-企業”層面4個,簽約項目內容包括:組建長三角地區一體化發展投資基金、5G先試先用、環保領域信用聯合獎懲、打通省際斷頭路、共建G60科創走廊、推進“人工智能+法院”、申寧杭合四城軌交掃碼便捷通行、推進“互聯網+”醫聯體、協同做好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服務保障工作、推進工業互聯網平臺集群聯動、建立協同優勢產業基金等。
陳建軍認為,從上述重點項目內容上可以看出,長三角在體制改革、產業轉型升級、創新發展等方面都走在了全國前列。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ayzwhls.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杭州高達軟件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