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繼促進基建、民間投資等政策密集出臺后,作為拉動經濟發展“三駕馬車”之一的消費,也迎來了重磅文件。日前,中共中央 國務院印發《關于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 進一步激發居民消費潛力的若干意見》,進一步強化了消費在中國經濟發展中的火車頭地位。今日,本報聚焦“促消費”,從健全消費政策體系、優化消費領域基礎設施建設投入機制、深化收入分配制度等方面,特邀業內專家對此進行解讀。
中共中央 國務院日前印發的《關于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 進一步激發居民消費潛力的若干意見》提出,優化消費領域基礎設施建設投入機制。
《意見》指出,要積極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進一步吸引社會投資,加快推進中西部地區、農村地區現代流通、信息網絡、服務消費等短板領域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投資質量和效益。通過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社會領域產業企業專項債券等方式,鼓勵支持社會力量參與文化、旅游、體育、健康、養老、家政、教育等領域基礎設施建設。
對此,分析人士認為,壯大消費新增長點,文化、旅游、體育、健康、養老、家政、教育等消費細分市場的基建投入將是萬億元級別,而PPP模式也將在上述領域補短板中擔當重任。
昨日,360金融PPP研究中心研究總監唐川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當前,我國經濟結構深化改革已成為重要主題,且改革效率在各方面都在提升。整體而言,地方債發行提速、國企改革的深化、信貸政策的調整都明確預示了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項目將成為下一階段經濟增長的要點,而PPP自然是助力該發展模式的重要工具。稍早前,財政部發布的《關于規范推進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工作的實施意見(征求意見稿)》明確指出:“規范的PPP項目形成中,長期財政支出事項不屬于地方政府隱形債務”。由此可見,在大力推進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同時,PPP模式的推行也將迎來一波高潮。
“消費是居民生活質量的綜合反映。近年來,我國對消費品和服務的質量,以及消費環境的要求越來越高,于是,也就產生了對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質量提升訴求。”唐川表示,從國際經驗來看,推動消費增長是PPP項目的基本屬性之一。因為社會資本比政府方更懂得如何市場化、商業化地運作項目,使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項目能夠以運營收益維持自身的財務平衡和適度發展。但是長期以來,我國PPP項目還是以政府補貼為主要收入來源,所以從我國PPP項目實際運營效果來看,推動消費增長的方式還沒有明確的范本。
唐川預計,在近期一系列新政的全面要求下,未來我國PPP項目的市場化運營收入占比將繼續提升,在市場需求度滿足方面也會借由“國民合作”,引入優質服務方等方式來加以優化。從而使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更具商業化價值,進而帶動市場消費增長。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ayzwhls.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杭州高達軟件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