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近來,河北省多地根據市場供需動態,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積極協調當地畜禽養殖企業飼料供應,保障運輸暢通,有序引導畜禽企業復工復產,保障肉、蛋、奶等產品市場供應。圖為在河北省成安縣一家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工人將雞蛋裝箱。 |
中國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生產生活秩序正有序恢復。如何加快建立同疫情防控相適應的經濟社會運行秩序,使供需兩端熱起來、轉起來、動起來,成為眼下的重要課題。據了解,有關部門已出臺并推進落實一系列針對性舉措,以暢通供需循環,釋放內生動力。
做好重點物資保供穩價
暢通經濟循環,重點物資供應充足是基礎和前提。肉禽蛋奶等重點農產品,就是事關消費者生活質量的重點物資。
3月19日,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副局長魏宏陽介紹,這一段時間,農業農村部會同有關部門采取了一系列應對措施,各地也都在積極行動,在上游環節抓飼料保供,在下游環節推動屠宰企業復產復工,搞好產銷對接。
“飼料和屠宰環節目前復產復工率都已經在80%以上,同時我們有序推動開放活禽交易市場,幫助一些企業解決資金困難的問題。其中,南方黃羽肉雞主產省活禽交易市場正在逐步開放,家禽屠宰企業開業率已經超過80%,活禽壓欄、產品壓庫的問題已經得到了明顯緩解,種蛋入孵量和雛雞的市場投放量都已經趨于正常。應該說,困難已經得到大幅度緩解。”魏宏陽說。
作為大多數居民最主要的肉食品,豬肉供應對群眾生活的影響十分牽動人心。在發布會上,國家發改委價格司一級巡視員彭紹宗表示,國家發改委會同有關部門采取了有力措施,多管齊下保障群眾生活。“去年以來,我們多次投放了中央凍豬肉儲備,今年春節假期過后又連續6周投放,本周還將繼續投放。許多地方政府也密集進行了聯動投放,并加大產銷銜接與貨源組織的力度,千方百計增加市場供應。同時,還鼓勵增加禽肉等替代品的生產供應,增加肉類的進口,多樣化地滿足群眾肉食消費。”彭紹宗說。
千方百計促進消費回補
3月18日,商務部消費促進司負責人王斌介紹,目前全國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大型超市、品牌連鎖店、電商平臺以及快遞業的開業率都超過了90%。同時,商務部監測的重點零售企業2月下旬日均銷售額比2月中旬增長了5.6%;3月上旬,環比又增長了0.5%。
王斌表示,商務部將統籌防疫保供、流通發展和消費促進工作,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千方百計促進消費回補和潛力釋放,壯大新型消費和升級消費,為實現全年經濟發展目標做出貢獻。當前乃至今后一個時期,商務部將重點要抓好加力企業復工營業、擴大重點商品消費、壯大服務消費、促進城市消費、提升鄉村消費、培育新型消費、創新消費促進平臺等七個方面的工作。
“隨著生產生活秩序的逐步恢復,特別是復工復產的有序推進,被疫情抑制、凍結的消費需求很快會釋放出來。同時,在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新型消費和升級消費也很快會培育發展壯大起來。”國家發改委就業收入分配和消費司司長哈增友說。
哈增友表示,穩定和擴大居民消費,促進消費回補和潛力釋放,是一項綜合性的系統工程,需要上下左右協同發力。當務之急是進一步壓實地方政府推進復產復工、恢復營業的主體責任,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抓緊取消過度管控的做法和規定,盡快讓消費熱起來、讓經濟活起來。
有序釋放經濟內生動力
“消費展現出強大的韌性、活力和新的增長點。疫情發生以后生活必需品消費穩中有增,餐館的堂食轉外賣、外出用餐變成了居家做飯,1—2月份食品銷售同比增長9.7%。新型消費和升級消費不斷拓展,無接觸配送、無人零售、直播零售等消費新模式、新方式快速發展。同時,人工智能、遠程辦公、‘互聯網+醫療+藥店’等逆勢發展,信息消費、防護用品、衛生健康用品這些消費顯著增長。”王斌說。
當前供需循環過程中出現的新模式和新業態,也將得到有力支撐。據文化和旅游部產業發展司司長高政介紹,疫情期間,以數字內容為核心的數字文旅產業異軍突起、逆勢上揚。網絡動漫、網絡音樂、網絡直播、短視頻等業態的流量大增,用戶規模、日均用戶時長節節攀升,相關指標創歷史新高。各地博物館推出了2000余項網上展覽,春節期間總瀏覽量超過50億人次,眾多5A級景區開辟了線上游覽功能,一批VR文化旅游產品在網上廣為傳播。高政表示,未來要進一步擴大優質數字文旅產品供給,加快釋放新興消費潛力,發展沉浸式體驗型文旅消費,引導和培育網絡消費、體驗消費、智能消費等消費新熱點新模式。
多位專家表示,在推動企業復工復產與促進消費需求回補同步進行的過程中,供需循環加速將有力地支持和保障中國經濟平穩運行。未來,在新型城鎮化、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區域經濟一體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農村改革等因素推動和支撐下,中國經濟韌性將進一步展現,內生動力有望進一步釋放。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ayzwhls.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杭州高達軟件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