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質量發展不只是一個經濟要求,而是對經濟社會發展方方面面的總要求;不是只對經濟發達地區的要求,而是所有地區發展都必須貫徹的要求;不是一時一事的要求,而是必須長期堅持的要求。”3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青海代表團審議時,深刻闡釋了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原則、路徑,提出了“推動堅持生態優先、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有機結合、相得益彰”的重要要求。這對于新時代持續搞好生態文明建設、推動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生態本身就是經濟,保護生態就是發展生產力。進入新發展階段,面對新的發展環境,我國發展的各方面條件也產生了諸多變化。我們對生態文明建設的認識也要更深一層、更進一步。必須看到,我們所追求的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等各個領域都要充分體現“高質量”和“可持續”要求;我們要建設的現代化,不僅是經濟、科技等領域的現代化,還應該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我們要實現的美好目標,不但要體現在各個領域可量化、可統計的數字上,更要體現在藍天、碧水、凈土上,體現在全體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上。這就要求我們把保護生態環境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并將其放在實現未來5年乃至15年的宏偉藍圖中去謀劃、去推動。
當前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要進一步增強生態文明建設對高質量發展、可持續發展的支撐作用,以實現更高質量的生態環境保護為切入點,與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緊密結合起來,筑牢高質量發展的綠色屏障。
要從增強生態保護的政治自覺出發,深刻領會黨中央的大政方針和決策部署,站在政治的高度牢牢守住生態紅線;要從問題導向出發,緊緊抓住提升質量和效益這個關鍵,找到當前影響生態環境的重點問題,各項舉措要更加精準務實有效;要從系統觀念出發,既要重點關注和解決生態環境領域的突出問題,又要將生態文明建設置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的大格局中去,注重協同發力、形成合力,以生態環境質量和效益的提升,牽引經濟社會各領域的高質量發展。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十四五”新征程中,各地需結合實際情況,因地制宜、揚長補短,把“綠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銀山”做得更大,走出一條生態優先的高質量發展之路,讓綠色成為高質量發展的亮麗底色。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ayzwhls.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杭州高達軟件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