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注重需求側管理。會議指出,“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要緊緊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注重需求側管理,打通堵點,補齊短板,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提升國民經濟體系整體效能”。需求側管理是進入新發展階段的戰略抉擇,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內容,其指導思想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
去年以來,國內市場受新冠肺炎疫情沖擊,需求受到了抑制,全球經濟遲遲無法復蘇也使外部市場存在很大不確定性,但我國依然能夠成為世界上唯一實現正增長的經濟體。其中,超大規模的內需市場發揮了重要作用。中國有14億人口,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已突破1萬美元,是全球最大最有潛力的消費市場,蘊含巨大增長空間。提出需求側管理,就是要把潛在需求激發出來變成現實需求,繼續發揮消費在經濟增長中的基礎作用。
需求側管理不僅注重激發短期的總量需求,也聚焦制約總需求增長的中長期、系統性問題,致力于構建完整的內需體系,強調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進而提高居民消費在國內需求中的比重。2014-2020年中國消費連續7年成為經濟增長第一拉動力,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突破100萬億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萬美元,城鎮化率超過60%,中等收入群體超過4億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不斷提高,帶動了消費總量的擴大和結構升級,從中長期來看,我國依然有著巨大的消費潛力。進入新發展階段,實施需求側管理,最終是要以擴大內需為戰略基點,推動消費升級、激發潛在需求,實現高質量發展。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緊緊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注重需求側管理”。供給和需求是構成市場的兩個不可或缺的方面。無論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還是需求側管理,均強調供給和需求的辯證統一和協同發力。沒有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供給,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就得不到滿足。沒有需求側的消費需求牽引,供給也無法實現。進入新發展階段,實現高質量發展,把需求側管理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結合起來是大勢所趨。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完整提法是“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需求側管理的要求是“要緊緊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注重需求側管理”。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供給和需求是市場經濟內在關系的兩個基本方面,供給側和需求側是管理和調控宏觀經濟的兩個基本手段。經濟政策是以供給側為重點還是以需求側為重點,要依據宏觀經濟形勢作出抉擇,二者不是非此即彼、一去一存的替代關系,而是要相互配合、協調推進。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用好需求側管理這個重要工具,使供給側改革和需求側管理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良好環境和條件。”由此可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仍是經濟工作的主線。我們的政策目標是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使供給適應變化了的需求,創造出新的需求,同時通過需求側管理,更好地配合供給的新變化,發揮需求牽引供給的作用,形成供給和需求在更高水平上的動態平衡。
需求側管理不僅應注重總量管理,也應注重結構匹配。需求側管理強調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同時,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政府通過消費引導、集中投資“兩新一重”(新型基礎設施、新型城鎮化、重大工程),發揮補短板和導向作用,撬動社會投資,以充分激發市場潛能,有助于進一步優化需求結構。此外,需求側管理從國民經濟的宏觀視角出發,強調“打通堵點,補齊短板,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更好地暢通國民經濟循環,有助于在中長期合理引導消費需求和投資需求,提高需求水平,優化需求結構,為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重要支撐。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ayzwhls.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杭州高達軟件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