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事關中華民族永續發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大戰略決策。在數字化轉型全面推進的當下,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轉型,理應將數字化轉型作為一個重要抓手。
國務院國資委《關于加快推進國有企業數字化轉型工作的通知》全面部署能源企業數字化轉型工作,提出打造能源類企業數字化轉型示范,明確國有能源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基礎、方向、重點和舉措。在國家“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中,進一步將數字經濟等要素作為實現碳中和目標的關鍵支柱。
國際上,一些發達國家在推動數字化的進程中,也將大數據分析、機器學習、區塊鏈、分布式能源管理及云計算等數字技術,積極應用到能源生產、輸送、交易、消費及監管等各個環節。國際能源署預測,數字技術的大規模應用,將使油氣生產成本降低10%至20%,并有望將太陽能光伏發電、風力發電的棄電率降至1.6%,從而到2040年減少3000萬噸二氧化碳排放。
精細化專業化管理碳排放數據
數字化轉型推動生產方式變革,加速供給端節能減排——
我國降碳主要舉措包括“提能效、降能耗”“能源替代”和“碳移除”三個方面。其中,“提能效、降能耗”是首要舉措,即建筑、交通、工業、電力等高排放企業需要進行綠色升級。
數字化轉型的本質在于效率的提升。數字化轉型必然要求高耗能企業進行生產方式變革,引入數字化技術,改進生產工藝流程,提高設備運轉效率,提升生產過程管理的精準性,進而在提升高耗能企業生產力和工作效率的同時有效促進節能減排。
例如,對哈爾濱市政供暖存在的供暖不均、能源過度消耗以及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污染氣體過度排放等問題,有關企業提供一整套“智慧供熱”方案,基于數據分析、算法建模能力等,構建了一個能感知、會思考、可進化、有溫度的“供熱智能體”。數據顯示,一個供暖季可節約標準煤約5193噸,減少碳排放約3397噸。
數字化轉型推動生活方式變革,減少消費端碳排放——
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實現,必須建立在全產業鏈的節能減排基礎上。當前,產業鏈終端的消費已成為碳排放的重要領域。因此,除了在供給端主動進行節能減排,還需要從消費端減少碳排放,進一步推動低碳消費,并倒逼供給端節能減排。
數字化轉型不僅能夠降低能源消耗,提升資源利用效率,還在改變傳統的消費行為和觀念,正驅動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低碳消費、低碳生活行列。
一方面,共享出行、無人駕駛、移動支付等數字化技術的應用大大優化了資源配置效率,直接降低了消費過程中的碳排放。
另一方面,數字化使消費行為及其對環境產生的影響得以量化。通過智能設備,人們可以直觀監控消費過程中的碳排放。個人消費過程中被量化的碳排放數據,也為企業和政府部門設計相關激勵機制提供了便利。
數字化轉型推動城市治理變革,實現城市生活場景節能減排——
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的最大應用場景在于城市,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最終實現也依賴于各種城市生活場景的節能減排。實現城市整體綠色轉型,需要基于碳排放數據的精細化、專業化管理。
數字化轉型催生了數據這一全新的生產要素。城市數字化轉型就是要將數字化植入城市建筑和基礎設施之中,建立以污染數據、交通數據等多種數據為基礎的“城市數字大腦”。通過各種城市生活場景碳排放數據的精準采集與可視化分析,提升城市資源使用效率,為居民帶來便捷與高效,實現碳排放的減少。
全產業鏈全生活場景節能減排
數字化轉型能夠實現從生產到消費的全產業鏈、全生活場景節能減排。下一步,可從公眾意識提升、技術創新、金融支持和應用場景搭建等層面抓好工作。
第一,構建個人碳賬戶,提升公眾綠色低碳意識。
提升公眾綠色低碳意識,鼓勵公眾參與節能減排,是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的重要任務。可探索建立碳數據標準體系和碳數據安全機制,積極構建公眾碳排放相關數據平臺,基于統一標準對節能減排行為進行量化,構建能夠實現行為記錄、量化核證等功能的個人碳賬本。
第二,注重數字技術和綠色技術融合創新。
數字技術和綠色技術的深度融合,可進一步提高節能減排效率。我國在數字技術、綠色技術發展方面有系統規劃,也投入了不少資源推進數字基礎設施和新能源產業建設。但客觀而言,在產業應用和政策激勵等方面,數字技術、綠色技術還沒有完全聯通。
下一步,要構建協同、開放式創新網絡,積極引導企業進行數字技術和綠色技術融合創新,加速大數據、云計算等數字技術在污染控制、循環再生等綠色技術創新過程中的應用,借助數字技術推動零碳技術研發、實驗和推廣;要推動綠色技術、數字技術融合研究,加強投資引導;要以碳達峰、碳中和需求為導向,推進高校學科交叉融合和專業調整,培養一批熟悉數字技術、了解綠色技術的融合型人才。
第三,利用金融科技精準助力綠色轉型。
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實現,離不開金融的精準助力。如果想做好綠色金融、碳市場,需要建立一套有關碳金融和綠色金融中的參數、指標體系及計量、測算的框架,以此來助力各項任務規劃和投資引導。
下一步,要推進人工智能、區塊鏈、云計算等在綠色金融領域中的應用,為客戶篩選、投資決策等提供技術支持,幫助金融機構準確鎖定真正的“綠色”企業。
第四,搭建多層次“雙碳”應用場景。
在企業層面,可細化實施補貼核心高耗能企業數字化轉型,在建筑、交通、工業、電力等行業建設形成一批標志性示范數字化企業。
在園區層面,可推動一批數字技術巨頭進駐,在智能制造、云計算、大數據等領域與傳統高耗能企業展開全面合作。
在城區層面,可加快城市基礎設施的數字化轉型,加速數字技術在城市管理中的應用,形成城市碳達峰、碳中和監測數字化體系,對重點企業、行業和區域的監測數據進行實時傳輸,實現各類碳數據動態關聯共享、標準化、即時化。
可進一步依托“城市數字大腦”,利用精準映射、虛實融合、模擬仿真等核心能力,實時跟蹤評估交通、工業和生活等多種場景下的城市碳排放情況,實現城市碳排放超標自動發現、碳排放足跡追蹤回溯和要素資源高效配置。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ayzwhls.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杭州高達軟件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