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的價格主要由供求因素主導。自國際金融危機以來,世界經濟復蘇持續疲軟乏力,新興市場國家經濟增速放緩,對鐵礦石的需求大大減少。在需求疲軟的情況下,幾大鐵礦石供應商反而增加了產量。今年上半年,澳大利亞最大的鐵礦石供應商力拓的鐵礦石發貨量同比增長了20%;巴西淡水河谷今年二季度的產量也創有史以來的同期最高紀錄,并表示將致力于到2018年將年產量從目前的約3億噸提高到4.5億噸。長期來看,鐵礦石的產量將穩步增長,其價格走勢恐會繼續下滑。澳大利亞麥格理銀行的報告指出,鐵礦石市場正處于大宗商品近期歷史上前所未有的轉折階段。
美元走強也對包括鐵礦石在內的大宗商品價格產生了影響。由于美國的經濟表現相對良好,市場普遍預期美聯儲升息在即,促使美元指數連續12周上漲,對大宗商品價格形成了打壓。機構預測,美元漲勢將持續到明年,這意味著大宗商品價格將繼續受到美元的壓制。
鐵礦石價格的下跌進一步加劇了供應商的寡頭局面。一些規模小、生產成本高的供應商因“扛”不住價格的大幅下跌而被迫停產,而鐵礦石巨頭們一方面通過薄利多銷提升了利潤,另一方面利用成本優勢“享受”著價格跳水產生的市場擠出效應。財報顯示,力拓公司上半年凈利潤同比大幅增長156%,必和必拓公司2013—2014財年凈利潤同比增長23%,淡水河谷今年二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逾2倍。淡水河谷公司首席執行官費慕禮9月訪問中國時曾表示,在目前形勢下,只有高效率、高質量鐵礦石的生產廠商才能存活下來。
分析認為,即便鐵礦石價格進一步下跌,生產商也很難為了保住收益而減少供應。因為一旦減產,立刻會有其他供應商占據這部分市場份額。因此,“拼成本”或許會成為未來鐵礦石市場的主要基調。巴西淡水河谷公司日前透露,目前正在拓展更高品位鐵礦石的生產地,并積極與中國方面探討40萬噸的“大船”項目。一旦達成協議將有助于降低運輸成本。
鐵礦石市場是大宗商品市場的一個縮影,而大宗商品價格的頹勢,則折射出世界經濟不振的面貌。目前,歐洲遠未走出危機的陰影;美國要恢復到危機前的水平仍尚需時日;新興市場國家則面臨著較為嚴峻的轉型和改革壓力。包括鐵礦石在內的大宗商品行情要出現根本性的轉機,只能等待世界經濟全面回暖。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ayzwhls.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杭州高達軟件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