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戰略任務,這一目標在當下具有重要意義。首先,中國式現代化迫切需要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來夯實物質基礎,實現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和綜合國力的大幅躍升;其次,高質量發展要實現由粗放式發展向環境友好型發展轉變,由以引進消化吸收創新為主向依靠自主創新轉變,由集成創新為主向原始創新為主轉變,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是突破固有發展模式,實現高質量躍升的必然選擇;再次,當今世界正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全球產業布局日益近岸化、在岸化、短鏈化,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是夯實發展優勢,應對新型大國關系和復雜外部環境,確保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順利實現的重要保障。
現代化產業體系具有三大特點。一是以創新為核心動力。我國產業體系門類齊全,但大而不強,現代化產業體系要以創新為驅動力,以強大的基礎科研實力為根基。二是具有較強的國際把控力。新一輪國際產業競爭是一系列前沿科技、新產品、新業態的競爭。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要形成若干國際領先的王牌產業,培育一批有國際競爭力的“專精特新”企業,提升國際話語權。三是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現代化產業體系要能應對國內外各種危機,具有強大的韌性和彈性,實現上游原料、中游中間品、下游消費品的全鏈條自主可控。
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重在補短板、鍛長板,確保產業體系自主可控、安全可靠,力爭在全球產業鏈布局和國際分工中占據有利位置。當下,需處理好五方面問題。
第一,以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與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雙輪驅動”為路徑。傳統產業存量大、帶動就業多、經濟拉動效應明顯,其轉型升級是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內容。同時,要瞄準量子計算、人工智能、腦科學、生物醫藥、空天科技等前沿科技與產業領域,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
第二,加快彌補基礎研發短板,構筑產業體系“源動力”。當前,以集成創新和消化吸收創新為主的“跟跑”模式難以為繼,已觸及上游基礎科研瓶頸。必須下決心培育一批國際一流大學,培養拔尖人才,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為產業創新發展提供不竭動力。
第三,加快形成國有企業與民營經濟協同共進的企業創新格局。國有企業要在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中發揮引領性作用,利用資金、人才、市場等優勢,加強與高校、科研院所聯系,支持行業共性技術研發,將技術成果向民營企業開放,促進科技成果產業化。同時,大力培育專注細分市場、創新能力強、成長性好的優質中小企業,打造現代化產業體系生力軍。
第四,健全有利于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制度環境。妥善解決政策滯后性、功利性和缺乏一致性問題,構建高質量制度供給體系。政府應聚焦基礎性、公共性和關鍵性領域,專注于定規則、定標準、定原則。降低產業進入門檻,完善市場導向的科研管理體制,支持科研人員創業,探索國有資產科技成果權屬改革。
第五,強化現代化產業體系要素支撐。加強人才保障,吸引國內外頂級科學家和高層次人才,構建全球性、開放型研發網絡。加強海外礦產等原材料保障,通過參股、合作開發等方式共同開發第三方國家礦產,以“國有+民營”的合作新模式獲取海外資源。加大資金保障,提高基礎研究、政府資金在科研經費中的比重。強化土地保障,妥善解決產業鏈關鍵環節和配套產業用地問題。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ayzwhls.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杭州高達軟件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