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繼偉表示,目前中國有充足的政策工具和巨大的改革空間保障中高速增長。中國的國內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為66.4%,服務業對經濟增長貢獻為50.5%,適齡勞動人口在減少,這樣一種經濟結構能夠支撐中高速增長是不容易的。但中國的結構性改革,將會釋放巨大的增長潛力,正在支持并將繼續支撐中國經濟增長。什么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供給側就是生產要素的一側,供給側生產要素效率的改善、配置扭曲的解除、交易成本的下降,都屬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內容;改革就是校正各種扭曲,為什么我國有巨大的改革空間,正是由于我們扭曲嚴重,所以校正扭曲產生的額外增長的空間就大。要把短期就能見效和長期才能見效的措施搭配推進。
他指出,現在,很多措施已經見到成效。最快的改革措施是簡政放權。現在居民和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過去幾周、幾個月甚至經年辦不下來的事,現在幾天、幾周就辦成了,極大地推動了創業和創新。還有價格改革;實施減稅政策,特別是鼓勵創新、鼓勵投資的一些減稅政策;推進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包括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實現義務教育資源的可攜帶,統籌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養老保險,目的是鼓勵農民工進城就業和定居,使得勞動力按照其適宜的配置要求流動,這有利于提高效率,支持近期和中長期增長。“去產能、去杠桿、去庫存”等,短期可能是緊縮性的,但是中期是擴張性的措施必須推進,必須過關。中國不是發達國家,特別是我們有50%的儲蓄率,必須要有投資而且是高質量的投資。現在傳統的做法已經行不通了,要鼓勵創新性的投資,目前第三產業的投資比制造業快,第三產業的利潤增長比制造業快,制造業中新興產業的增長快于傳統產業,利潤增長也快于傳統產業,傳統產業甚至在下降或虧損,已表達了這種趨勢。
樓繼偉稱,中國財政政策、結構性改革還存在空間,要繼續發揮作用。中國現在赤字率不到3%,馬斯特里赫特條約3%的標準并不是太客觀。即使按照這個標準,債務率也不是特別高。去年中央和地方直接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接近40%。或有債務需要評估代償率,代償率是不斷變動的,經濟好的時候隱性擔保債務大部分都不會實現,但經濟下行的時候隱性擔保債務實現可能性就比較大。因此,有的國際組織估計我國政府債務率略高于40%是可以理解的。總體來說,債務還是有一定空間的。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ayzwhls.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杭州高達軟件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