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中國宏觀經濟政策的空間有多大?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劉元春29日在中新社主辦的“中新財經2021年會”上從財政和貨幣政策等方面作出解析。
首先是財政政策,劉元春指出,今年地方政府專項債結余約為7000億元(人民幣,下同),如果按照去年規模略做縮減,再加上今年留存的,估計專項債規模在4.3萬億元左右。同時,中國有個特殊上繳基金,往年最大規模能達到1.5萬億元。今年,國有企業整體利潤不錯,特別是上游的國有企業,如果通過特殊上繳渠道,這一基金預計能夠達到1萬億元以上。此外,中國還有一個“預算調節基金”,在特殊時期,也可以調動上萬億元的規模。
數萬億的財政政策空間之外,劉元春認為,明年中國經濟穩增長的另一大基礎是貨幣政策空間依然很大。他指出,實際上,人民大學所測算的中國“貨幣條件指數”是偏緊的,超過2015年、2016年時。明年不僅要使社融增速、貨幣供應量、貸款增速與名義GDP增長速度掛上鉤,同時還要提供在特殊時期進行緩沖的“中間帶”。
對比中美息差,劉元春以房地產抵押貸款為例說,目前美國五年期房地產抵押貸款利率是2.37%,中國的五年期加權平均利率房貸利率是5.35%,中美之間的利差是300個基點。即使對明年人民幣匯率預期保持相對穩定,中國的貨幣政策依然有100個基點的調整空間。
有人說,中國的利率不能再降,穩健貨幣政策只能結構性地寬松,不能夠進行總體性地寬松。“我們不能有這種教條”,劉元春說,在相對高負債和高風險處置的條件下,穩健貨幣政策的內涵要重新認識,不能固守于傳統。
除了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劉元春表示,外需是明年穩增長的另一個支撐。中國高新技術的發展,布局科技自立自強的投入也是很可觀的。這些都為2022年中國經濟“行穩”帶來信心。(完)
相關資訊:
盛松成:抓住當下有利時機,加力宏觀政策逆周期調控
上海財經大學教授、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原司長盛松成表示,在做好跨周期調控的同時,我國應抓住目前的有利時機,加大宏觀經濟政策逆周期調控力度。積極的財政政策應加快落實,穩健的貨幣政策宜穩中趨松。從國內看,財政政策有較大的發力空間。從國外看,美聯儲尚未加息,這也給我國貨幣政策逆周期調控留出了窗口期。
張軍擴:適當加大擴大內需的政策力度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張軍擴表示,明年穩增長的關鍵之一是要適當加大擴大內需的政策力度。在當前內需增長乏力,經濟下行壓力持續不減的情況下,擴大內需,特別是針對穩定和擴大投資需求適當加大政策力度,不僅是必要的,也是緊迫的?!斑@是短期穩增長的需要,也是中長期優化發展結構、夯實發展基礎、增強發展后勁的需要?!?/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