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已進入倒計時,但多城仍在密集推地。
近日武漢、廈門、南京、青島等多個城市陸續推出第四、第五批集中供地,成交金額超338億元。
據了解,22個集中供地城市中除長春、沈陽外,其它城市均已完成三批次供地;同時,22個城市中已有14個城市完成了四批次供地;另有3個城市已完成了五批次供地。
克而瑞市場研究總監馬千里表示,隨著多個城市密集推出今年第四、五批次供地活動,全國土地市場成交規模達到年內一個高峰期。
在諸葛找房數據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師王小嬙看來,熱點城市年末加快供地節奏或增加一輪供地,或與地方欲增加財政收入有一定關系。
“近期關于房企融資方面的利好頻發,對房企恢復正常的經營、投資起到一定促進作用。多城此時推地,也是想抓住政策窗口期,以提升土地市場熱度,助力完成全年財政目標。”王小嬙表示。
馬千里指出,當前各城供地活躍,但政策效果于短期內未能在企業資金回籠方面得到充分體現,當前房企首要工作仍然集中在籌融資、促銷售上,投資需求較為疲弱。
中指研究院土地事業部負責人張凱稱,年初多數房企對市場抱有較強信心,第一批次集中供地表現相對積極,但隨后受到房地產市場預期轉弱等多重因素影響,自第二批次集中供地開始,房企拿地積極性迅速減弱。
張凱指出,今年第一、第二批次的拿地主力仍以央國企為主,而自三批次起,地方國資再次進場托底,拿地金額占比持續提升。全年來看,地方國資歷史罕見地成為22城拿地的主力。
土地市場供求方面,城市之間的分化進一步加劇。
“今年房企仍聚焦核心城市,其中,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廈門和合肥等城市的土拍熱度相對較高,反觀長春、沈陽等城市,至今尚未能推出第三批次集中供地,全年宅地供地計劃完成率不足三成。”張凱說。
從前11個月各梯隊城市土地出讓情況來看,出讓金均出現下滑,但三四線城市降幅較大。
中指院數據顯示,今年1-11月,一線城市住宅用地出讓金同比下降12.4%,二線及三四線城市住宅用地出讓金同比降幅分別為33.5%及43.6%。
馬千里表示,在樓市銷售仍未明顯復蘇背景下,重點城市集中供地冷熱分化的趨勢還將延續。同時,在流動性緊張情況下,房企將重點關注核心區優質宅地的投資機會。
張凱指出,與去年第一批次的薄利搶地形成鮮明對比,今年多個城市的地塊利潤空間更為充足,特別是一線城市地塊利潤空間普遍在10%以上。
“能否從銷售端實現‘回血’與市場信心息息相關,土地投資端的信心也有賴于市場信心的帶動。”馬千里補充道。
從全國情況來看,受市場深度調整影響,22個集中供地城市年內土地收入出現大幅縮水。
據中指院統計數據,截至目前,22個集中供地城市累計攬金約1.9萬億元,相較于2021全年22個城市累計土地出讓金收入2.8萬億元而言,同比下降超三成。
對于明年土地市場走勢,張凱認為,盡管近期多部門頻繁發聲支持房地產業,市場亦預計未來或出臺更多扶持性政策,但受居民收入預期減弱及樓市持續低迷等綜合因素影響,預期未來土地市場并不樂觀。
“明年的土拍市場或將延續全國低迷、城市分化的走勢。各地土拍規則將保持寬松,為完成土地出讓收入目標,部分城市實際地價有進一步下調的可能性。”張凱表示。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