趨勢1走出行業困局還需3年~5年
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鋼鐵企業普遍面臨著既要攻艱克難求生存,又要調結構、轉型升級謀發展的雙重壓力。鋼鐵產能過剩,市場需求不足,同質化競爭嚴重,上游鐵礦石價格制約,企業內部成本不斷升高,行業處于微利時代……諸多因素的疊加,導致鋼鐵行業經營運行困難。要走出目前的困難局面,大體上還要經過3年~5年時間。這段時間既是鋼鐵行業的困難時期,也是鋼鐵行業上下游產業供求關系的再平衡期。主要體現在以下3個方面:
一是,目前鋼鐵行業經過10多年的快速發展,產能總量過大,消化這些過剩產能至少需要3年~5年時間;這段時間,是國內下游產業復蘇、市場需求逐步增加的過程,也是供需再平衡的過程。二是,上游鐵礦商控制價格的局面隨著鐵礦石需求放緩和鐵礦石供大于求趨勢形成,將在3年~5年時間之內改變。據預測,全球鐵礦石新增產能的投產高峰期在2014年~2017年形成。主要依據是全球鐵礦石產量到2015年將達到28.34億噸。這就意味著,2015年~2017年,將形成鐵礦石產量釋放高峰期,屆時鐵礦石價格將回歸到合理水平,礦價可能下跌至80美元~90美元/噸。三是,今后3年~5年時間是世界經濟逐步復蘇期,同時也是國內產品出口逐年轉旺時期。
在今后這段時間內,鋼鐵行業將由過去依靠要素驅動的擴張型發展開始轉變為依靠企業自身效率驅動、創新驅動而“耕耘”存量。與此同時,鋼鐵行業將與上游煤炭、鐵礦石產業和下游產業形成一個流動性體系。這個流動性在于,當下游需求略微好轉、鋼材價格稍有上升時,一方面會很快誘發鋼鐵行業自身存量釋放,另一方面又會立即引起上游原燃材料特別是鐵礦石價格快速拉升,不但會造成鋼鐵生產成本升高,還會造成鋼材價格難以向下游產業傳導。這種惡性循環不僅威脅著鋼鐵產業正常發展,也直接威脅著鋼鐵經貿商正常有序的經營。
趨勢2行業聯合重組提高產業集中度
100多年來,世界鋼鐵業的發展就是鋼鐵產量向大集團、大公司集中的競爭史。其間,全球鋼鐵工業經歷了4次大規模的重組并購,相應產生了4個時代的巨型鋼鐵企業,分別是美國鋼鐵公司、新日鐵、安賽樂、安賽樂米塔爾。這4次大規模重組并購在提高產業集中度的同時,分別打造和確立了美國、日本、歐洲在世界上的鋼鐵強國(地區)地位。
近30年來,我國鋼鐵工業的發展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和發展,聯合重組大體上也經歷了4個階段。
2000年以前,國內鋼鐵企業聯合重組主要是以政府為主導的。這一個階段鋼鐵業聯合重組探索的最大成果就是造就了寶鋼集團成為世界500強。
2001年~2007年,寶鋼集團收購重組新疆八一鋼鐵集團,武鋼經過聯合重組形成了武鋼集團的西南布局,還產生了鞍鋼集團、華菱集團、馬鋼集團、包鋼集團、太鋼集團、酒鋼集團等。這一階段國內鋼鐵企業聯合重組最大成果是造就了沙鋼集團進入世界500強。
2008年~2010年,國內鋼鐵企業實施了跨地區的大規模的重組,全國共發生了28起較大規模的鋼鐵企業聯合重組,其中在國有鋼鐵企業中發生了19起、民營鋼鐵企業中發生了9起。這一階段國內鋼鐵企業兼并重組的最大成果是造就了世界500強的河北鋼鐵集團。
2011年至今,鋼鐵行業的兼并重組活躍程度較上一階段略有下降,全國鋼鐵行業發生了18起兼并重組案例。這一時期,一方面是寶鋼、武鋼、鞍鋼、首鋼都在消化此前兼并重組的企業進行實質性整合,另一方面是邯鄲寶信、津西集團、江西方大集團、德龍集團、云南曲靖、山東鄒平、山西立恒等一批民營鋼鐵企業兼并重組也逐漸興起。這一階段國內鋼鐵企業兼并重組的結果是造就了鞍鋼2011年、首鋼2011年、武鋼2012年先后進入世界500強。到2013年,國內粗鋼年產量超過1000萬噸的18家鋼鐵企業年產粗鋼40868.15萬噸,產業集中度為53%,比2007年前18家鋼鐵企業產業集中度的50%提高了3個百分點。
為什么這些鋼鐵企業為追求更大規模的經濟效應而不斷進行跨地區甚至跨國結盟,通過兼并重組形成更大的鋼鐵集團呢?當2005年5月份米塔爾完成對美國國際鋼鐵集團(ISG)的收購已形成7000萬噸鋼規模,成為全球鋼鐵業“老大”時,為什么還要在2006年反復向全球第二大鋼鐵公司安賽樂發起收購行動,最終達成合并協議重組為安賽樂米塔爾,成為全球鋼鐵航母?其根本原因在于5個方面。
一是企業規模影響著企業生產成本,生產規模的擴大可以降低原材料采購成本、減少全員和降低管理費用,從而帶來單位產品成本下降。因此,企業規模報酬在鋼鐵行業內一般呈遞增趨勢。二是規模越大,越容易使企業在原料和鋼材兩個市場上取得更大優勢,增強在國際經濟平臺上的話語權,可以和競爭對手分享或者占有更多的資源和更大的市場。三是有利于優化資源配置和生產經營協調,最大限度地提高資源利用率和效益。四是有利于生產專業化分工與協作體系的建立和實施,進而調整優化工藝布局、生產廠與市場的布局,大力采用新工藝、新技術和新設備,實現企業科學管理。五是有利于產業布局,從總體上解決長期存在的重復建設和重復引進問題。
當前,兼并重組的環境正在發生重大變革,完善的配套政策正在逐步形成。2014年,繼2010年《關于促進企業兼并重組的意見》(國發[2010]27號)和2013年十二部委發布的《關于加快推進重點行業企業兼并重組的指導意見》(工信部聯產業〔2013〕16號)之后,《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優化企業兼并重組市場環境的意見》(國發〔2014〕14號)從行政審批、交易機制、金融支持、支付手段等全鏈條進行梳理革新,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充分發揮企業在兼并重組中的主體作用。在市場化的前提下,政策對企業兼并重組的服務作用正在體現。在政策的助力和兼并重組成功案例的支撐下,我國鋼鐵行業的兼并重組將走得更遠。
趨勢3鋼鐵行業結構調整轉型升級
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鋼鐵產業的重創,既使鋼鐵產業陷入危機困境之中,又促使和推動了鋼鐵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鋼鐵產業能否實現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是鋼鐵企業能不能走過目前困境的一道關卡。
經濟轉型的4個特征。鋼鐵企業要由過去上項目擴大規模的發展,開始轉向主要依靠企業自身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和技術水平,提高企業素質和品種質量效益、經營存量、盤活存量的發展;企業要由過去依靠要素驅動、粗放型發展開始轉向效率驅動、創新驅動的集約型發展;企業要由過去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消費“三駕馬車”拉動式的發展,開始轉向依靠宏觀經濟進行結構性改革,從供給端找到經濟增長的新動力,避免出臺大規模刺激性計劃和措施,以短期陣痛換取長期持續發展;企業要由過去重生產經營而忽視環保循環經濟的發展,開始轉向把環保放在首位、全面促進企業生產經營管理和節能環保循環經濟的發展。
企業轉型升級的8個取向。第一,企業產品結構要由中低端向中高端提升,更加突出以市場、利潤為導向的產品高端、精品、深加工、差異化,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質量、高市場占有率的產品將成為更多企業的追求;第二,企業將主要通過技術改造來推動技術進步與創新,進而推動工藝技術裝備結構綜合配套水平進行優化升級;第三,企業內部管理,將由過去粗放式轉向規范化管理,進而轉向精益化、精細化、定制化、人性化管理和文化管理,并導入或探索實施適合本企業實際的管理模式,實現企業管理和員工素質全面升級;第四,企業組織結構調整和規模發展主要是通過兼并重組的方式來推動企業規模向大而強方向的擴張和升級;第五,企業將以綜合治理和創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兩型”企業來實現企業綠色轉型升級;第六,企業將由過去專注做好鋼鐵產供銷、鐵鋼軋開始向產業鏈的延伸拓展方面轉型升級;第七,鋼鐵企業應更加重視由做專做精做強鋼鐵主業向“一業為主、多元化經營”轉型升級;第八,鋼鐵企業將由以生產經營為中心的生產制造型企業向以客戶為中心的供應服務商型企業轉型升級。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ayzwhls.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杭州高達軟件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