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作為投資者來講,作出一些選擇,似乎看上去是非常簡單的道理,比如說能賺錢,未來是不是有一個發展的前景等等,當然還有對社會是不是有所貢獻有可持續性。但是對于政策制定者來講,不得不說馮飛這是一個各種利益進行角逐的過程。包括我們說的傳統經濟到新經濟的過度,從中國制造到中國智造,對哪些進行補貼,哪些企業進行幫助,哪些企業下崗職工發多少錢?哪些企業可能有進入下一個階段的潛力?哪些企業給予更多的幫助?哪些企業真的要轉變方向?這一切對于政策制定者來說都是挑戰,而且我們有很多的部門,不同的部門關注不同的話題,特別想從政策制定的角度請教中國在目前關鍵的時刻,在哪些政策制定是最關鍵的環節?工信部又能起到什么樣的作用?
馮飛:因為現在我們面對的是一個有些領域是一個顛覆性的變化,對于產業生態的顛覆,包括新進入者,以及過去生產組織方式、運營模式的顛覆。因此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需要平衡的是經濟問題和社會問題,所謂社會問題會影響就業等等一系列的問題。您剛才說到的選擇哪些企業,我想不是政府選擇,而是市場選擇的過程。我們需要再平衡的是生產者剩余和消費者剩余兩者之間的關系,要使得生產者有足夠創新的能力,還是要有足夠的生產者剩余,同時要把創新的成果,使得老百姓消費者能夠充分地享受到,這是政府需要平衡的問題。
在這樣一個過程當中,需要制度的創新是非常之重要的。制度創新當中,我想最重要的是一個包容性,激勵創新,過去我們的政策比較多的是對既有事物的管理,比如說既有的已知事物進行規范和管理,而現在我們面對的是一個變化非常大的,而且可能是我們不可預知的事物,所以就需要不斷的去進行制度的創新。我想在這個過程當種,《中國制造2025》體現了這樣一個理念,我們營造良好的產業生態,實行以人為本的人才戰略,當然還有制造業創新體系的提升。總體上我們還是要把市場的力量、技術創新所帶來的增長的動能能夠充分地發揮出來。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ayzwhls.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杭州高達軟件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