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體記者 曹朝霞
亂云飛渡關月冷,夜海沉浮無常性。受全球疫情及世界經濟環境諸多不確定性因素的影響,上半年我國鋼材國內消費及出口量雙雙下降,而粗鋼和鋼材產量卻在同比增長。
在疫情常態化的當今,如何化解“逆增長”帶來的壓力甚至危機?從長遠健康發展的角度,鋼鐵流通企業又該如何改善自身以構建現代鋼鐵供應鏈?作為中國金屬材料流通領域的國家級行業組織,中國金屬材料流通協會在“密謀”哪些新計劃來推動供應鏈建設?2020年9月17日,在一年一度的中國鋼鐵流通促進大會如期盛放之時,《現代物流報》全媒體記者對中國金屬材料流通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陳雷鳴進行了專訪。
《現代物流報》:在今年全球疫情的特殊背景下,第十五屆中國鋼鐵流通促進大會與往年相比有哪些特殊意義?
陳雷鳴:今年疫情對中國經濟的整體影響很大,另外一些西方國家在全面打壓中國。在這種情況下,如何提振中國經濟,對沖疫情對中國經濟和行業的影響至關重要。因此,我們以“‘后疫情時代’鋼鐵行業的出路與對策”為主題召開第十五屆中國鋼鐵流通促進大會,為我們鋼鐵領域生產、貿易、物流、加工等整個產業鏈的企業提供創新思路。大會融合了專家學者的理論高度及企業的實戰經驗,并結合國家倡導的新技術、新理念,我相信會對鋼鐵產業鏈上各個節點的企業都將提供新的思路、經驗和對策。
《現代物流報》:目前我國鋼鐵流通業亟待解決的最大問題是什么?從構建現代鋼鐵供應鏈的角度,您認為應做哪些改變?其中,對流通企業有哪些建議?
陳雷鳴:目前整個鋼鐵行業產能過剩,而且在今年疫情影響、在中國投資拉動的前提下,粗鋼產量又創新高。本來我國粗鋼表觀消費量基本到了天花板,但由于疫情對中國經濟造成沖擊,國家今年加大了投資拉動力度,其力度超出我們年初的預期。國家政策提振了鋼鐵行業士氣,尤其是下半年行情會比較好;但是對鋼鐵企業來講需要自我創新和轉變,不能一味吃“政策飯”,一是在供給側改革要做大文章,二是要提高集中度,三是要構建鋼鐵現代供應鏈,構建內外雙循環。在流通環節,我們要思考怎樣降低流通成本,提高集中度和技術含量、服務水平,形成上中下游暢通、聯動的現代供應鏈,這樣才有利于行業的發展。
《現代物流報》:據了解《鋼鐵流通企業供應鏈建設與管理規范》團體標準將在明年初發布實施,請您談談該標準及相關標準體系對我國鋼鐵供應鏈建設的作用和意義?
陳雷鳴:近年來國家在倡導供應鏈創新與應用,所有的供應鏈創新與應用實際上就是供應鏈如何適應全球化時代。雖然今年受西方影響供應鏈有“去全球化”的趨勢,但是從未來整體經濟發展看,供應鏈全球化的趨勢是阻擋不了的。國家在推進供應鏈創新與應用試點的目的,我想是在各個行業先做試點,然后在試點的基礎上向全行業、全社會推進供應鏈。
中國金屬材料流通協會近年來一直在倡導怎樣建設鋼鐵現代供應鏈,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提出制定標準,特別注重標準的實際落地與應用。企業在建設現代供應鏈中,對于如何建設大家心中沒底;建成后達到什么標準才符合現在行業發展的需求,這也是沒有尺度衡量的。因此建立標準一方面為了指導企業怎么建,希望該標準能成為鋼鐵流通企業供應鏈創新和建設的重要指南和參照物;第二是衡量和評判,衡量你建到什么程度了,達到什么標準了,之后我們會在行業樹立鋼鐵現代供應鏈建設的企業典范,助力國家推動供應鏈創新。
《現代物流報》:在現代供應鏈建設中,一個突出的問題是企業間不夠協同。如何改善這種情況?
陳雷鳴:鋼鐵供應鏈應以下游需求為核心,樹立協同發展的理念并重構組織形式。龍頭是生產企業,是鋼廠;流通則是倉儲、貿易、加工、配送,包括電子商務這一系列,需要融入整個產業鏈中;圍繞下游用戶構建快速高效、協同發展的供應鏈體系,同時結合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技術,融入供應鏈金融。因為有現代元素,以新技術、新組織方式構建,才叫現代供應鏈。在未來發展中,現代供應鏈必須樹立協同發展的理念。我國現在一些鋼廠已經開始建設自己的體系了,包括流通環節,供應商甚至涉及終端。流通企業可以融入其中,共同提高產品、服務質量和流通效率;再加上金融融入進來,暢通我們整個供應鏈、降本增效,也符合國家的“雙循環”戰略。上中下游如果不能流通就不能循環,打破壁壘、形成流通才是循環,就像人體的血液,循環才健康,才能夠應對各種市場風險。
《現代物流報》:后疫情時代,面對諸多不確定性,國內鋼鐵流通企業應重點關注哪些問題?
陳雷鳴:鋼鐵流通方面,過去的企業只是貿易商,現在純貿易的形式生存空間有限,肯定不行了。第一,貿易商要要抓住機遇快速轉型為服務商,向上下游延伸產業鏈,打造自己的特色和優勢,深度融入到鋼鐵現代供應鏈中,這是一種途徑。第二是抱團,打破各自一畝三分地的概念,大家形成共識及合作,建立綜合性的現代流通企業集團。這樣,資源整合能力、融資能力、服務能力等方面都會全面提升,才能適應行業的發展。如果是民企,變成大集團,像千萬噸級的流通企業,那它在行業的地位、話語權就完全不一樣了。我們引導流通企業抱團、轉型,逐步延伸鏈條,包括粗加工、精加工延伸,走專業化的道路,并向供應鏈、產業鏈方向發展,這也是鋼鐵流通業的必由之路。
《現代物流報》:在鋼鐵生態鏈建設上,中金協扮演著怎樣的角色?據悉協會把“提升、優化、重塑、共建生態鏈”作為服務宗旨之一,目前此方面的重點工作及近期計劃?
陳雷鳴:中金協作為國家行業協會一直在指導、引領、規范、服務行業和企業。近期,我們主要在做三件事:
一是在鋼鐵現代供應鏈建設方面,我們牽頭,在理論方面指導引領,包括推動標準化,搭建平臺服務行業。
二是圍繞國家西部大開發政策籌謀運作。我認為西部是中國經濟未來發展非常堅強的后盾,西部的面積占中國的70%,國家重啟西部大開發對中國經濟內循環有非常大的價值。西部大開發不可能三、五年就能完成,是一個較為長期的戰略,我們在此方面要發揮引領作用,把東部的先進技術經驗、資金向西部引。在西部,我們在與一些地方政府、城市合作搭建平臺,他們也需要這些優秀企業到西部投資開發。
第三件事是新技術的引領。比如培養區塊鏈人才;在全國引領產業互聯網如何深度服務實際應用方面也取得顯著成效;未來在數字化、智能化方面我們都要通過先進技術引領來提升行業發展,這也是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此外,作為行業協會,我們服務還要深化,要深入到整個鋼鐵經營管理,包括終端使用的全過程,為企業提供更加實際而堅實的服務。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ayzwhls.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杭州高達軟件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