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來自船舶工業,我們船舶工業有這樣一個理念:沒有鋼鐵就沒有船舶!所以我們是生死與共的好戰友。”1月11日,在一次大會上,中國船舶集團董事長、黨組書記雷凡培做了作題為《創新、合作、共贏》的主題演講。
雷凡培首先介紹了中國船舶集團的發展歷程,接著介紹了船舶工業與鋼鐵工業產業鏈高度融合的產業特征,最后提出了未來船舶工業和鋼鐵工業深化合作的幾點建議。
“南北船”合并 中國船舶正式起航
“2019年10月14日,經報國務院批準,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和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實施聯合重組,中國船舶集團正式起航。”雷凡培首先介紹道。
1999年7月1日,原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經國務院批準分拆為中國船舶工業集團與中國船舶重工集團。自此,以長江為界,兩大集團開啟長達20年“劃江而據”的局面,兩大集團也分別被業界俗稱為“南船”“北船”。
20年來,兩大集團逐步成長為世界級造船企業。但近年來,全球船舶行業持續低迷。面對新局面,同根同源的兩大集團選擇合并。這不僅有利于內部優勢互補、減少無效重復競爭、提升效率,還可以統籌發揮產業協同效應。
中國船舶集團集中了我國海軍武器裝備及船舶海工領域最具競爭優勢的資源和力量,形成了完整的海軍武器裝備與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體系,是我國海軍裝備建設的主體力量,能夠設計、建造符合全球船級社規范、滿足國際通用技術標準和安全公約要求的各種船舶和海工裝備。
“我舉一組數據。”雷凡培進一步介紹,“中國船舶集團當前有駐外機構53家,成員單位147家,資產總額達8110億元,創新平臺有203家,員工總人數達31萬人,新接訂單、手持訂單超過全球20%,是世界上最大的造船集團。”
鋼鐵船舶密切合作 產業鏈高度融合
“船舶工業和鋼鐵工業密不可分。舉例來看,韓國當年也是在分析海洋和鋼鐵優勢的基礎上,以國家力量將船舶工業上升為國家產業,韓國從此成為世界造船大國。”雷凡培以韓國為例,說明了船舶工業和鋼鐵工業的密切聯系。
從產業特征來看,船舶工業與鋼鐵工業產業鏈高度融合,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船舶行業與鋼鐵行業產業鏈高度融合。雷凡培介紹道:“造船和鋼鐵互為上下游產業,從產業特征上講都是周期性較強的產業,一定程度上是命運共同體。船舶是國際貨運的主要載體,承擔了全球貨物貿易總量80%,已經成為經濟全球化和各國外貿發展的生命線。我國進口鐵礦石、焦炭等原材料和鋼鐵產業大都是通過大型船舶海運來完成。因此,鋼鐵產業是船舶工業供應鏈的重要一環。同時,作為鋼鐵行業的下游,造船產業是鋼鐵工業的消費大戶。”
從中國船舶集團2019年鋼材采購情況來看,鞍鋼供鋼材86.83萬噸,占比27%;湘鋼供鋼材54.43萬噸,占比17%;營口鋼鐵供鋼材44.99萬噸,占比14%;沙鋼供鋼材32.7萬噸,占比10%。可以看出,鋼鐵與造船是密不可分的關系。
二是造船與鋼鐵產業聯動、融合發展是國際慣例和大勢所趨。當前,鋼鐵行業、船舶與航運產業集中度不斷提升,船價、航運運費、鋼材價格的聯動效應更加突出,實現上下游聯動發展已成為行業發展中進一步確立和增強競爭優勢的重要舉措。
三是鋼鐵工業和船舶工業實現了共贏發展。首先,雙方強化了戰略合作。其次,雙方推動了技術聯合攻關。在國防工業領域,雙方圍繞武器裝備研制需求,在薄板、厚板、型材、鑄鍛件等材料研制及加工技術領域密切合作;在高技術船舶與海工裝備領域,雙方在集裝箱船用止裂鋼、薄板型液化天然氣(LNG)船用殷瓦鋼、超高強度海工鋼、低溫鋼板、雙相不銹鋼、耐蝕鋼等高端品種領域開展聯合攻關。最后,雙方打造出互惠互利格局。
談及鋼鐵工業和船舶工業互惠互利時,雷凡培回憶起多年前鋼鐵鋼業與船舶行業在市場“寒冬”中報團取暖的往事。他回憶道:“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船舶市場發生重大變化,對國內鋼材市場需求直線下降。在這種情況下,鋼鐵企業生產經營也遇到了困難。面對這種情況,中國船舶集團堅持把當期船板采購訂單主要安排在國內,同鋼鐵工業互相支持。”
回顧多年來的發展歷程,無論市場興旺還是經歷低谷,中國船舶集團始終和鋼鐵行業的兄弟企業互相扶持,共同應對挑戰,構建了行業雙方緊密合作、有活力的產業鏈和生態圈,為共同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撐保障,也為下一步實現更大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深化互利合作 攜手續寫新篇章
雷凡培對未來鋼鐵工業和船舶工業深化互利合作提出幾點建議:
一是要在加強軍工協作上下功夫。雙方要圍繞新的安全威脅和海洋權益保護、海洋資源開發等;瞄準新的作戰需求,持續推進新興裝備發展。“在加強軍工協作上,船舶行業對鋼材提出了更高質量的要求。”雷凡培說道。
同時,雙方要立足“小核心、大協作”研發機制體系,通過聯合鋼鐵科研院所、船舶科研院所、鋼鐵企業、船舶企業、高校等單位,擴大合作深度和廣度。
二是要在加強高技術產品研發和制造合作上下功夫。當前,船舶領域仍有一些高端材料品種亟須國產化。例如,極地船舶用鋼仍依賴進口,殷瓦鋼成本高于韓國超低溫高錳鋼30%,張力腿筋腱材料加工仍處于空白,耐蝕鋼、雙相不銹鋼亟待市場化推廣……
雷凡培直言,我國船舶行業在國際市場競爭中最大的痛點就在成本上。這是下一步雙方合作的方向。
三是要在材料基礎技術合作上下功夫。下一步,船舶行業和鋼鐵行業要在超導材料、納米材料、石墨烯、生物基礎材料等戰略性新材料領域加強合作。同時,雙方在基礎材料設計和加工技術上也要進一步開展合作,在材料技術基礎和標準化領域深化合作。
四是要在拓展新業態合作上下功夫。雷凡培坦言,新的競爭形勢呼喚新的合作理念與模式。因此,進一步與鋼鐵行業鞏固戰略合作關系是中國船舶集團接下來的目標。在推進鋼材、原材料、物流、技術研發等領域全面合作的基礎上,雙方可以進一步深化合作,如在國際貿易、成套物流、新能源、金融服務、工程總包等領域的合作。雙方要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共同開拓新領域、新產業,并推動這一產業做大做強。
雷凡培最后總結道,2019年,中國船舶集團造船完工量共計1450萬載重噸,這一目標在今年提升至1600萬載重噸。增量的背后,必然有鋼鐵工業對船舶工業的大力支持,這也更加要求雙方共同攜手走向新的高度、續寫新的篇章。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ayzwhls.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杭州高達軟件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