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發達經濟體經濟運行分化加劇,發展中經濟體增長放緩,世界經濟復蘇依舊艱難曲折。得益于鐵礦石、煤炭等鋼鐵工業主要原燃料價格大幅下滑,全球鋼鐵市場總體顯著好轉。過去十年是中國鋼鐵工業發展的黃金十年,中國粗鋼產量持續爆發式增長,占到世界鋼產量的近一半,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鋼鐵大國;鋼材流通是一個跨企業、跨區域、跨行業的具有時空轉移的流通過程,影響鋼鐵流通效率的因素既與流通體制、組織形式、運行機制等流通自身發展特點決定,更與鋼鐵產業布局、集中度、關聯產業等行業發展環境密切有關。歐美鋼鐵流通企業規模小、集中度低,在鋼鐵產業鏈條中處于從屬和次要地位,這種流通體制與國內鋼鐵流通有很大的相似性。借鑒歐美鋼材流通模式,分析國內鋼鐵流通存在的問題,對創新國內鋼材流通模式有一定借鑒意義。
一、當前國內鋼鐵流通體系的現狀
(一)、上游的鋼材制造業產能過剩,使得鋼材流通業呈微利狀況。在下游需求增速放緩的情況下,我國鋼鐵行業產能過剩的壓力依然存在。隨著下游需求增速下滑以及經濟增速減緩,我國鋼鐵工業將步入低速增長格局,鋼貿行業也跟著呈現微利狀況。從行業利潤分布來看,利潤逐步向上游的采選和制造轉移,而流通的利潤占比越來越低,鋼鐵產量高速增長帶動鐵礦石需求增速強勁,全球鐵礦石巨頭在價格談判中處于絕對強勢地位,產業鏈利潤向上游集中。鋼鐵流通行業在一段時間內可能都將維持微利。國際鋼鐵協會曾指出一個國家只有完成工業化、城市化,人均GDP至少達到一定階段,才會出現鋼材消費的飽和點。中國目前人均GDP仍處在低位,距離增長拐點階段仍有一定距離,人均GDP增長對粗鋼產量仍然具有明顯的拉動作用。我國鋼鐵工業將步入低速增長階段,同樣,鋼材流通也將維持微利狀況。
(二)、鋼鐵流通規模增速趨于平緩。我國鋼鐵流通規模自“十五”時期以來一直保持高速增長態勢,但是在“十二五”期間增速將趨于平緩。主要因素有以下幾點:第一,隨著我國進入工業化中期和城市化進程的平穩發展,從本世紀初開始的電力電信、公路鐵路等基礎建設已過了高速增長期;
第二,國家經濟刺激政策出臺后的大規模基礎建設項目陸續完成,基礎建設將進入正常發展軌道;
第三,中央提出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模式,高產能、高成本、低利潤和單純追求高速度的經濟發展方式將受到抑制;
第四,國家公布了鋼鐵工業結構調整意見,盲目擴大鋼鐵投資、增加粗鋼產量的發展模式即將終結;第五,鋼鐵制造業面臨鐵礦石和焦炭等原材料價格上漲、水電油氣及運輸成本上升、節能減排、污染治理等多重壓力,生產成本居高不下,低成本優勢逐漸削弱,規模擴張空間有限。
(三)、生產與流通產業相互延伸。近年來,制造業和流通業相互滲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產業界限越來越模糊。鋼鐵生產企業通過向流通領域延伸,提高直銷比例,分享流通利潤;流通企業通過向上游延伸,以穩定和保障資源供應,增強渠道控制力和市場話語權。很多生產企業和流通企業都認識到,只考慮單方面利益是行不通的,應該從博弈走向聯合,結成利益共同體,才能提高雙方的市場競爭力、風險抵抗力和企業盈利水平。在這方面,一些中小鋼廠已經先行一步,主動與大型流通企業合作,成立股份制公司,利益共享,風險共擔。這種工貿合作的形式具有很強的生命力,今后將被更多的企業所復制。
(四)、鋼鐵流通管理水平不高。鋼鐵流通是市場競爭比較充分的行業,也正因為如此,目前的市場秩序有待規范,具體表現為:沒有行業準入門檻、企業魚龍混雜、假冒偽劣時有發生、利益關系失衡等。盡管商務部國內貿易行業標準項目計劃中列入了三個有關鋼鐵流通的行業標準,但目前我國鋼鐵流通領域的誠信體系以及有關行業組織還在積極研究建立之中。
二、當前國內鋼鐵流通體系存在的問題
(一)物流管理水平偏低存在缺陷。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大。中國的鋼鐵企業,在減少庫存、提高資金利用率方面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鋼鐵物流缺少全國市場的統籌規劃,沒有形成把物流變成干線運輸、加工配送兩個層次的格局,把物流配送網絡理順,找到合適的結點。在整個鋼鐵流通行業中,制造廠商缺少物流外包理念,缺少專業化的解決方案和專業服務商,致使專業化的解決方案很難形成,缺少專業服務商這個問題還需逐步解決。
(二)、物流成本偏高,缺乏整體規劃。雖然社會物流總成本占GDP的比例在繼續下降,但比重仍然偏高。主要表現在運輸成本的同比增長。保管成本的同比增長。管理成本的同比增長。同時,我國鋼鐵行業的物流缺乏整體規劃,各環節沒有理順,布局不合理,物流成本很高而方式單一,物流市場無序競爭,導致整體效益不佳。
(三)、專業化程度較低,業態發展不平衡。目前鋼鐵企業的"大而全"、"小而全"現象使得鋼鐵企業的物流專業化程度低,運輸、倉儲水平落后,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的建設在規模和發展速度上都無法適應現代物流的要求。同時,物流專業人才短缺,培育也比較困難。物流人才是鋼鐵行業物流發展的關鍵,也是物流企業成長的保障。但中國無論是鋼鐵企業或鋼材流通領域的物流管理或者是人才培養,都還相當滯后。
(四)、信息化程度低,現代營銷和經營水平不高。目前,許多鋼鐵企業還處于電話聯系、手工操作、人工裝卸較低層次的運作階段。絕大數鋼鐵企業是靠紙為媒介來傳遞信息,這顯然無法實現鋼材的現代物流;同時也與現代物流系統所要求的--物流信息在相關企業進行廣泛的交換,在相關交易者之間進行網絡連接還不銜接。
三、形成問題的原因
(一)運行機制落后,抵御風險能力較差。由于我國鋼鐵以生產企業占主導地位,流通企業規模小,經營實力薄弱,加上社會誠信體系缺失,相關法律法規不健全,我國鋼鐵流通主要采取買斷式經銷制。但與歐美不同的是,經銷商必須在與鋼鐵企業簽訂合同時交清全部預收貨款。這種代理模式導致鋼鐵生產企業與流通企業關系極不穩定,很難形成戰略聯盟的利益共同體。當鋼材漲價時,有些鋼鐵生產企業將應發貨資源高價轉賣,延遲發貨或取消合同;跌價時卻提前發貨,轉嫁經營風險。流通企業面對強大的生產企業,忽視了自身盈利能力的提升,普遍缺乏穩定的客戶群體,當市場行情好時,采取“低價買人、高價賣出”賺取流通差價;當市場行情不好時,則面臨庫存擠壓、融資困難等問題,抵御風險能力弱,行業發展很不穩定。
(二)經營模式趨同,降低企業增值能力。長期以來,我國鋼鐵流通業以傳統貿易模式為主,重視抓資源,輕視市場銷售網絡和客戶服務能力的建設,鋼材流通企業主要從事來料加工、轉存運輸等簡單業務,對物流配送、庫存管理、金融服務等流通增值服務提升不夠,經營模式單一,技術含量低,進入壁壘小,行業同質競爭嚴重,經營效率低下。據了解,世界發達國家鋼材綜合深加工比大多在 50%以上 ,其中線材達 60%,棒材 4O%,管材 30%,板材 70%左右 ;國內一般鋼材深加工僅為 10%~15%左右,經營規模前三名的鋼材流通企業銷售利潤率僅在 l%左右。
(三)流通集中度低,影響市場的輻射能力。我國鋼鐵流通企業小而分散,流通集中度低。調查顯示,目前,全國各類鋼材貿易商約有25萬家,鋼材市場 8萬多個,僅有少數幾家年銷售能力在1000萬噸,年銷售量 500萬噸的只有幾家,絕大多數企業銷售量在 10萬噸以下。鋼材流通企業規模偏小,不足以形成強大的規模效益,輻射能力弱,不能適應鋼鐵行業“大生產 、大流通”的發展需要。
(四)物流技術滯后,流通效率低。目前,我國鋼鐵物流園區、鋼材專業市場等物流載體普遍規模偏小,加之管理粗放、標準化程度低、信息技術落后,各物流節點之間難以有效銜接和協調發展,導致流通成本高、流通效率低。比如,有些鋼鐵物流園區、鋼材市場還沒有建立以互聯網、電子商務、網上銀行、身份認證等技術為基礎的電子商務平臺,有的根本沒有建立為鋼廠、鋼鐵消費者、結算和信貸銀行提供的專業、安全、高效的鋼鐵現貨交易平臺系統,包括網上信息發布系統、交易基本業務系統、質押授信監管業務系統等。據統計,目前我國鋼鐵行業物流成本占總成本的比例是發達國家平均水平的 2到3倍。
四、歐美鋼鐵流通體系的主要特點
歐美鋼鐵流通以直供為主,約占市場總量 80%。鋼鐵流通企業主要面向剩下的一批中小規模的零散鋼廠,在鋼鐵產業鏈條中處于次要和從屬地位,但在商流和物流上具備很強的集散能力。主要特點:
(一)、經營理念以客戶需求為導向。歐美鋼鐵流通企業非常注重挖掘客戶需求,為客戶提供個性化服務,實現客我雙贏。據北美金屬服務中心協會統計,其會員企業所屬的 1250余個鋼材服務中心不僅擁有品種齊全的鋼鐵資源,且加工能力強、信譽良好、交貨時間有保證,每年為 30萬鋼材用戶提供鋼材加工、配送等多種服務并設有中心倉庫和加工中心,能及時滿足客戶的個性化需求。美國著名鋼鐵流通企業瑞爾森,以實現客戶價值為導向,通過對金屬材料進行增值服務,最大限度滿足客戶需求。
(二)、組織形式以規模化為目的。歐美鋼鐵流通企業為了增強抗風險能力和議價話語權,充分發揮規模經濟和網絡經營優勢,流通組織形式呈現大型化、網絡化、連鎖化趨勢。如美國最大的鋼材流通企業瑞爾森,目前在美國境內擁有53個鋼材服務中心,金屬美國控股公司擁34個鋼材服務中心 ,奧尼爾鋼鐵公司擁有34個鋼材服務中心,塞繆爾森有限公司擁有31個鋼材服務中心 ,美聯基斯公司擁有24個鋼材服務中心,麥鋼美國服務中心擁有 26個鋼材服務中心,阿爾羅鋼鐵公司擁有24個鋼材服務中心。
(三)、經營模式以專業為特色。歐美大多數鋼鐵流通企業只專注于一些特定的鋼鐵品種和加工服務,為客戶提供量身定制的流通服務,實現自身的專業化和規模化。如鋼管公司以經營石油套管為主業,服務能力在美國領先。全國特種合金有限責任公司以經營特鋼為主業。金屬供應有限公司以石化行業為特定服務對象,并擁有自己的衛星定位(GPS)車隊。高強度板材及型材公司為全球客戶提供高強度、耐磨損的鋼材零件。一些綜合型的大型鋼鐵流通企業如瑞爾森公司,普遍采用“服務外包”把鋼材等原材料采購、剪切加工、物流配送等服務委托給第三方,同時充分利用信息化技術,科學規劃倉儲選址、優化物流路徑、強化庫存管理,在全行業形成點、網狀的密集群體優勢,實現規模經濟,為客戶創造更多價值。
(四)、運行機制以合作化為目標。歐美流通企業比較注重長遠合作,廠商之間不存在資本。綁定等具有約束力的契約關系,經營方式也比較靈活。從銷售方式看,普遍實行買斷式經銷制,即經銷商從鋼鐵企業手中買斷鋼材,自主經營、自負盈虧。從定價模式看,實行靈活變通的價格政策,一般是在出廠價格基礎上依據訂貨數量的多少給予批量優惠,依據付款方式、付款期限的差異給予一定的價格折扣,并定期公布鋼材價格和不同訂貨批量及不同付款方式、付款期限等交易條件下的價格折扣率,經銷企業無須向鋼鐵企業交納保證金。從盈利模式看,流通企業主要通過加工、倉儲、配送等增值服務獲得,很少企業僅通過購買差價賺取利潤。
五、 歐美鋼鐵流通模式的啟發
(一)、完善的市場經濟體系為鋼鐵直供提供了基本保障。歐美國家一般沒有法律和法規限制鋼鐵流通企業需要具備什么樣的條件和資質,鋼鐵流通行業屬于完全競爭行業。歐美企業非常注重構建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且社會誠信體系完善,企業之間信譽關系好,合作穩定。在歐美國家完善的市場經濟體系下,直供模式流通渠道短、環節少,流通成本低、效率高,是鋼鐵生產企業提高市場競爭力的必然、可靠選擇。
(二)、高度集中的上下游產業鏈為鋼鐵直供提供了有效途徑。歐美鋼鐵流通模式中,鋼鐵生產企業集中度較高,在鋼鐵流通中占絕對地位。美國最大的四家鋼鐵公司產量合計占美國總產量的52.90%。鋼鐵產品的下游用戶主要集中在汽車、造船、機械、建筑等行業,這些下游用戶集中度也非常高,議價能力強。歐美鋼鐵企業面對如此強大的客戶群體,只能通過直銷的方式與這些大企業建立購銷關系,這不僅有利于降低流通成本,提高為用戶服務的質量,還有助于雙方建立良好的產業協調關系。
(三)、高度發達的物流體系為鋼鐵直供提供了有力支撐。歐盟成員國之間建立了發達的鐵路網絡以及鐵路信息基礎設施,在原材料進口方面具備如德國的漢堡、荷蘭的鹿特丹、比利時的安特衛普等發展非常成熟的港口,這些完善的物流基礎設施在鋼鐵物流的運輸中發揮著強大的貨物集散、物流分撥功能。歐美鋼鐵運輸主要是依托第三方物流運輸企業,如美國的 Transtar公司、歐洲的 Stinnes公司,這些鋼鐵物流運輸公司大都實現了裝貨、貨品分派、運送日程管理、承運人管理、承運人支付的業務智能化,且互聯網應用技術、GPS跟蹤系統也被廣泛使用,信息傳遞實時有效。
(四)、市場臨近型為主的產業布局為鋼鐵直供提供了有利條件。美國南部地區是美國鋼鐵生產重鎮,主要生產短流程電爐鋼,鋼產量約占美國鋼總產量的 38%,這些鋼廠以其 占地小、能源消耗少為特點,一般選擇在臨近水源和廢鋼地,且臨近鋼材消費地;五大湖地區是第二大產鋼地區,所占比重為33%,主要為聯合鋼鐵廠,這些地區擁有豐富的鐵礦石和煤炭資源供應,也是機器制造、汽車和金屬加工等下游用鋼行業的集中地,并且水路運輸非常便利,運費成本低。美國鋼鐵產業這種以市場臨近型為主的布局為鋼鐵上下游行業之間形成產業鏈集群提供了便利的地理條件,為鋼鐵流通直供模式提供了重要保障。
六、借鑒與改進對策
現代物流是未來鋼鐵流通核心。現代流通主要包含商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現代科技的發展,鋼鐵流通業要降低流通費用,提高流通效率,必須發展現代物流。因此“十二五”期間,鋼鐵流通企業將更加關注現代物流。積極采用現代流通方式,應用現代物流技術,提高流通現代化水平。在對美國物流成本的分析的基礎上,結合我國環境的實際情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加以改進:
(一)、經營方式的改進與升級
一是培育大型流通企業,提高行業集中度積極推動企業進行戰略重組、資源整合,形成一批業主規模突出、核心競爭力強、市場影響力大的大型鋼鐵流通企業。扶持和培育一批專業化分工明確、個性化服務突出的重點流通企業,完善流通集散功能,重點提高其倉儲、運輸、加工、配送、融資、展銷、信息等配套服務能力,增強核心競爭力。
二是轉變經營理念,借鑒歐美經驗,引導流通企業轉變經營理念,將業務做精、服務做深,逐步形成以滿足客戶需求為導向,以提供專業化服務為特色,以規模化、連鎖化為目的,以廠商合作共贏為目標的業務發展模式,促進向現代流通服務業轉變。加強鋼鐵專業人才培養,改革人才培訓管理體制,建立專業人才資質認證制度,引進和適用科研型、技能型人才。
三是推廣傭金代理制,促進廠商合作建立健全代理制相關法律法規制度,加強社會誠信體系建設,盡快完善鋼鐵流通標準化體系,不斷規范工商關系的政策機制。盡快建立全國權威的信息交流平臺和機制,建立健全鋼鐵流通統計體系,加強市場預測預警分析和信息發布,促進供需對接。
(二)、物流倉儲的改進與升級
我國的庫存費用偏高,是降低流通成本的主要途徑。在美國,大部分企業都積極采用第三方物流、標準化作業、廠家到客戶的直接付運方式、重新規劃倉庫與選擇運輸路線、使用較高效率的倉管系統等措施來減少庫存費用。由于我國的基礎設施較為落后,目前可以采取的措施如:提高倉庫的利用率,對現有倉庫設施進行有效整合與改造,減少閑置倉庫,使之充分利用;對倉庫物品分級管理,即按物品的品種、性質、價值將其分成不同的等級,實行有重點的管理;合理控制庫存水平,選擇恰當的庫存訂貨模型,協調庫存成本和訂貨成本來加速資金周轉、降低庫存費用等。
(三)、信息技術改進與升級。現代技術是提高物流績效、降低物流成本的重要工具之一。特別是美國先進通信技術的應用使之改變了傳統物流的運作模式,縮短了企業之間的距離。如互聯網和電子商務的廣泛應用能夠把供應鏈上下游的企業聯結,為管理人員提供及時、準確的信息,在更大范圍內節約成本。對我國而言,應做好實施物流新技術的準備,提高供應鏈信息化工程的科學性和經濟性,加快網絡平臺的建設,培養高質量的物流人才。發展現代物流技術,提升服務空間在全國范圍內科學規劃,建立完善的區域性鋼材物流基地,同時加強鋼鐵物流園區、專業市場等物流節點的基礎設施建設與信息化改造,推動形成分布合理、設施齊全、功能完善的全國性鋼材物流網絡,提升流通集聚功能。積極發展物流配送、連鎖經營、電子商務等現代物流,大力發展第三方物流,不斷提升流通企業庫存管理、物流配送、金融服務等現代流通業服務功能,促進形成鋼鐵供應鏈的閉環連接,提升流通增值服務能力,拓展企業發展空間。
(四)、產業分離的改進與升級。大力發展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對于提升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競爭力的作用十分明顯。一般而言,中小企業的規模和實力決定了它們在建立企業物流服務鏈條和網絡時的不盡完善,如果也在內部投入大量資金進行物流管理,不僅削弱了企業對核心生產能力的關注,而且宏觀上也不能發揮社會化物流的規模經濟優勢。所以,剝離企業中的物流功能,培育物流需求市場,大力發展第三方物流對于降低物流成本具有重要意義。
(五)、批發市場的改造升級。 現貨批發市場是現階段我國鋼鐵流通的重要載體。批發市場有現場、現貨、集群的獨特優勢,但也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一是場地的壓力,一些老的鋼材批發市場大多建在城市近郊甚至市區,場地狹小,交通不便,影響環境,不符合城市發展規劃的要求,很多市場必須搬遷;二是無形市場的壓力,電子商務不受時間空間限制的長處,正是現貨市場的短處;三是市場競爭的壓力,主要有來自相同類型批發市場競爭的壓力以及生產企業擴大自銷的壓力。因此,改造提升將是今后鋼材批發市場發展的主旋律。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ayzwhls.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杭州高達軟件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