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葛紅亮 廣西民族大學東盟學院副院長
今年是中國東盟全面戰略伙伴關系開局之年,作為中國與東盟國家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過程中的傳統優勢領域,基礎設施建設方面近期捷報頻傳。8月中旬,菲律賓交通部宣布正式重啟中資貸款交通項目的相關談判,其中涉及菲律賓國家鐵路南線長途鐵路、蘇比克—克拉克鐵路等重大項目;緊接著9月初,作為“一帶一路”倡議和中國印尼合作的標志性項目之一的雅萬高鐵再傳喜訊,量身定制的高速動車組和綜合檢測列車順利運抵印尼;同期,已開通9個月的中老鐵路日益成為地區互聯互通和區域經濟合作的新引擎,國際貨運總值成功突破100億元。
著眼于地區相對薄弱的基礎設施狀況和推動地區一體化的需要,東盟在新世紀初就正式提出“互聯互通”概念,并著重指出實現地區互聯互通的重要意義,更對地區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進行了整體規劃,2016年提出《東盟互聯互通總體規劃2025》并在隨后公布了基礎設施方面的優先項目清單,交通、能源、信息和通信技術等成為重點。2019年的“東盟印太展望”同樣將互聯互通視為東盟印太合作之首,基建再次得到優先考慮。同時,東盟多個成員國也有類似的互聯互通和基礎設施建設計劃,比如越南的“兩廊一圈”計劃、柬埔寨的“四角戰略”、印尼的“六大經濟走廊”和“全球海洋支點”戰略以及菲律賓的“大建特建”計劃等,并且大都有與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對接的構想。
因為疫情影響,東盟及其成員國基礎設施領域的需求指數一度有所下降,但這一情形正在出現轉變。2021年的相關報告顯示,東南亞地區基礎設施發展指數得益于旺盛的建設需求、友好的發展環境、較強的投資吸引力和成本優勢,繼續領跑全球,其中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越南、泰國等8個東盟國家指數排名均較靠前,東盟在區域基礎設施建設和發展方面的需求依舊處在高位。
面對東盟國家持續高漲的基礎設施建設需求,中國在提出和推動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過程中一直給予積極回應。2013年,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之初,設施聯通就成為“五通”內容之一,互聯互通更是共建“一帶一路”的一項重點內容。隨后籌建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更是專門設立絲路基金以支持互聯互通建設。2019年中國和東盟發布關于“一帶一路”倡議同《東盟互聯互通總體規劃2025》對接合作的聯合聲明,正式簽署相關諒解備忘錄,進一步明確要加強中國和東盟的戰略對接,這進一步促進了中國支持東盟基礎設施建設融資,加強鐵路、公路、港口、機場、電力、通信等方面的互聯互通合作。
2021年11月,中國東盟建立對話關系30周年紀念峰會舉行,中國和東盟正式建立“全面戰略伙伴關系”,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同東盟印太展望加強合作的共識加強,勢能升級。高質量共建基礎設施由此構成夯實中國東盟全面戰略伙伴關系的重要基礎。
有需求,有回應,中國和東盟國家在高質量共建基礎設施方面捷報頻傳的同時,也還需要雙方持續繪好“工筆畫”,進一步審視高質量基礎設施建設合作過程中面臨的一些挑戰。比如,債務、勞工、環保等地區內的問題需要得到持續關注;再如,美國等挑動大國戰略競爭對中國東盟高質量共建基礎設施施加影響,美日澳等國不僅各自面向地區提出相關基礎設施建設框架,還試圖在“印太戰略”“印太經濟框架”以及“藍點網絡”等小圈子規劃下將基礎設施作為對抗中國的“支柱”,這些做法對中國東盟基建合作的負面作用不容小覷。本著開放共贏的態度和原則,高質量共建基礎設施將繼續助力夯實中國東盟全面戰略伙伴關系,為中國東盟關系發展提供不竭動力。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ayzwhls.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杭州高達軟件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